颠峰女人吧 关注:1,127贴子:16,258

【巅峰女人】【黄桂元文】暮年不属于黄宗英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不知何时起,我开始为“黄”姓有了这样一位杰出的女性而深感自豪。
    
一次,黄宗英微笑着出现在中央电视台某栏节目的嘉宾位置。我顿时觉得眼前一亮。原来是她那晶莹如雪、耀人眼目的一头白发,白得像浓浓的云团,白得如此透明潇洒不同寻常,直映得满室生辉天地透亮。而她的神态、谈吐仍是那般热情、自信、豁达、年轻,充满了灼人的活力和超凡的风度。那样一幕情景,没有随着节目的结束而从我的脑海中消失。



1楼2007-05-07 09:54回复
    .


    2楼2007-05-07 09:55
    回复
      2025-05-23 01:09:04
      广告
      有的医生对她的仍能如此乐观地“存活”着这个事实,感到不可思议。因为她身体器官的许多“零件”,不仅年久失修,而且出了几乎是致命的“故障”。
       
       其实黄宗英最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久病成医,她完全清楚自己的病症只会越来越糟。由此引发,她很希望人类最终能够实行“安乐死”。她认为,当一个人注定已经无法挽救、行将就木,而仍被通过各种医疗措施使其生命苟延残喘的时候,既是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从根本上讲也绝不是真正的人道精神。许多人风光一世,如龙似凤,却在生命的垂死挣扎过程中惨不忍睹,尊严丧尽,未免过于残忍。于是她曾郑重地呼吁,法律请赋予一个人维护尊严、选择死亡的基本权利。
       
      像黄宗英这样透悟人生事理的女人不多。甚至在男性世界也属凤毛麟角。


      3楼2007-05-07 09:55
      回复
        都说黄家出名人,哥哥黄宗江、黄宗淮,弟弟黄宗洛、黄宗汉分别是剧作家、历史学家、表演艺术家、企业家,一个赛一个出息,皆是响当当的成功人物。他们能有日后的成就,全是各自单枪匹马奋斗出来的。但我认为,其中惟一的女杰、作家、艺术家黄宗英堪称其之最


        4楼2007-05-07 09:56
        回复
          .


          5楼2007-05-07 09:56
          回复
            20世纪40年代的赵丹与黄宗


            8楼2007-05-07 09:58
            回复
              .


              10楼2007-05-07 09:59
              回复
                赵丹的辞世一度使黄宗英倍感凄凉。她的满头乌发大概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变色的。之后便发生了人所共知的几个故事。她自然没想到自己的晚年会如此热闹,竟几度戏剧性地成为传媒焦点。起因有历史的悬案,也有眼前的纠纷,都是因为私生活问题。先是养子周伟为了周璇遗产而同黄宗英撕破脸皮,对簿公堂,在国人关注之下历时四年之久,终以黄宗英的败诉结束;紧接着黄宗英为实现多年的艺术抱负,多方筹资注册了一家影视公司,却因过于轻信而遭到骗子携巨款外逃的重创,又一次被敏锐的记者“炒”热了一把;继之,前些年她与著名翻译家冯亦代定下黄昏良缘,第四次走向了婚姻,又成了新闻界津津乐道的一次话题。


                11楼2007-05-07 10:00
                回复
                  2025-05-23 01:03:04
                  广告
                  黄宗英主演话剧《甜姐儿》的剧照一剧红遍上海滩


                  12楼2007-05-07 10:00
                  回复
                    她的亲朋老友着实为她捏一把汗。她毕竟是个曾有过神秘光环的名人,毕竟是个失去了人生伴侣的单身女人,又毕竟已不年轻了,经历了个人隐私的数度曝光和轮番炒作,进而闹得舆论蜚短流长,她能挺得住么?黄宗英本没有那么娇气、狭隘、脆弱,尽管她已被讨厌的媒介搞得烦躁不宁疲惫不堪。她绝不允许自己就这样垮掉。她的承受能力真是惊人。她的确病得不轻,但没有一种属于心理疾患。


                    13楼2007-05-07 10:00
                    回复
                      .


                      14楼2007-05-07 10:01
                      回复
                        是什么力量支撑黄宗英继续跋涉人生、超越困境?是珍藏在她心中的那间“小木屋”。它如同一个神奇的童话,坐落在西藏高原上的一片白雪世界之中。为了拍下这部纪实片子,她不顾高原险情和年迈体衰,几乎是用生命作抵押,数次忘却一切地登临那里。为此她付出了失去健康的惨重代价。她的性格决定了她不会屈服于任何逆境,而且只要她能够活下来,她就无法忍受自己是个“长病号”。她的病症使然于她的性格,用她的话说就是“碰碰就病,刚好就病,才恢复些又倒下”,她不能不感到生命每时每刻都在与衰老与残缺暗中较量。她的手心青青紫紫,除拇指之外,每一根手指的关节处是凸起的紫黑色和“小蚯蚓”,她戏称“大青河和小青河与我的生命线交汇流向腕部”。医生不得其解,奇怪她的病因是如何形成的?她供述:“两年半前,我到了西藏海拔4800米的高原,患上了高原反应不全症(即一切高原缺氧不良反应都全了)。在昏迷两天两夜苏醒后的第三天,又在抢救半抢救的状态下工作了二十多天,其间再度跨过海拔5300米、4800米、3750米高度……就这样成了终身病号。”医生苦笑了,小心地问;“你对自己的康复有信心吗?”她微笑着点点头:“从不主动认输。”似是回答医生,实是回答命运。她告诉医生说打算冬泳,解决自己身体血液循环不畅的病根。医生望着她的满头白发,摇摇头忠告说:“你这样的年纪还是不要冒险。”


                        15楼2007-05-07 10:01
                        回复
                          .


                          16楼2007-05-07 10:02
                          回复
                            这样的忠告很难奏效。年近八十的黄宗英像是个老顽童,她已经无法克制高原上那个银白世界的诱惑了。她有自己认定的生死境界。“明年冬天,我还想在雪里滚。”她这样近乎天真地默想着。她真打算把自己的晚霞余辉与白色融为一体么?

                            黄宗英的从容、豁达、乐天,令无数须眉特别是笔者惭愧不已。她热爱生命,更看重生命过程的奋斗价值,一旦这种价值有可能通向虚无,成为难堪承载的负担,就坦然地选择死的权利。否则,她不会停止前行的脚步。还是冯亦代老先生对她的认识最深刻:“宗英那样的人是永远不会躺下的;因为她已经和命运搏斗了一生,为何心有所畏惧呢?人生最后也就在这一‘搏’。”

                            因为她不能没有尊严、没有活力地活着。


                            17楼2007-05-07 10:02
                            回复
                              2025-05-23 00:57:04
                              广告
                              .


                              18楼2007-05-07 10:0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