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野建县时间与县名由来考 新野建县始于何时?明嘉靖《邓州志》、清康熙《新野县志》均记为西汉初年。查《河南省区县沿革简表》:秦置南阳耶, 辖县无新野。《汉书·地理志》记载:南阳郡辖县三十六,始有新野县名。《历代地理沿革表》(光绪二十一年春二月广雅书局刊, 陈芳绩撰)注:新野为汉县,属南阳郡。《辞海》(1484页)新野条注:古县名。西汉置。 可见新野建县时间,在汉而不在秦, 确系无疑。但建于西汉何时,没有确切记载。后查《史记》、《西汉会要》、《两汉博闻》、《元和郡县志>》、《河南通志》、《大清一统志》等史志典关于县名之由来,众说纷纭。迄今没有定论。经访问考查,大致有五种说法:
一日:在远古时期,新野境域为沼泽之区,以后逐渐成为陆地,蔓草盈野,后经开发,成为良沃。建县时,改“薪”为“新”,名为新野。
一曰: 据《水经注》称:淯水枝津分派, 陂水所溉,咸成良沃,又有豫章、邓氏等陂,盖地为良沃, 故以新野为名。(见民国20年(1931年)出版的《今县释名》,柯昌泗著)。
一曰: 新野的含义是新形成的田野。远古时期,南阳盆地据说是个湖泊, 新野正处在湖底。盆地周围的山岭, 由于长期的风化和流水冲刷, 致使湖泊逐渐淤积,最后只剩湖底是片积水区。大约到了战国时期,这处湖底也形成了新的平原。西汉置县,谓之新野。(见1983年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河南地名漫录》,尚景熙著)。
一曰: 新野县名的由来可能与新都有关。新都即今王庄镇的九女城。在汉代曾屡为侯国……因新野城位于新都邑西20公里,《尔雅》曰:“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牧,牧外谓之野。”县名新野,即新都之野也。
—曰: 新野早在春秋时已为封邑, 称“蒸野”。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水利的兴修,蒸野一带的土地得到灌溉, 皆成良田,从而人口增加,气象更新, 西汉初新建为县时, 遂称新野。以上诸说,从地形地貌、农业生产的发展、历史政治演变等角度进行探讨分析,均有道理,但都属意析而缺乏实据,待再查再考。
一日:在远古时期,新野境域为沼泽之区,以后逐渐成为陆地,蔓草盈野,后经开发,成为良沃。建县时,改“薪”为“新”,名为新野。
一曰: 据《水经注》称:淯水枝津分派, 陂水所溉,咸成良沃,又有豫章、邓氏等陂,盖地为良沃, 故以新野为名。(见民国20年(1931年)出版的《今县释名》,柯昌泗著)。
一曰: 新野的含义是新形成的田野。远古时期,南阳盆地据说是个湖泊, 新野正处在湖底。盆地周围的山岭, 由于长期的风化和流水冲刷, 致使湖泊逐渐淤积,最后只剩湖底是片积水区。大约到了战国时期,这处湖底也形成了新的平原。西汉置县,谓之新野。(见1983年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河南地名漫录》,尚景熙著)。
一曰: 新野县名的由来可能与新都有关。新都即今王庄镇的九女城。在汉代曾屡为侯国……因新野城位于新都邑西20公里,《尔雅》曰:“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牧,牧外谓之野。”县名新野,即新都之野也。
—曰: 新野早在春秋时已为封邑, 称“蒸野”。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水利的兴修,蒸野一带的土地得到灌溉, 皆成良田,从而人口增加,气象更新, 西汉初新建为县时, 遂称新野。以上诸说,从地形地貌、农业生产的发展、历史政治演变等角度进行探讨分析,均有道理,但都属意析而缺乏实据,待再查再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