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吧 关注:2,491,397贴子:16,781,136
  • 25回复贴,共1

一,普通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唔,之所以用普通人开篇,原因很简单,它是一个基础,无论是统计学上的还是抽象上的


1楼2012-11-19 11:41回复
    然后呢


    2楼2012-11-19 11:51
    回复
      普通人,实际上很简单,就是字面上的意思,作为一个平均数而存在的群体
      这其中,包含了很多方面的东西,比如说环境影响,比如说智商或是别的什么商,比如说兴趣爱好,比如说意志。等等等等
      因而,它并不是“某个人”的某种状态,而是一个泛指,指那些既不是精神病(真正成为病),又不是天才(或者仅仅是某些方面有一点天分),那么就更加不用提别的什么,圣人之类的
      于是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根据某种具体的意识形态不同,他会表现出基于意识形态的各种加权值赋予的生活内容——比如说对于社会的看法、三观、看电影的时候吃什么、平时几点睡觉之类的内容
      也就是说,无论在生活中表现出什么样的动态,或是在某方面选择了什么样的方式,都不影响他是一个普通人这个判断
      那么,返回头来说,无论(将来的篇幅)提到精神病或是天才,首先,他仍然是一个普通人,其次,他会有各种各样的不同,基于或是脱离了意识形态的,真正的“与人不同”
      从生理条件上来说,一个“普通人”拥有所有“人类”应当具有的各项条件——他有一个完整而且可以适应各种环境的大脑、没有先天的各项异常、也没有后天的某种过度倾向
      如果这里加入一个“环境适应值”,这个条件项就一目了然了,例如说,对于普通人来说,并没有什么特殊的环境是完全无法接受的,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情况是完全无法达成的
      于是,这里的普通人,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类的全部可能性”的先天条件的具备
      那么,很幸运的,人类经历了各种各样的杂交之后,普通人所占的比重也就越来越大,对于各项活动的展开,也就有了越来越坚实的基础,以至于无论是什么样的情况,人类都可以随时的调整自身,以适应它(嗯,吐槽一下,中国人在这方面还是最优秀的,无论它是好是坏)
      那么,对于人类的整体来说,成为一个普通人的几率如此之大,以至于相应的,成为一个精神病或是天才的几率就显得小了很多,或许,这也是为何人们对于这两者始终抱有非常强大的猎奇倾向的原因了


      3楼2012-11-19 12:19
      回复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是一切指标都处在整个人类的平均值上的话,这样的“普通”恐怕一点也不普通……


        4楼2012-11-19 12:21
        收起回复
          你想说“异化”吗?
          生产线对人的异化,职业对人的异化
          在一个大的时间尺度里“农耕”对人的异化——农业文明
          在一个更大的时间尺度里“专业化捕食”对剑齿虎的异化,这直接导致剑齿虎的灭绝
          尺度越大蕴含的道理越深刻


          IP属地:贵州5楼2012-11-19 12:33
          收起回复
            在第二段和第三种你说的普通人和人似乎没有区别。这样为什么还要加普通二字?
            最后一段如果没接错你是在普通人中又做了三个区分这里被区分出的普通人才是第一段中所述为平均数的那一类人。


            9楼2012-11-19 15:11
            收起回复
              。。。我有从小到现在与生俱来的一个特征:直观过程中,喜欢把将事物分解,以前基本任何东西,现在也没好多少。比如,一个台灯,在大多数人眼里是台灯,在我眼里是螺丝,支架等各种零件的按照一定时空规则排列的东西。在这之后,再继续把每个元素分解。。。。


              来自手机贴吧10楼2012-11-19 15:3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