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实际上很简单,就是字面上的意思,作为一个平均数而存在的群体
这其中,包含了很多方面的东西,比如说环境影响,比如说智商或是别的什么商,比如说兴趣爱好,比如说意志。等等等等
因而,它并不是“某个人”的某种状态,而是一个泛指,指那些既不是精神病(真正成为病),又不是天才(或者仅仅是某些方面有一点天分),那么就更加不用提别的什么,圣人之类的
于是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根据某种具体的意识形态不同,他会表现出基于意识形态的各种加权值赋予的生活内容——比如说对于社会的看法、三观、看电影的时候吃什么、平时几点睡觉之类的内容
也就是说,无论在生活中表现出什么样的动态,或是在某方面选择了什么样的方式,都不影响他是一个普通人这个判断
那么,返回头来说,无论(将来的篇幅)提到精神病或是天才,首先,他仍然是一个普通人,其次,他会有各种各样的不同,基于或是脱离了意识形态的,真正的“与人不同”
从生理条件上来说,一个“普通人”拥有所有“人类”应当具有的各项条件——他有一个完整而且可以适应各种环境的大脑、没有先天的各项异常、也没有后天的某种过度倾向
如果这里加入一个“环境适应值”,这个条件项就一目了然了,例如说,对于普通人来说,并没有什么特殊的环境是完全无法接受的,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情况是完全无法达成的
于是,这里的普通人,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类的全部可能性”的先天条件的具备
那么,很幸运的,人类经历了各种各样的杂交之后,普通人所占的比重也就越来越大,对于各项活动的展开,也就有了越来越坚实的基础,以至于无论是什么样的情况,人类都可以随时的调整自身,以适应它(嗯,吐槽一下,中国人在这方面还是最优秀的,无论它是好是坏)
那么,对于人类的整体来说,成为一个普通人的几率如此之大,以至于相应的,成为一个精神病或是天才的几率就显得小了很多,或许,这也是为何人们对于这两者始终抱有非常强大的猎奇倾向的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