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纳什血染征袍,不仅仅是纳什的鼻子在流血,太阳上下的心在流血,那些参与了本赛季MVP评选的记者和评论员们的心也在流血。
在他们做出自己心目中的MVP的选择之后两周,大部分人(132名投票者有96名对媒体给予了反馈,其中有56人把诺维茨基写在第一位)目睹了被他们写在选票第一位的诺维茨基提前进入了暑假。然后,他们又看见了被他们写在德国人后面的纳什流下了自己在赛场上的第一滴血。
这让纳什看上去就像《第一滴血》里的兰博,面目狰狞,双眼放光,咬牙切齿,杀气纵横。他和帕克那一撞,明明伤得比帕克重,却没有痛苦之色,反而去拉倒地的帕克;他血肉模糊,包扎上场,应声投进扳平的三分;他血透衣襟,还想搏杀,直到被裁判勒令下场处理。尽管太阳没能坚持下去,但这是多么悲壮的英雄主义演出!
纳什在赛后还说了这么一番话:“我们必须要更加饥饿,我想我们中的某些人没有展现出去打败一支冠军球队的怒火。这个问题说了多少次了?我们就是要拥有一颗更大的心,去穿越那些障碍。我不知道那些人是谁,但有时候我们就是没有竭尽全力。”这是多么完美的英雄主义讲演!
在喷血事件之后,纳什已经把自己的形象再向前推进了一步,尤其是在美国人的逻辑里。美国人心目中的英雄,应该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手刃对手;在篮球场上应该统治一切,亲自得分。美国人也讲究团队,但美国人的团队最终要突出个人,这和中国人的彻底集体主义截然不同。美国人崇尚越马扬刀的将军,而不是羽扇轻摇、运筹帷幄的策划者。
这就是在纳什之前、上一个在NBA获得MVP的白人传统组织后卫要距今整整50年前(1957年,鲍勃·库西)的原因。从1958年起到1983年的25年里,MVP有22次被身材最高大、最能统治篮下的中锋获得;1984年之后,前锋和得分后卫开始统治NBA,其间唯一夺取MVP的后卫是无所不能的魔术师。纳什前两次获得MVP时,质疑声并不少,其中最刺耳的是“他只会传球”。
纳什当然不只会传球,但直到血从鼻子上喷涌而出,他才真正展现出传统美国定义上的英雄气质。MVP从来都没有明确的标准,球队战绩、个人数据都是硬件,但一切都不能没有气质的支持。诺维茨基常规赛英勇,但如果MVP的投票从今天才开始,已经被季后赛软化的他显然不是血战到底、一派硬汉风范的纳什的对手。
如果纳什终究没有像张伯伦、拉塞尔和伯德那样完成MVP三连庄,谨以罗贯中先生在《三国演义》长坂坡一节中的绝句献给伟大的组织后卫: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史蒂夫·纳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