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太清吧 关注:148贴子:596
  • 7回复贴,共1

【书讯】《顾太清集校笺》出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顾太清集校笺(上下册)
作者: [清]顾太清 撰 / 金启孮 金适 校笺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年: 2012-11
定价: 85.00元
ISBN: 9787101089493


1楼2012-11-21 16:00回复

    由金启孮、金适校笺《顾太清集校笺》一书已由中华书局出版,该书以启孮先生从日本杏雨书屋寻回的家藏《天游阁集》手钞本全秩影印本为底本,全集共辑诗作八二八首,词作三三五阙,是可以替代以前所有版本的新整理本,是迄今第一部关于清代著名女词人顾太清诗词全秩的校笺集。
      校笺者以太清后人的学者身份对集中人物、地点、事件均详加笺注,并附有家传《荣府史》的珍贵资料; 校笺者熟悉清制、满俗,澄清了以往顾太清研究中的某些误区,纠正了以前各校笺本的某些错误注释,充分体现了该书的文献与学术价值。
       集中并录入奕绘唱和之诗词,词学大家况周颐(蕙风)的评语,再将启孮先生所撰《满族女词人顾太清与东海渔歌》、《〈天游阁集〉寻访记》、《原本〈天游阁集〉考证》放在书中;书后并放《西林觉罗氏世系表》、《顾太清(西林春)年谱》,使《顾太清集校笺》成为研究太清生平与诗词著作之全璧。
      书前复配以先人画像、手泽、艺苑,可谓珠联璧合,众美兼呈。
      全书分上下两册,上册为《诗集》,下册为词集《东海渔歌》,全书共840页,定价85元。


    2楼2012-11-21 16:01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转载】 顾太清与《天游阁集》——金启孮与《顾太清集校笺》原帖地址:http://hualiyasun.netor.com/
      摘要:《天游阁集》是清代女词人顾太清重要的诗词集。包括《诗集》七卷、《东海渔歌》词集六卷。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钞本《天游阁集》遭劫,金启孮先生多次赴日本寻找,终于在自己八十多岁时从日本“杏雨书屋”将《天游阁集》手抄本全秩影印件寻回国出版,使后人有幸再见这部经典佳作。本文不仅记述了顾太清在文学上的杰出成就,更细述了启孮先生追寻、出版《天游阁集》的辗转历程,而金氏后人出版的《顾太清集校笺》则是启孮先生毕生研究顾太清和《天游阁集》成果之大成。
        关键词:顾太清 《天游阁集》 金启孮 《顾太清集校笺》
        顾太清(一七九九—一八七七)是清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满族女词人,她的词作《东海渔歌》在词学界享有盛名,历代评论家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有“男中成容若,女中太清春”之称。词学大家况蕙风(周颐)所云“太清词得力於周清真,旁参白石的清隽,深稳沉著,不琢不率,极合倚声消息”,是对太清的词学渊源及词风特色的充分肯定,从而被学界誉为“清代第一女词人”。
        顾太清的丈夫奕绘(一七九九—一八三八),字子章,初号妙莲居士、幻园居士,晚号太素道人,也是著名的清代宗室文学家。奕绘的祖父是清高宗乾隆帝第五子荣纯亲王永琪,父亲是荣恪郡王绵亿。荣亲王府家学渊源,文风昌盛,历代相传;嘉庆二十年荣恪郡王逝世,奕绘降袭多罗贝勒,赏戴三眼花翎,官至内大臣,正白旗汉军都统。主要管理两翼宗学事务,管理御书处及武英殿修书处,监顺天乡试,暂管观象台事务等。奕绘承继家学,博学多才,著述很多,有《子章子》、《妙莲集》、《写春精舍词》、《集陶集》、《明善堂文集》等,又辑有《南韵斋宝翰录》,并与王引之合著《康熙字典考证》等。奕绘既是太清的丈夫、又是老师和诗友,他们家庭和睦,相爱甚笃,联辔郊游,诗酒酬唱,度过了十四年的幸福生活。而奕绘过早地去世,又贻累太清过了将近四十年的不平静生活——悲哀、痛苦、高兴、挫折、惊恐、老病等等人间的不平坦悉皆尝遍;在孀居的日子中,幸而有子女的成长和诗友的笔墨往来,才得以弥补奕绘逝世后的孤寂生活和悲哀心绪。词人将所有这些感触,写入诗词,留下了不朽之作传於后世,也正因此才成就了一代诗词大家。


      3楼2012-11-21 16:06
      回复
        在当代顾太清研究领域中,金启孮先生是投入精力最多、贡献最大的。先生以太清后人的学者身份来研究自己家族的历史与文化,有著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辩识伪讹的功力。
          一九八二年,金启孮先生撰文《满洲女词人顾太清和东海渔歌》(《满族文学研究》一九八二年第一期),文中根据《荣府史》记载及其有关史料,对此前关於太清姓氏、生卒年月日、名、号、旗分与身世经历的众多讹误进行了澄清。《荣府史》是仿《史记》体例撰成的始自荣纯亲王永琪、止於金启孮一辈的荣王府历史,它是据祖传《荣府家乘》,历代增加内容逐渐丰富起来,编写而成的一部系统的爱新觉罗氏家史。与清代爱新觉罗氏的家谱,也就是宗人府的《玉牒》最大的不同就是,《荣府史》对福晋夫人家世,生女(格格)的所归(出嫁)姓氏、生卒年月,都有详细记载,摆脱过去详男略女的框框。且《荣府史》成书已进入民国时期,规避了家谱不得私撰的清制。先生明确说明:顾太清本姓西林觉罗氏,名春,字梅仙,号太清,满洲镶蓝旗人。出生於清嘉庆四年正月初五日,卒於光绪三年十一月初三日,享年七十九岁。太清叔曾祖鄂尔泰是清康熙朝举人,雍、乾两朝重臣;其祖父鄂昌为雍正举人、甘肃巡抚;因牵连进胡中藻《坚磨生诗钞》文字狱案获罪被贬,家道中落,致其父鄂实峰搬到香山落户,后娶香山富察氏女,生有一子鄂少峰和二女西林春、西林旭。太清青少年贫居香山、诗书未泯,因荣亲王永琪的福晋是鄂尔泰三子鄂弼的女儿,太清得以荣王福晋侄女的身份,入荣王府为郡王诸女之家庭教师,时与诸格格及奕绘诗词唱和,遂生相慕之意。道光四年(一八二四年)太清二十六岁,入荣王府为贝勒奕绘侧室,呈报宗人府时为避罪人之后、循清制之规(清代王、公、贝勒、贝子如纳侧室,只能在本府中各家包衣女子中遴选,才符合朝廷规定),假托为荣王府护卫顾文星之女,以后便署名顾太清了。此说解决了学界多年混淆不清的问题。
          一九八六年,金启孮先生先将奕绘青少年时期诗集《妙莲集》和词集《写春精舍词》整理后合刊出版《妙莲集写春精舍词》(辽宁民族出版社,一九八六年);继而殚五年精力校笺了奕绘二十五岁到四十岁逝世为止的诗词《明善堂文集》(集中诗名《流水篇》,词名《南谷樵唱》),出版了《明善堂文集校笺》(天津古籍出版社 ,一九九五年)。太清《天游阁集》即与《明善堂集》相配,集中《东海渔歌》又与《南谷樵唱》相配,两集在内容、时间上也是相配的。《明善堂文集校笺》中凡家人事迹、亲朋往来、邸宅殿堂、别墅园寝以至游览名胜等,均详加笺注,并附有余家《荣府史》的珍贵资料。於此,奕绘、太清四十岁之前事迹已然明了;金启孮先生继续据各种史籍、笔记等对太清《天游阁集》加以校笺,太清四十岁以后事迹至以清晰。校笺即成,却由於种种历史原因,多年未能付梓,不能不说是顾太清研究中的一件憾事。
          二〇〇〇年,金启孮先生写出《顾太清与海淀》(北京出版社,二〇〇〇年)一书,实为顾太清生平传记;是书以存信於史为目的,多层次讲述了太清家世及社会关系,旁及许多府邸掌故,是研究顾太清生平事迹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关于奕绘贝勒逝世之后的重大事件,先生分举《荣府史》与《宗人府档》记载予以说明:顾太清移出府邸一事,关键是道光十八年七月七日奕绘贝勒逝世之日,恰为太清夫人长子载钊生辰之期,谓之庶出“妨人”,此事遂成平日嫡庶矛盾的导火索。自道光四年,太清以“罪人之裔”冒档进府本遭太福晋等人不满,她与奕绘伉俪情笃 ,就更为嫡室一派人所难容。嫡室妙华逝世后 ,太清为人明察严肃 ,每为下人所畏惮 ,一班宵小更在太福晋周围造作一些不利于太清的流言蜚语 ,甚至诬她不但“妨”嫡,而且有“夺嫡”的企图,如今又涉及庶子为“不吉之人”,太福晋尤其忿怒,为护持嫡子载钧,故令太清夫人於十月二十八日率“所生”移居邸外。启孮先生身为太清、载钊公之后人,在研究中尊重客观事实,在辨析府中 “嫡庶之争”时,也为嫡出载钧辩其所受不白之词。


        5楼2012-11-21 16:08
        回复
            二〇〇一年,金启孮先生将《天游阁集》全秩整理影印出版,将《〈天游阁集〉寻访记》与《原本〈天游阁集〉考证》两文放在书前。
            至此,太清因出身“罪人之后”不得不冒顾姓入嫁荣王府的史实;府中“嫡庶矛盾”导致奕绘逝世后太清出府分居的缘由已然明了;太清流落异邦的《天游阁集》全帙也已获见,其中许多充分有利的证据使得关於太清生平经历的流言蜚语不驳自倒;历史事实面前,冒广生等人造作的“丁香花案”一类的蜚言已不用去辩诬。诚如况周颐先生所说:“末世言妖竞作,深文周内,宇内几无完人。太清之才之美,不得免於微云之滓,变乱黑白,流为丹青,虽在方闻骚雅之士,或亦乐其新艳,不加察而扬其波;亦有援据事实,钩考岁月,作为论说,为之申辩者。余则谓:言为心声,读太清词可决定太清之为人,无庸齗齗置辩也。”然时至今日,却还有人在为莫须有的“丁香花案”寻找根据,杜撰词人婚前经历;此等皆不过是在正史里找不到任何记载的无根游谈,然其也只能是“大可令人遐想,於史实则无足取信。”
            二〇〇三年,金启孮先生首先提出建立顾太清史迹陈列馆的建议。顾太清和奕绘夫妇的故居别墅,也即二人身后的园寝,座落在北京房山区的大南峪,金启孮先生对少年时曾居住过的大南峪别墅旧貌记忆犹新,所著太清夫人传记《顾太清与海淀》一书,更填补了顾太清生平及其创作研究之空白,为陈列馆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金启孮先生的建议得到了数十名知名专家、学者的支持和签名,向政府有关部门郑重提出尽快建立顾太清史迹陈列馆的建议书。建议书中说“在金启孮先生与亲传家人指导下修建陈列馆,建筑方面可做到完全保持原貌,整旧如旧,并且能为陈列馆的布局、文物陈列等提供翔实可靠的内容与资料。所幸者,至今大南峪别墅房舍尚存,只要加以修葺,作为史迹陈列馆来纪念这位清代第一女词人是再合适不过的,奕绘、顾太清创作并流传於世的诗词,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必将受到中外学界永久的景仰和怀念。”
            二〇〇四年四月十日,金启孮先生因病不幸去世,享年八十六岁。先生遗稿中,《天游阁集笺注手册》的牛皮纸包装袋上有先生亲笔手书:“我为笺注《天游阁集》用了大量精神,准备了各种资料,甚至将原文抄出(当时还没有日本藏本)。底稿还寄给□□□□看过……我因年龄身体都不行了,希望子孙有人继我之志完成之。 二〇〇四年二月 留记 启孮”这段留言的时间距先生去世仅仅两个月。先生为了承袭先人著作以广流传,一生为之努力,费尽心血,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生命的最后一刻,放心不下的还是《天游阁集》。金启孮先生的研究成果,以满学家的研究视角,对词人之生平与社会关系、主要经历事件、时间地点进行翔实可信的考证,结合太清生平解析太清的诗词,再以诗证史,是为顾太清研究的奠基之作。
            太清不但为后人留下了传世的诗词佳作,还著有戏曲作品《桃园记》等,晚年又以平日阅读《红楼梦》的感想,续写红楼,题名《红楼梦影》,后偶示闺友沈善宝湘佩女史,沈以西湖散人笔名为书写序,至同治元年(1862),沈去世时,书仍未成。顾太清有“哭湘佩三妹”诗五首,其诗注云:“余偶续《红楼梦》数回,名曰《红楼梦影》,湘佩为之序,不等脱稿即索看。尝责余性懒,戏谓曰:‘姊年近七十,如何不速成此书。恐不能成其功矣。’”后於同治中书成,太清痛知音之未见全书,因题“西湖散人撰”以纪念之。书扉所书“云槎外史新编”之“云槎外史”乃太清别号。此书於光绪丁丑(1877)由隆福寺聚珍堂刊行,共二十四回,书名《红楼梦影》。解放后,1988年北京大学出版社重印。
            太清不但为后人留下了大量佳作,而且词人还有不同时期的画像传世,能让我们一睹先辈词人之风采,太清夫人三旬像,即家藏《行乐图》中的太清倩影。图中太清所戴兰花玉钗即为诗友云林、云姜的母亲梁楚生太夫人所赠。太清夫人《听雪图》,系道光十七年太清三十九岁时请人画的像,在雪天翠竹红梅的背景下,太清夫人头梳两把头髻(道咸年间两把头以发梳),身著月白色敞衣,外罩蓝色褂,俱道咸时期装式。余祖父恒煦公(字纪鹏)当年曾将《听雪图》摄影保存,照片赐赠启功等族人。另一幅则是原供奉于房山大南峪园寝之飨殿中的太清夫人晚年画像。
            《天游阁集》手钞本大部分为太清亲笔手书,娟秀清隽的楷书让人赏心悦目;而藏於广东文史研究馆的太清所书团扇《消寒诗》真迹清逸秀丽,则是太清行书珍品。太清留传下来的画作,以花卉居多,尤擅画海棠、梅花,然多为小幅及扇面。现作为国家一级文物收藏於首都博物馆的太清自画《文杏图》(题《燕归梁》词)则是难得的巨幅佳作。
            作为太清后人,将先人的事迹和留下的文化瑰宝真实完整地传承下去,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对于太清夫人的研究,我们一直是以正史面世,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王国维、杨钟羲在值班张园时向我祖父恒煦公请教太清夫人事迹的记载,到我父亲发表的有关太清的文章与著作;再到近一两年来我以太清后人身份发表一系列关于太清身世与著作的文章,已经非常清楚地将太清身世告白于世,足以正讹误,留传后人以治清代词学者有所参考。至诗词中所涉及有争议人物及事件,均依实事求是态度,只求真实,无所回护,是为本旨。其中关键事件皆引奕绘太清家史《荣府史》记载,详以说明,使读者从中可概知太清之身世及一生主要活动。
            奕绘太清六世孙女 金 适
          原文  发表于《满族研究》2012-3


          6楼2012-11-21 16:08
          回复
            终于盼着了


            来自手机贴吧7楼2012-12-11 15:0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