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名是一个地域人民的归属符号,甚至是身份符号。追溯村名渊源有助于培养地域认同感,增强凝聚力以建设家乡。
青堆,始建年历无考,曾有西河、洪堆村名的传说:至有汾河岸,就有西河庄,河淹水漫洪堆善(村),村子重建奇台上。据考,村名与古汾河改道有关联。三国魏甘露元年(256年)汾河第一期西迁,汇并文水(文峪河),流滔千余年,明万历三十八年(1611年)东涉,至今仍有渡口河遗名。村子依傍大河,多有水患淹没,几经徙址、更名,改建在一个褐色大土堆上,由此界定村名-青堆。
青堆镇是青堆村的千载命名。青堆镇始有历史记载可追溯到元末明初(1368年左右),平阳府太平县(今洪洞县)张和迁徙汾州,藉居“青堆镇”。据现存三块明代碑记载:州治二十五里许曰青堆镇,均可佐证。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改镇为村,“青堆村”由来。
附歇后语四则:
青堆的方名儿-奇台
村边边的汾河滩-渡口河
汾河水漫土丘-梁山坡
古镇地下还有村-悬念
青堆,始建年历无考,曾有西河、洪堆村名的传说:至有汾河岸,就有西河庄,河淹水漫洪堆善(村),村子重建奇台上。据考,村名与古汾河改道有关联。三国魏甘露元年(256年)汾河第一期西迁,汇并文水(文峪河),流滔千余年,明万历三十八年(1611年)东涉,至今仍有渡口河遗名。村子依傍大河,多有水患淹没,几经徙址、更名,改建在一个褐色大土堆上,由此界定村名-青堆。
青堆镇是青堆村的千载命名。青堆镇始有历史记载可追溯到元末明初(1368年左右),平阳府太平县(今洪洞县)张和迁徙汾州,藉居“青堆镇”。据现存三块明代碑记载:州治二十五里许曰青堆镇,均可佐证。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改镇为村,“青堆村”由来。
附歇后语四则:
青堆的方名儿-奇台
村边边的汾河滩-渡口河
汾河水漫土丘-梁山坡
古镇地下还有村-悬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