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老子洗脱愚民之罪 《为老子正名》摘选 作者:赵云鹏
故曰:为①道者,非以②明民也,将以愚之也。民之难治也,以其知③也。故以知知邦,邦之贼也;以不知知邦,邦之德也。恒知此两者,亦稽④式也。恒知稽式,此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⑤物反矣,乃至大顺。
【原文】
故曰:为①道者,非以②明民也,将以愚之也。
【译文】
因此说:伪道的管理模式,不是以真理教育人民,而是将百姓愚弄了。
【原文】
民之难治也,以其知也。
【译文】 民众之难以治理,是因为统治者应用伪道的管理模式。
【原文】
故以知知邦,邦之贼也;
【译文】 因此,以伪道来管理邦国,此为邦国之贼。
【原文】
以不知知邦,邦之德也。
【译文】 以不争、不欲来管理邦国,此乃邦国之德。
【原文】
恒知此两者,亦稽③式也。
【译文】 要保持分清这两种管理模式的区别,这也是管理的定式。
【原文】
恒知稽式,此谓玄德。
【译文】
保持应用这个管理的定式,这才是智慧深远的大德。
【原文】
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乃至大顺。
【译文】
玄德深啊、远啊,离开物欲的诱惑而返回先天大道,这才是最大的成功。 【导读】
故曰:为道者,非以明民也,将以愚之也。
为道:伪道。这与“无为”相对立,也就是“有为”。因此,“有为”就是追求物欲。
非以明民:不是以真理教育人民。
这是继前一章所言:民众通过学习不争、不欲的学问,而不敢违背自然之道。所以说:当邦国用伪道管理邦国的时候,应用的是追求物欲的管理,这不是以真理教育人民,而是将百姓愚弄了。 民之难治也,以其知也。
其知:伪道的管理。“其”字特指伪道;“知”字代表管理。
这句话千古以来被误解很大,其本意是说:人民之所以难以治理,是因为统治者用伪道来管理,这才导致的民之难治。
故以知知邦,邦之贼也;
以知:以伪道管理。这个“知”是指“其知”的伪道。
知邦:管理邦国。“知”字代表管理。
以伪道来治理邦国,这样的管理者乃邦国之贼也。本章的“知”字有多种含义,要全文衡量才能确定其含义。否则,就容易断章取义。 以不知知邦,邦之德也。
不知:不争、不欲的管理。
知邦:管理邦国。
当统治者以不争、不欲的正道来管理邦国的时候,这样的邦国才是有德,才会有收获。
恒知此两者,亦稽式也。
恒知:保持辨别和分清。
此两者:一种是“伪道”,即追求物欲的管理模式;另一种是不争、不欲的“无为”管理模式。
亦稽式:也是辨别的准则和定式。 要保持辨别这两种管理模式的区别,这就是管理的准则。这说明,只有能辨别这两种管理模式区别的人,才有资格来管理邦国。
恒知稽式,此谓玄德。
恒知:保持应用。“知”代表治理,即应用。
玄德:智慧深远的大德。
保持应用这个管理的定式,才是智慧深远的大德。
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乃至大顺。
与:离开。
物:万物,代表物质世界。
反:返回。
大顺:大的成功。“大”代表“无”,“顺”代表成功。
玄德深啊、远啊,离开物欲的诱惑而返回先天大道,这才是最大的成功。
【感悟】
有为并非无为道,伪者背道愚民愿;
民之难治有为障,邦国之贼唯物贪;
辨别正道不求物,恒知定式玄德安;
远离物欲智慧深,返至无极大顺还。
老子在本章讲解了区别真伪管理的定式:正确的管理模式是“无为”管理,即“真”道;错误的管理模式是“有为”管理,即“伪”道。因为,与“无为”背道而驰者是“有为”,“有”是由“无”分裂出来的,“有”代表的是分裂,“有为”代表的是分裂的行为。
故曰:为①道者,非以②明民也,将以愚之也。民之难治也,以其知③也。故以知知邦,邦之贼也;以不知知邦,邦之德也。恒知此两者,亦稽④式也。恒知稽式,此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⑤物反矣,乃至大顺。
【原文】
故曰:为①道者,非以②明民也,将以愚之也。
【译文】
因此说:伪道的管理模式,不是以真理教育人民,而是将百姓愚弄了。
【原文】
民之难治也,以其知也。
【译文】 民众之难以治理,是因为统治者应用伪道的管理模式。
【原文】
故以知知邦,邦之贼也;
【译文】 因此,以伪道来管理邦国,此为邦国之贼。
【原文】
以不知知邦,邦之德也。
【译文】 以不争、不欲来管理邦国,此乃邦国之德。
【原文】
恒知此两者,亦稽③式也。
【译文】 要保持分清这两种管理模式的区别,这也是管理的定式。
【原文】
恒知稽式,此谓玄德。
【译文】
保持应用这个管理的定式,这才是智慧深远的大德。
【原文】
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乃至大顺。
【译文】
玄德深啊、远啊,离开物欲的诱惑而返回先天大道,这才是最大的成功。 【导读】
故曰:为道者,非以明民也,将以愚之也。
为道:伪道。这与“无为”相对立,也就是“有为”。因此,“有为”就是追求物欲。
非以明民:不是以真理教育人民。
这是继前一章所言:民众通过学习不争、不欲的学问,而不敢违背自然之道。所以说:当邦国用伪道管理邦国的时候,应用的是追求物欲的管理,这不是以真理教育人民,而是将百姓愚弄了。 民之难治也,以其知也。
其知:伪道的管理。“其”字特指伪道;“知”字代表管理。
这句话千古以来被误解很大,其本意是说:人民之所以难以治理,是因为统治者用伪道来管理,这才导致的民之难治。
故以知知邦,邦之贼也;
以知:以伪道管理。这个“知”是指“其知”的伪道。
知邦:管理邦国。“知”字代表管理。
以伪道来治理邦国,这样的管理者乃邦国之贼也。本章的“知”字有多种含义,要全文衡量才能确定其含义。否则,就容易断章取义。 以不知知邦,邦之德也。
不知:不争、不欲的管理。
知邦:管理邦国。
当统治者以不争、不欲的正道来管理邦国的时候,这样的邦国才是有德,才会有收获。
恒知此两者,亦稽式也。
恒知:保持辨别和分清。
此两者:一种是“伪道”,即追求物欲的管理模式;另一种是不争、不欲的“无为”管理模式。
亦稽式:也是辨别的准则和定式。 要保持辨别这两种管理模式的区别,这就是管理的准则。这说明,只有能辨别这两种管理模式区别的人,才有资格来管理邦国。
恒知稽式,此谓玄德。
恒知:保持应用。“知”代表治理,即应用。
玄德:智慧深远的大德。
保持应用这个管理的定式,才是智慧深远的大德。
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乃至大顺。
与:离开。
物:万物,代表物质世界。
反:返回。
大顺:大的成功。“大”代表“无”,“顺”代表成功。
玄德深啊、远啊,离开物欲的诱惑而返回先天大道,这才是最大的成功。
【感悟】
有为并非无为道,伪者背道愚民愿;
民之难治有为障,邦国之贼唯物贪;
辨别正道不求物,恒知定式玄德安;
远离物欲智慧深,返至无极大顺还。
老子在本章讲解了区别真伪管理的定式:正确的管理模式是“无为”管理,即“真”道;错误的管理模式是“有为”管理,即“伪”道。因为,与“无为”背道而驰者是“有为”,“有”是由“无”分裂出来的,“有”代表的是分裂,“有为”代表的是分裂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