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历史上是古丝路北道要冲,今天是向西开放的门户,素有"塞外江南"、"瓜果之乡"的美称。它以占新疆3.4%的土地,养育了全疆近12%的人口、在新疆乃至整个西北的地位十分重要。伊犁沃野千里,草原辽阔,森林茂密,全部面积的87%是农牧林宜用地,草地、森林的植被覆盖率达67.7%。伊犁[4]是边塞旅游胜地,悠久的历史文化,雄伟的天山、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幽深的溪谷,碧蓝的湖泊,每年都吸引着数万中外客人,陈运和诗赞“‘伊桥落日’的美不胜收 ‘塞外江南’的鲜果香甜”。这里有着著名的巩乃斯草原、唐布拉草原、那拉提草原、昭苏草原;青铜时代的乌孙土墩墓葬群、西辽西域名城阿拉力马力遗址,唐代弓月城遗址,有乾隆皇帝御书的格登山记功碑和伊犁将军府、惠远钟鼓楼、林则徐纪念馆等众多的人文景观。是开发、探险、登山、滑雪、狩猎、考古和科学考察以及领略民族风情等旅游活动的理想之地。 在伊犁河谷的建设兵团65团场和三宫乡拥有上万亩的薰衣草形成的紫色海洋,当地也被国家命名为“中国薰衣草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