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funnylee511
记得很小很小的时候去外婆家,那些老奶奶总拿我开玩笑说你城里来的小孩来我们乡里来干什么。当时完全没有什么城里乡里的概念,只是觉得她们好奇怪,为什么总是说这个。其实那个时候的梅城小孩和父辈的那批人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完全没有所谓的优越感而言。所以,我们的世界观很多时候是分裂的,太多父辈或者老一辈的那种自信在我们这代是完全没有,我们只觉得自己是一个小镇上的孩子,这种感觉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或者说是因为梅城的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九十年代初,我儿时懵懂的记忆能够浮现出一两个片段,比如三江渔火节,但是我只记得那天大坝上好热闹,梅城街上人好多的样子。记忆是在太模糊了,我甚至不知道那个节日到底是做什么的。就像对于现在的梅城来说,我只从文字图片上去感受梅城,却难以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去真正对接起来。所以我很感谢小学时候老师对于我们的教导,那个时候老师会经常给我们说起梅城过去的辉煌,还有她的历史,甚至会让出校园去感受那些平时被遗忘的“破地方”。加之小时候去外婆家,那些老奶奶的调侃,觉得那时候还是能够跟父辈他们一样,充满着一丝丝自豪感。其实,作为90年生的不能够确切的归为九零后,因为我们和八零后一样,是最后一批对于梅城有自豪感的人,即使我们的自豪感只是那么一丝一毫,若有若无。小时候我们经常会写关于家乡的作文,很多人都会写到,要好好念书,长大之后要回来建设梅城。但是,长大时候的我们有几个会愿意回来?更不要谈建设梅城了。其实这是一种可悲的现实,人总是愿意往高处走,出去读了大学接触到大城市的繁华与寂寞,即使我一人回来,也会更寂寞,因为儿时的玩伴都在外面。儿时的梦想早就被残酷的现实肢解得支离破碎,就像意大利那部经典的电影《天堂电影院》一样,主人翁被他的前辈嘱咐,去罗马,在罗马好好待着,永远不要回来。看完之后,我顿时想到现在的自己。我对家乡的热爱,就像论坛里很多梅城人一样,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看到论坛里面这么多前辈的梅城记忆,心里很是触动,洋洋洒洒的写了这么些简短的文字,文笔不好,见谅。
以下是我站在严州大桥南边拍下的梅城,另外一个角度的梅城,看不到可以称为古城的影子。就像我们这一代对于梅城一样,新的记忆大过旧时的辉煌。手机拍的,拍的不很好未用单反,见谅。
记得很小很小的时候去外婆家,那些老奶奶总拿我开玩笑说你城里来的小孩来我们乡里来干什么。当时完全没有什么城里乡里的概念,只是觉得她们好奇怪,为什么总是说这个。其实那个时候的梅城小孩和父辈的那批人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完全没有所谓的优越感而言。所以,我们的世界观很多时候是分裂的,太多父辈或者老一辈的那种自信在我们这代是完全没有,我们只觉得自己是一个小镇上的孩子,这种感觉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或者说是因为梅城的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九十年代初,我儿时懵懂的记忆能够浮现出一两个片段,比如三江渔火节,但是我只记得那天大坝上好热闹,梅城街上人好多的样子。记忆是在太模糊了,我甚至不知道那个节日到底是做什么的。就像对于现在的梅城来说,我只从文字图片上去感受梅城,却难以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去真正对接起来。所以我很感谢小学时候老师对于我们的教导,那个时候老师会经常给我们说起梅城过去的辉煌,还有她的历史,甚至会让出校园去感受那些平时被遗忘的“破地方”。加之小时候去外婆家,那些老奶奶的调侃,觉得那时候还是能够跟父辈他们一样,充满着一丝丝自豪感。其实,作为90年生的不能够确切的归为九零后,因为我们和八零后一样,是最后一批对于梅城有自豪感的人,即使我们的自豪感只是那么一丝一毫,若有若无。小时候我们经常会写关于家乡的作文,很多人都会写到,要好好念书,长大之后要回来建设梅城。但是,长大时候的我们有几个会愿意回来?更不要谈建设梅城了。其实这是一种可悲的现实,人总是愿意往高处走,出去读了大学接触到大城市的繁华与寂寞,即使我一人回来,也会更寂寞,因为儿时的玩伴都在外面。儿时的梦想早就被残酷的现实肢解得支离破碎,就像意大利那部经典的电影《天堂电影院》一样,主人翁被他的前辈嘱咐,去罗马,在罗马好好待着,永远不要回来。看完之后,我顿时想到现在的自己。我对家乡的热爱,就像论坛里很多梅城人一样,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看到论坛里面这么多前辈的梅城记忆,心里很是触动,洋洋洒洒的写了这么些简短的文字,文笔不好,见谅。
以下是我站在严州大桥南边拍下的梅城,另外一个角度的梅城,看不到可以称为古城的影子。就像我们这一代对于梅城一样,新的记忆大过旧时的辉煌。手机拍的,拍的不很好未用单反,见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