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动心为何?
不动心一词,在《孟子》中有一段较为详细的解释。
公孙丑问曰:「夫子加齐之卿相,得行道焉,虽由此霸王不异矣。
如此,则动心否乎?」孟子曰:「否。我四十不动心。」(孟子3.2)
孟子的弟子公孙丑问老师:您假如成为了齐国的卿相,能够实现自己的主张,由此而实现王业也一点不奇怪。(承担如此重责大任),您是否会(由此恐惧)而动心呢?孟子回答说:“我四十岁的时候就已经能够做到不动心了。
由此段论述,我们可以知道动心指由恐惧疑惑引起的心的不安定。因此,不动心则指的是,面对恐惧、疑惑、焦虑、引诱时一种心的安定。
从剑道的角度而言,不动心可以说是在交剑之时,一种不恐惧、不焦虑、不疑惑、不偏执的状态。在修习之时,不为所动、持之而以恒的心境。
比起了解不动心的含义,如何做到不动心才是关键。
二、如何不动心?
在同一章节,孟子举了北宫黝、孟施舍、曾子的例子来讲述何为不动心。
北宫黝的不动心是通过一味求胜、鲁夫之勇来实现的。
「北宫黝之养勇也: 不肤挠,不目逃;思以一毫挫於人,若挞之於市朝;不受於褐宽博,亦不受於万乘之君;视刺万乘之君,若刺褐夫:无严诸侯;恶声至,必反之。
孟施舍的不动心,则是通过强求内心的不畏惧来实现的。
「孟施舍之所养勇也,曰:『视不胜犹胜也;量敌而后进,虑胜而后会,是畏三军者也。舍岂能为必胜哉,能无惧而已矣!』
曾子的不动心,则是通过追求意志的坚定来实现的。所谓意志的坚定也就是心的强盛。
「昔者曾子谓子让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於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孟子3.2)
在比较三个人不同的做法是,孟子说,这三种行为都能实现不动心。三者没有忧虑,但,孟子也说孟施舍之守比北宫黝之守约,曾子之守比孟施舍之守约。换言之,曾子不动心的方式是最容易做到的。
反观剑道的修行练习,如何做到不动心。如何做到不惊、不惧、不疑、不惑!可参考以上三种形式。
同时,孟子还辩证的提到了气与志的关系。他认为,气一则动志,志一则动气。翻译一下,就是说情感会影响意志,意志能够引起情感的变化。惊惧疑惑都是一种情感,如何不被这种情感就要坚定意志。就是所谓的志一则动气。同时,要注意不被情感的变化所影响而引起意志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