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箫景默吧 关注:66贴子:3,360
  • 1回复贴,共1

《世说新语》之向秀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向秀(6则)
言语18
文学17
赏誉29
品藻44
任诞1
简傲3


IP属地:辽宁1楼2012-11-25 18:59回复
    言语第二
    十八 不慕巢许
    嵇中散既被诛,向子期举郡计。入洛,文王引进,问曰:"闻君有箕山之志,何以在此?"对曰:"巢、许狷介之士,不足多慕。"王大咨嗟。
    稽中散(嵇康)被杀以后,向子期被举为郡中的计吏。到洛阳后,文王(司马昭)接见他,问他说:"听说你有归隐的志向,怎么还在这里呢?"向子期回答说:"巢父、许由都是狂傲清高之人,不值得多羡慕。"文王非常赞赏他的回答。
    文学第四
    十七 郭象注庄
    初,注《庄子》者数十家,莫能究其旨要。向秀于旧注外为解义,妙析奇致,大畅玄风,唯《秋水》、《至乐》二篇未竟而秀卒。秀子幼,义遂零落,然犹有别本。郭象者,为人薄行,有俊才,见秀义不传于世,遂窃为己注,乃自注《秋水》、《至乐》二篇,又易《马蹄》一篇,其余众篇,或定点文句而已。后秀义别本出,故今有向、郭二庄,其义一也。
    当初,注释《庄子》的有几十家,但没有能挖掘出它的基本精神的。向秀在前人旧注之外重新解释《庄子》,分析精确玄妙,使玄学之风更为兴盛,只是《秋水》、《至乐》两篇还没解释完他就去世了。向秀的儿子这时还小,所以他的释义就散落了,但还有副本。郭象此人,品性低下,但是才华出众,他看到向秀的释义没有流传于世,就剽窃来作为自己的注解,又注释了《秋水》、《至乐》两篇,改注了《马蹄》一篇,其余诸篇,只是改变一下文句而已。后来,向秀的别本也刊出了,所以现今有向秀、郭象两人注的《庄子》,但内容基本是一样的。
    赏誉第八
    二十九 七贤之子
    林下诸贤,各有俊才子:藉子浑,器量弘旷;康子绍,清远雅正;涛子简,疏通高素;咸子瞻,虚夷有远志;瞻弟孚,爽朗多所遗;秀子纯、悌,并令淑有清流;戎子万子,有大成之风,苗而不秀;唯伶子无闻。凡此诸子,唯瞻为冠,绍、简亦见重当世。
    竹林七贤,他们都有才华出众的儿子:阮籍子浑,器量开阔;嵇康子绍,清静文雅;山涛子简,疏朗朴实;阮咸子瞻,恬淡有大志;阮瞻弟孚,爽朗不羁;向秀子纯、悌,善良有名望;王戎子万子,能成大器,可惜早夭;只有刘伶的儿子藉藉无名。所有的这些孩子,阮瞻最出色,嵇绍、山简也被世人推崇。
    品藻第九
    四十四 不复减向子期
    刘尹、王长史同坐,长史酒酣起舞。刘尹曰:"阿奴今日,不复减向子期。"
    刘尹(刘惔)、王长史(王蒙)一起饮酒,王长史喝得很尽兴,就跳起舞来。刘尹说:"你今天的风采,不亚于当年的向子期(向秀)。"
    任诞第二十三
    一 竹林七贤
    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邪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陈留的阮籍、谯国的嵇康、河内的山涛三个人年岁相仿,嵇康最小。参加他们聚会的还有沛国的刘伶,陈留的阮咸、河内的向秀、琅邪的王戎。七人常在竹林下聚会,纵情饮酒,所以世人称他们为"竹林七贤"。
    简傲第二十四
    三 何所见而去
    钟士季精有才理,先不识嵇康,钟要于时贤俊者之士,俱往寻康。康方大树下锻,向子期为佐鼓排。康扬槌不辍,傍若无人,移时不交以言。钟起去,康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钟士季(钟会)非常聪明,擅长玄理,早先他并不认识嵇康,后来钟会邀请当时的名流,一起去找嵇康。嵇康正在大柳树下打铁,向子期(向秀)帮他拉风箱。见钟会来了,嵇康依旧挥锤打铁,旁若无人,很长时间也不和钟会说话。钟会起身离去时,嵇康说:"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说:"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IP属地:辽宁2楼2012-11-25 19:0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