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 景仰仁德
这是位于东六宫的一个院落。顺治11年,康熙就诞生在这里。景仁宫,命名出自《论语》,取意“景仰仁德”。现在这里是故宫博物院的捐赠文物纪念专馆。花梨木制作的巨型屏风上,按捐赠年代,镌刻着700多位捐赠者姓名。三万多件珍贵文物,从这些上榜人物的手上,捐赠给了故宫。这些捐赠者,以他们的仁心义举,接续着中华文明的新火。
作为皇帝的居所,紫禁城拥有天下最多的宝物,这里的收藏,是历代帝王搜集而来的最终累积,几乎囊括了中国未曾中断的文明。1924年溥仪被驱逐出紫禁城,在这之前,宫中的大量文物,已经被他以各种名义转运出宫。这其中就包括素有天下第一画卷美称的《游春图》。《游春图》为隋代大画家展子虔所绘,距今1400多年,被认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幅画作。1946年,《游春图》出现在背景琉璃厂,立刻吸引了国内外藏家的关注。最终,《游春图》被张伯驹所购得,为此,他卖掉了弓弦胡同占地15亩的宅院。张伯驹后来回忆说,不知情者,为我搜罗唐宋精品,不惜一抛千金,魄力过人。其实我是历尽辛苦,也不能尽如人意。因为黄金易得,国宝无二。动荡的岁月,中国的文物大量流失海外,世界著名的博物馆中,几乎都收藏有中国文物,留存在私人手上的更是不计其数。张伯驹是民国时期的大收藏家。此时的他除了《游春图》外,已经藏有李白的《上阳台帖》,杜牧的《张好好诗》,范仲淹的《道服赞》等珍贵文物,其中尤为珍贵的是西晋陆机的《平复帖》。这封距今已有近1700年的信札,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书法真迹,比《兰亭序》的书写时间还要早79年。在它常不足一尺,只有九行字的信笺上,盖买了历代名家的收藏章记,被尊为中华第一帖。
“予所收藏,不必终予身,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传有序。”新中国成立后,《平复帖》和《游春图》连同其他6件国宝,被张伯驹和夫人潘素捐赠给了故宫,这些文物成为了故宫的镇馆之宝。新中国成立至今,故宫博物院共接受新入藏文物达23万余件,其中有3万多件来自民间捐赠。这一个个的名字是时光雕刻的印痕,它们折射出来的文化及人格力量足以穿越历史的尘烟,绽放出耀眼的光芒,温暖中国人的文化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