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英烈传吧 关注:554贴子:3,550

回复:大明王朝的辽东守护神:辽东总兵李成梁父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李如松出于蓝而胜于蓝 :
李成梁共有九个儿子,都在他的辽东铁骑中。李如松、李如柏、李如桢、李如樟、李如梅都是总兵官,李如梓、李如梧、李如桂、李如楠亦官至参将。九人皆骁勇善战,时人誉为“李家九虎将”。明史记载:“成梁诸子,如松最果敢,有父风。其次称如梅,然躁动,非大将才……”


19楼2012-11-26 20:51
回复
    李如松出于蓝而胜于蓝 :
    李成梁共有九个儿子,都在他的辽东铁骑中。李如松、李如柏、李如桢、李如樟、李如梅都是总兵官,李如梓、李如梧、李如桂、李如楠亦官至参将。九人皆骁勇善战,时人誉为“李家九虎将”。明史记载:“成梁诸子,如松最果敢,有父风。其次称如梅,然躁动,非大将才……”


    20楼2012-11-26 20:52
    回复
      果敢有父风的李如松,生于1549年,由于自幼跟随李成梁征战沙场,早早就建立了功业。李如松的仕途是平坦的,也是不平凡的。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参加了两次重要的战争。说其重要,是因为这两次战争与播州之役一起被称为“万历三大征”。


      21楼2012-11-26 20:52
      回复
        1592年,宁夏镇原副总兵哮拜(鞑靼人)父子与蒙古得套部勾结发动叛乱,明朝政府派去平叛的几支军队都打了败仗。李如松临危受命,出任提督陕西讨逆军务总兵官,统辽东、山西、浙江兵马进行围剿。先是击败了蒙古得套部,将其尽逐出塞。随后,又调各路援军将宁夏城团团包围。李如松在作战中深得其父真传,在仔细观察了地形和宁夏城防之后,李如松下令决开黄河,水淹宁夏城。致使城内军心涣散,斗志全无。 9月16日,宁夏城在洪水的冲击下,城防崩塌。李如松率部一举攻入城内,哮拜自尽身亡


        22楼2012-11-26 20:52
        回复
          同年,掌握日本大权的丰臣秀吉命加藤清正、小西行长率军从对马攻占朝鲜釜山,进逼王京(今首尔)。朝鲜国王李昖弛于武备,军队望风而溃。在这种形势下,明朝应朝鲜之请,出兵援朝。明廷遂任命刚刚结束宁夏征剿的李如松为东征提督,统蓟、辽、冀、鲁、浙诸军,立即东征。


          23楼2012-11-26 20:53
          回复
            军令一下,上百门火炮猛轰平壤城头。士气高涨的明军将士以一当十,蜂拥向前,呐喊着踏过结成坚冰的护城河扑向城下。明军火铳营和虎蹲炮(发射霰弹的中型火炮)也推进到城下实施抵近射击。明史记载:“(译文)平壤战中,李如松骑的马被日军炮火炸死,李如松换了一匹马,继续纵马飞驰。马掉进壕沟里,李如松跃马而上,指挥士兵前进。将士们受到激励,无不一当百,平壤遂被攻克。”


            25楼2012-11-26 20:53
            回复
              据《日本战史》记载,平壤之役,小西行长部减员11300余名,仅余6600人,完全丧失了战斗力。据《朝鲜史》记载,此战共歼灭日军一万余人,逃散者不及总数的十分之一。《万历三大征考》记载,平壤之战“斩获倭级一千五百有余,烧死六千有余,出城外落水淹死五千有余”。明军阵亡796人,伤1492人。李如松凭此一战,威名远播。可以说,李如松指挥的平壤大战超过其父李成梁在辽东任何一次战役,奠定了李如松一代名将的历史地位。


              26楼2012-11-26 20:53
              回复
                平壤战役的胜利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收复一座平壤城,也不是消灭一万多个日本鬼子那么简单。这场战役的胜利彻底打掉了侵朝日军的嚣张气焰,令整个朝鲜半岛的日军闻风丧胆。平安道、江源道、黄海道、咸镜道和开城的日军纷纷弃城南逃,全线后撤了400余里。


                27楼2012-11-26 20:53
                回复
                  1593年12月,李如松班师回国,论功,加太子太保、中军都督府左都督。 1597年,李如松升为辽东总兵。次年4月,鞑靼犯辽东,李如松率轻骑追击,途中遇埋伏,阵亡于抚顺一带,卒年五十。


                  28楼2012-11-26 20:53
                  回复
                    万历皇帝具文“痛悼”,令将李如松衣冠归葬于顺天府(今北京)宛平县长辛店之西南。追授少保宁远伯,立祠谥忠烈。万历三大征,李如松指挥了一个半,攻,必克,战,必胜。纵观李如松一生用兵,深谙兵法,奇正相辅,一往无前,悍勇有貔虎之威,狡计有枭狐之谋。明史赞曰:“将门有将,得无愧乎”。


                    29楼2012-11-26 20:53
                    回复
                      消逝的李成梁父子和辽东铁骑 :
                      1618年,93岁高龄的李成梁走到了生命的尽头。这一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公开和明朝叫板;这一年,明朝在萨尔浒之战中大败。威镇辽东三十年的李成梁,死后并没有魂归铁岭故里,而是葬在了“京北仰山之北”。在努尔哈赤统帅的八旗军的打击下,昔日威风八面的辽东铁骑一蹶不振,伴随着李成梁父子的没落而逐渐衰落,走向瓦解。


                      30楼2012-11-26 20:54
                      回复
                        人已去,物已非,留下的只有言官们的口水和史家的轻薄。终明一代,关于李成梁的是是非非还在继续,有骂声,也有掌声。人们似乎一直想为李成梁盖个棺定个论,但是纵观李成梁的一生,其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又怎可一论而定?


                        31楼2012-11-26 20:55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34楼2013-08-09 03:5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