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帝后妃吧 关注:92贴子:2,133

【转贴】什么人可以当清朝的皇后?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度妈


1楼2012-11-28 13:13回复
    清朝共有27名皇后。这27名女人是凭什么条件和资格戴上了皇后的桂冠的呢?也就是说,在清朝,都哪些人可以当皇后呢?
    有七种女人可以当上皇后:
    第一种,皇帝的原配福晋
    清朝的雍正帝、乾隆帝、嘉庆帝、道光帝在即位前都已成婚,都有嫡福晋。所以在他们即位以后,都将自己即位时健在的嫡福晋册立为皇后。这样的皇后有:雍正帝的孝敬皇后、乾隆帝的孝贤皇后、嘉庆帝的孝淑皇后。如果皇帝即位时嫡福晋已死,将已死的嫡福晋追赠为皇后。这样的皇后有道光帝的孝穆皇后、咸丰帝的孝德皇后。


    2楼2012-11-28 13:18
    回复
      第二种,皇帝即位前的潜邸继福晋
      在清朝,这样的皇后只有道光帝的孝慎皇后。道光帝的嫡福晋钮祜禄氏早在嘉庆十三年时就已去世。随后娶佟佳氏为继福晋。道光帝即位后,遂将佟佳氏立为皇后即后来的孝慎皇后。


      3楼2012-11-28 13:19
      回复
        第三种,通过大婚所娶的女人
        清朝的顺治帝、康熙帝、同治帝、光绪帝即位时都是不满10岁的小孩儿,不可能结婚。在他们即位多年后,到了成婚年龄,举行大婚礼,正式娶了妻子。这位妻子就是理所当然的皇后。这样的皇后有顺治帝的废后、孝惠皇后,康熙帝的孝诚皇后,同治帝的孝哲皇后,光绪帝的孝定皇后。


        4楼2012-11-28 13:20
        回复
          第五种,按序继立的皇后
          皇后死了,中宫皇后之位不能悬缺,于是就从后宫地位较高的妃子中遴选一位德才貌都好的妃子继立为皇后。清朝这样被晋封为皇后的有:康熙帝的孝昭皇后、孝懿皇后,乾隆帝的乌喇那拉皇后,嘉庆帝的孝和皇后,道光帝的孝全皇后,咸丰帝的孝贞皇后。


          6楼2012-11-28 13:22
          回复
            第六种,抚育过幼帝有功的妃子
            清朝因抚育幼帝有功,皇帝为了报恩而晋封这位妃子为皇后的只有孝静皇后。其实这也不是绝对的。康熙帝的悫惠皇贵妃和敦怡皇贵妃曾抚育过年幼乾隆帝。乾隆帝为了报恩,只是将这两位妃子晋尊为皇贵太妃,为她俩单独建了园寝,并没有尊为先帝的皇后。


            7楼2012-11-28 13:23
            回复
              第七种,皇帝最宠爱的妃子
              清朝有这种好运的妃子只有顺治帝的董鄂妃一人。她生前是皇贵妃,地位仅低于皇后。她是顺治帝的宠妃。她死后三天就被追赠为孝献皇后。这是一个特例。


              8楼2012-11-28 13:24
              回复
                清朝的这27位皇后,真正生前当过名副其实的皇后、戴过皇后桂冠的只有16位,即孝端皇后、废后、孝惠皇后、孝诚皇后、孝昭皇后、孝懿皇后、孝敬皇后、孝贤皇后、乌喇那拉皇后、孝淑皇后、孝和皇后、孝慎皇后、孝全皇后、孝贞皇后、孝哲皇后、孝定皇后。
                以上内容摘自徐广源博客


                9楼2012-11-28 13:25
                回复
                  最后附


                  10楼2012-11-28 13:33
                  收起回复
                    请允许再加上一条——要有显赫的家族作支撑


                    11楼2012-11-28 15:07
                    收起回复
                      阿桂(1717—1797),章佳氏,字广廷,号云崖,满洲正蓝旗人,后以新疆战功抬入正白旗。大学士阿克敦之子。清代名将。乾隆三年(1738)举人后授镶红旗蒙古副都统,长期戍守西北边疆。阿桂一生屡统大军,运筹决策,用兵持重,为清帝所器重,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定伊犁、讨缅甸、平定大小金川,战功赫赫,封诚谋英勇公。在军机处,任领班军机大臣时,耻与和珅同列。嘉庆二年(1797)八月病逝。卒赠太保,谥文成。


                      12楼2012-11-29 10:17
                      回复


                        13楼2012-11-29 10:19
                        收起回复

                          阿桂
                          蓝旗,后被抬入正白旗。他出身于达官显贵之家,父亲阿克敦是乾隆朝协办大学士、刑部尚书,很受乾隆帝的器重。他自幼聪敏过人,闻人谈史事,即了了,能记其大略。雍正十年(1732),十六岁的阿桂入官学读书,两年之后补为禀生。乾隆元年(1736),为副榜贡生,随后以父荫授大理寺丞,乾隆三年,中举,第二年补授兵部主事。此后,他春风得意,步步高升。乾隆八年以郎中的身份,充任中枢机构军机处的章京。

                            然而,接二连三的打击,却几乎使他身陷囹圄。乾隆十一年,出任户部银库郎中的阿桂,因为库项被窃,以失察之罪被降调为吏部员外郎。乾隆十三年初,阿桂随兵部尚书班第赴四川金川军营办事,因经略讷亲,川陕总督张广泗进剿大小金川失利,株守半载,无尺寸功,被逮捕处死,阿桂也被劾以勾结张广泗,蒙蔽讷亲,而交刑部审讯。后因乾隆帝念其父年老,只有阿桂这一儿子,才格外开恩,没有治他的罪,将其释放回家。这可说是阿桂在仕途上跌的一大跤。

                            但阿桂毕竟是满洲贵族子弟,因而在被释放的第二年就得到重新起用,再任吏部员外郎。又五年,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由此渐登崇阶了。福康安生年,三种 乾隆十九年(甲戌,1754年)。


                          14楼2012-11-29 10:20
                          收起回复


                            15楼2012-11-29 10:21
                            收起回复
                              阿桂的七条建议,对清朝在这一地区的统治至关紧要,因而很快得到乾隆帝的批准,并付诸实施,这就为伊犁屯田奠定了基础。同时,阿桂还组织人力制造农业器具和从事农业生产。由于屯田农民和士兵的辛勤劳动,伊犁屯田当年就获得丰收,“至秋丰稔,收粮皆倍,兵食以足”。这一年,清政府褒奖平定西北的功臣,以功劳大小为序,在紫光阁悬挂画像,阿桂被排在第十七位。乾隆帝亲自撰文称赞阿桂:“心可干城,楚材继出,为国之桢”。屯田初见成效,使阿桂增强了信心。为了进一步发展伊犁屯田,从乾隆二十六年起,他相继采取了进一步的措施:一是在伊犁牧群蕃息之时,禁止内地人到伊犁购买马匹和骆驼,以保证当地畜牧业的发展。二是大力招徕叶尔羌、喀什噶尔、阿克苏和乌什等地的维族民众来伊犁屯垦,以扩大屯田规模。同时,他还建议朝廷在伊犁和乌鲁木齐之间的玛斯纳、库尔喀喇乌苏和晶河等三处,“各酌派屯田兵,人各垦地十五亩,晶河以西归伊犁管辖,托克多以东归乌鲁木齐管辖”。由于阿桂的精心筹划和组织,乾隆二十六年,伊犁兵屯垦种地达八千馀亩,收获粮食两万七千一百多石;回屯有八百户,平均每户收获粮食四十石,总产达到三万二千石左右。


                              16楼2012-11-29 10:2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