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与张幼仪离异,与陆小曼结合,以及迷恋林徽因,这
些即使在当时都是众所周知的,然而徐志摩与凌叔华的一段隐
情,只有很少几位知情者能朦胧地感觉到点影子,绝大多数人
都没有发
现徐志摩情感世界里还有这第四位女性在。徐志摩突
然去世后,为他留下的八宝箱闹得满城风雨,人们才开始意识
到凌叔华与徐志摩的关系,不可等闲视之。
凌叔华1931年12月10日致胡适信中第一次提到徐志摩的八宝
箱,在这三个字后面的括号内注明为“文字因缘箱”。这是徐
志摩盛放日记、书信以及其它手稿的小箱子。
那个时代的名人都有记日记的习惯,对写信也十分慎重,多
半是珍惜自己的名声,要给历史一个清楚的交待。徐志摩记日
记、写信,虽然大多数情况下是出于情感方面的需要,他还是
有使之流传的想法的。他往往把这些日常写作当成文学创作,
投以极大的热情,他明显地意识到,这些日记与信将会与他的
诗和散文一起流传后世。作品发表了,出版了,一般就不大可
能失传,而日记和书信,如果不能得到妥善的保存,很可能会
散失。于是,徐志摩把他自己手边的日记和书信存放在一个小
箱子里,并把这只小箱子称作“八宝箱”。
通常的情况下,八宝箱是随身携带的,遇到特殊情况,如出
国旅行,就不方便了,要找一个可靠的人代为保存。徐志摩托
付的人便是凌叔华,这自然体现了徐志摩对凌叔华非同寻常的
信任。
关于这只八宝箱,凌叔华1931年致胡适信,1982年致陈从周
信,以及1983年致赵家璧、陈从周的两封信,都有过具体的说
明,只是凌叔华信中有许多费解和矛盾的地方,再与1931年胡
适致凌叔华的信合在一起看,真是让人越看越不明白。对此感
兴趣的人,有称“八宝箱之谜”的,有称“扑朔迷离的八宝箱”
的,更有人干脆地说:“徐志摩的八宝箱:一笔糊涂账。”
所幸的是最新公开的林徽因1932年致胡适的几封信以及胡适
1932年 1月22日的日记,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线索,使我
们得以大致了解围绕八宝箱的一些故事和八宝箱中文稿的基本
去向。鉴于其间错综复杂,饶有趣味,且牵涉到徐志摩周围许
多重要人物,下面我们将详细交待事件的全部经过。
本版摘自《徐志摩与他生命中的女性》,高恒文、桑农著,
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 3月出版。
些即使在当时都是众所周知的,然而徐志摩与凌叔华的一段隐
情,只有很少几位知情者能朦胧地感觉到点影子,绝大多数人
都没有发
现徐志摩情感世界里还有这第四位女性在。徐志摩突
然去世后,为他留下的八宝箱闹得满城风雨,人们才开始意识
到凌叔华与徐志摩的关系,不可等闲视之。
凌叔华1931年12月10日致胡适信中第一次提到徐志摩的八宝
箱,在这三个字后面的括号内注明为“文字因缘箱”。这是徐
志摩盛放日记、书信以及其它手稿的小箱子。
那个时代的名人都有记日记的习惯,对写信也十分慎重,多
半是珍惜自己的名声,要给历史一个清楚的交待。徐志摩记日
记、写信,虽然大多数情况下是出于情感方面的需要,他还是
有使之流传的想法的。他往往把这些日常写作当成文学创作,
投以极大的热情,他明显地意识到,这些日记与信将会与他的
诗和散文一起流传后世。作品发表了,出版了,一般就不大可
能失传,而日记和书信,如果不能得到妥善的保存,很可能会
散失。于是,徐志摩把他自己手边的日记和书信存放在一个小
箱子里,并把这只小箱子称作“八宝箱”。
通常的情况下,八宝箱是随身携带的,遇到特殊情况,如出
国旅行,就不方便了,要找一个可靠的人代为保存。徐志摩托
付的人便是凌叔华,这自然体现了徐志摩对凌叔华非同寻常的
信任。
关于这只八宝箱,凌叔华1931年致胡适信,1982年致陈从周
信,以及1983年致赵家璧、陈从周的两封信,都有过具体的说
明,只是凌叔华信中有许多费解和矛盾的地方,再与1931年胡
适致凌叔华的信合在一起看,真是让人越看越不明白。对此感
兴趣的人,有称“八宝箱之谜”的,有称“扑朔迷离的八宝箱”
的,更有人干脆地说:“徐志摩的八宝箱:一笔糊涂账。”
所幸的是最新公开的林徽因1932年致胡适的几封信以及胡适
1932年 1月22日的日记,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线索,使我
们得以大致了解围绕八宝箱的一些故事和八宝箱中文稿的基本
去向。鉴于其间错综复杂,饶有趣味,且牵涉到徐志摩周围许
多重要人物,下面我们将详细交待事件的全部经过。
本版摘自《徐志摩与他生命中的女性》,高恒文、桑农著,
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 3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