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船法师(一九零七——一九九零),清未光绪三十三年、岁
次丁未(一九零七)年农历九月初三日出生。福建省晋江县池店乡
霞福村人。在俗姓名朱成基。为朱氏独生子。其父朱簪甲,母李氏
旺娘。一九一三年,七岁时,其父聘私塾教师在家中为之授课。一
九一五年,九岁时,其母去世,由其外祖母与舅父抚养,一九一八,
时年十二岁,即常随其外祖母至庆莲寺礼佛诵念(楞严咒》。後因
观看傀儡戏剧《目莲救母》而深受感动,遂萌发出家之志。一九二
二年;时年十六岁,闻会泉法师在泉州承天寺开堂说法,道誊甚隆,
即慕道赴承天寺,恳求会泉法师为其剃度。会公因见其沉默寡言,
具长者相,知其後必为佛门法器,遂为其落发,赐法名本慈,字宏
船。此後宏船法师(以下筒称宏老)在会公座下听经闻法,益知佛
法广大无边,不可思议。一九二三年,宏老赴莆田广化寺,在本如
老和尚座下修律宗,并受三坛具足大戒。得戒後,取得僧人的身份
即回泉州承天寺,在会泉法师座下继续学习佛法,勇猛精进。
一九二四年,时有北京中华佛化新青年会总干事张宗载和该会
《佛化旬刊》总编辑宁达蕴两大居士莅临泉州承天寺宏法。一日两
居上登楼(此搂为民国初期云果法师募建)揽胜後,下楼于客厅时,
正遇少年时之宏老。张居士见当时宏老少年英俊,双眉伏二龙,双
目函二泽,大耳高额,一派须弥山气象。况闻其语言流利,思路敏
捷,便寻机与宏老攀谈说:“小师父,咱们天天说法、宏法,你知
不知法体有多大?”宏老不加思索地回答说:“诸法无体法,而说
唯是心,不见于自心,而起于分别。”张居士闻宏老之回答,即离
座躬身,喜出望外地说:“严师出高徒,小师父能如此活用《楞伽
经)偈语,很好!”宁居士说:“这叫护戒法通。”张居士闻言,
有意高声诵说:“护法遍三洲,若无戒法何能护。”宏老听悉,知
其寻对,便随意和鸣:“明心凭一念,才有一念便无明。”二居上
愕然,正好会公走进客厅,二居上喜合会公说:“小师父法性灵通、
佛光披身,日後必为佛门栋梁,可喜、可贺也!”会公喜慰在心,
挥手示宏老告退,方微笑说:“居士过奖,植树易,成才难,不可
面奖。”据上所引,可知宏老在二十年代中期、已能融会贯通所学
佛法,应用于答辩高士之质疑问难,于此,可谓其年青时对佛学已
有相当修养。
厦门南普陀寺原为佛教临济宗喝云派师徒世袭传承住持的子孙
制寺宇。一九二四年,该寺住持转逢和尚年青时曾赴江浙古刹名寺
参访,受十方丛林道风影响,思想较开明,故将其住持的师徒传承
制寺宇,改为十方丛林选贤管理的道常当时,会泉法师德高望重,
被推任南普陀寺首届方丈。而宏老亦至南普陀寺为会公侍者,翌年,
会公得南普陀寺退任住持转逢和尚的支持,于寺中创办闽南佛学院。
宏老为会公躬侍巾瓶,,晨昏亲炙,形影不离计三年,尽得会公之
口传心授,于学佛更上一层楼。
协助真师创办僧教育
一九二七年,会公担任南普陀寺三年期满告退,宏老即在闽南
佛学院,参加太虚大师举办的佛学班,精研《楞严经)。一九二九
与一九三零年,随会公在南安石井慧月讲堂和南安碧云寺弘法。一
九三一年,泉州开元寺开坛传戒。宏老应聘为第八引礼师。
一九三二年,宏老随其师移居厦门虎溪岩寺,会公于寺中创办
楞严学会。宏老又协助会公修建万石岩为弘扬净上宗的道常并改称
“万石岩”为“万石莲寺”。一九三三年,宏老已由会公侍者,提
升为万石莲寺监院,协助纲维寺务,备极辛劳,以便会公得以专心
于寺中创办佛学研究社,指导僧众从事佛学的研究。学者来自闽、
粤、台的青年僧伽共五十多人,济济一堂。後来赴南洋弘法的广义、
善契、常凯等大德,都是该佛学研究社培育出来的僧才。当时太虚
大师到万石莲寺与会公叙旧,见寺务蒸蒸日上,喜会公门下出高徒,
遂手书(一联以赠宏老。该联句云:“海上有山森万石;人间度世
次丁未(一九零七)年农历九月初三日出生。福建省晋江县池店乡
霞福村人。在俗姓名朱成基。为朱氏独生子。其父朱簪甲,母李氏
旺娘。一九一三年,七岁时,其父聘私塾教师在家中为之授课。一
九一五年,九岁时,其母去世,由其外祖母与舅父抚养,一九一八,
时年十二岁,即常随其外祖母至庆莲寺礼佛诵念(楞严咒》。後因
观看傀儡戏剧《目莲救母》而深受感动,遂萌发出家之志。一九二
二年;时年十六岁,闻会泉法师在泉州承天寺开堂说法,道誊甚隆,
即慕道赴承天寺,恳求会泉法师为其剃度。会公因见其沉默寡言,
具长者相,知其後必为佛门法器,遂为其落发,赐法名本慈,字宏
船。此後宏船法师(以下筒称宏老)在会公座下听经闻法,益知佛
法广大无边,不可思议。一九二三年,宏老赴莆田广化寺,在本如
老和尚座下修律宗,并受三坛具足大戒。得戒後,取得僧人的身份
即回泉州承天寺,在会泉法师座下继续学习佛法,勇猛精进。
一九二四年,时有北京中华佛化新青年会总干事张宗载和该会
《佛化旬刊》总编辑宁达蕴两大居士莅临泉州承天寺宏法。一日两
居上登楼(此搂为民国初期云果法师募建)揽胜後,下楼于客厅时,
正遇少年时之宏老。张居士见当时宏老少年英俊,双眉伏二龙,双
目函二泽,大耳高额,一派须弥山气象。况闻其语言流利,思路敏
捷,便寻机与宏老攀谈说:“小师父,咱们天天说法、宏法,你知
不知法体有多大?”宏老不加思索地回答说:“诸法无体法,而说
唯是心,不见于自心,而起于分别。”张居士闻宏老之回答,即离
座躬身,喜出望外地说:“严师出高徒,小师父能如此活用《楞伽
经)偈语,很好!”宁居士说:“这叫护戒法通。”张居士闻言,
有意高声诵说:“护法遍三洲,若无戒法何能护。”宏老听悉,知
其寻对,便随意和鸣:“明心凭一念,才有一念便无明。”二居上
愕然,正好会公走进客厅,二居上喜合会公说:“小师父法性灵通、
佛光披身,日後必为佛门栋梁,可喜、可贺也!”会公喜慰在心,
挥手示宏老告退,方微笑说:“居士过奖,植树易,成才难,不可
面奖。”据上所引,可知宏老在二十年代中期、已能融会贯通所学
佛法,应用于答辩高士之质疑问难,于此,可谓其年青时对佛学已
有相当修养。
厦门南普陀寺原为佛教临济宗喝云派师徒世袭传承住持的子孙
制寺宇。一九二四年,该寺住持转逢和尚年青时曾赴江浙古刹名寺
参访,受十方丛林道风影响,思想较开明,故将其住持的师徒传承
制寺宇,改为十方丛林选贤管理的道常当时,会泉法师德高望重,
被推任南普陀寺首届方丈。而宏老亦至南普陀寺为会公侍者,翌年,
会公得南普陀寺退任住持转逢和尚的支持,于寺中创办闽南佛学院。
宏老为会公躬侍巾瓶,,晨昏亲炙,形影不离计三年,尽得会公之
口传心授,于学佛更上一层楼。
协助真师创办僧教育
一九二七年,会公担任南普陀寺三年期满告退,宏老即在闽南
佛学院,参加太虚大师举办的佛学班,精研《楞严经)。一九二九
与一九三零年,随会公在南安石井慧月讲堂和南安碧云寺弘法。一
九三一年,泉州开元寺开坛传戒。宏老应聘为第八引礼师。
一九三二年,宏老随其师移居厦门虎溪岩寺,会公于寺中创办
楞严学会。宏老又协助会公修建万石岩为弘扬净上宗的道常并改称
“万石岩”为“万石莲寺”。一九三三年,宏老已由会公侍者,提
升为万石莲寺监院,协助纲维寺务,备极辛劳,以便会公得以专心
于寺中创办佛学研究社,指导僧众从事佛学的研究。学者来自闽、
粤、台的青年僧伽共五十多人,济济一堂。後来赴南洋弘法的广义、
善契、常凯等大德,都是该佛学研究社培育出来的僧才。当时太虚
大师到万石莲寺与会公叙旧,见寺务蒸蒸日上,喜会公门下出高徒,
遂手书(一联以赠宏老。该联句云:“海上有山森万石;人间度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