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自己写的 目前发现有人盗用 真是不知羞耻,先不说那个坏人了
吧里都是狄公粉丝,偏爱狄公能理解,不必较真,我这贴本来就是个乐子。三国演义和三国志谁也代替不了谁,演义固然有文学上的夸张,而史书又何尝不是由胜利者编写的,二者皆不可全抛或者全信。且不说陈寿父亲被诸葛亮惩罚那些若有似无的旧事,单说在极易因言杀头的古代,陈寿敢在司马政权的监督下,在三国志里仍然对诸葛倍加推崇,由此可见武侯真实的才能到了什么地步。我们看下在三国演义这部文学作品诞生之前,历朝历代是怎么评价诸葛亮的:
西晋:司马懿叹诸葛亮为天下奇才,司马昭令陈勰“学围阵用兵倚伏之法”,并表示可用“武侯遗法教五营士”,将诸葛亮的军事思想作为国家军事制度推广。
苻坚觉得出将入相的王猛是诸葛亮转世,于是干脆谥王猛为“武侯”。
北魏大将刁雍上书北魏文帝,称“宜采诸葛八阵之法,为平地御寇之方”,此武侯之法实行后果然“边境获其利”。
东晋:为表示对诸葛亮军事才能的推崇,特追封诸葛亮为“武兴王”。
隋唐:《武经七书·李卫公问对》中,李靖李世民均称诸葛亮为一代名将,推崇备至,李靖称自己的六花阵法源自诸葛亮。
唐设武庙排10大军事家:(《新唐书-礼乐五》)武庙十哲是(按年代先后):
春秋:孙武、司马穰苴
战国:吴起、乐毅、白起
西汉:张良、韩信
三国:诸葛亮
唐朝:李靖、李世绩
唐昭宗追封诸葛亮为武灵王
《宋史》排72名将,张良单为一档,
二档西:管仲、孙武、乐毅、诸葛亮、李绩; (西为尊)
二档东:田穰苴、范蠡、韩信、李靖、郭子仪
三档:东庑,白起、孙膑、廉颇、李牧、曹参、周勃、李广、霍去病、邓禹、冯异、吴汉、马援、皇甫嵩、邓艾、张飞、吕蒙、陆抗、杜预、陶侃、慕容恪、宇文宪、韦孝宽、杨素、贺若弼、李孝恭、苏定方、王孝杰、王晙、李光弼,并西向;
四档:西庑,吴起、田单、赵奢、王翦、彭越、周亚夫、卫青、赵充国、寇恂、贾复、耿弇、段飃、张辽、关羽、周瑜、陆逊、羊祜、王浚、谢玄、王猛、王镇恶、斛律光、王僧辩、于谨、吴明彻、韩擒虎、史万岁、尉迟敬德、裴行俭、张仁但、郭元振、李晟,并东向。
吧里都是狄公粉丝,偏爱狄公能理解,不必较真,我这贴本来就是个乐子。三国演义和三国志谁也代替不了谁,演义固然有文学上的夸张,而史书又何尝不是由胜利者编写的,二者皆不可全抛或者全信。且不说陈寿父亲被诸葛亮惩罚那些若有似无的旧事,单说在极易因言杀头的古代,陈寿敢在司马政权的监督下,在三国志里仍然对诸葛倍加推崇,由此可见武侯真实的才能到了什么地步。我们看下在三国演义这部文学作品诞生之前,历朝历代是怎么评价诸葛亮的:
西晋:司马懿叹诸葛亮为天下奇才,司马昭令陈勰“学围阵用兵倚伏之法”,并表示可用“武侯遗法教五营士”,将诸葛亮的军事思想作为国家军事制度推广。
苻坚觉得出将入相的王猛是诸葛亮转世,于是干脆谥王猛为“武侯”。
北魏大将刁雍上书北魏文帝,称“宜采诸葛八阵之法,为平地御寇之方”,此武侯之法实行后果然“边境获其利”。
东晋:为表示对诸葛亮军事才能的推崇,特追封诸葛亮为“武兴王”。
隋唐:《武经七书·李卫公问对》中,李靖李世民均称诸葛亮为一代名将,推崇备至,李靖称自己的六花阵法源自诸葛亮。
唐设武庙排10大军事家:(《新唐书-礼乐五》)武庙十哲是(按年代先后):
春秋:孙武、司马穰苴
战国:吴起、乐毅、白起
西汉:张良、韩信
三国:诸葛亮
唐朝:李靖、李世绩
唐昭宗追封诸葛亮为武灵王
《宋史》排72名将,张良单为一档,
二档西:管仲、孙武、乐毅、诸葛亮、李绩; (西为尊)
二档东:田穰苴、范蠡、韩信、李靖、郭子仪
三档:东庑,白起、孙膑、廉颇、李牧、曹参、周勃、李广、霍去病、邓禹、冯异、吴汉、马援、皇甫嵩、邓艾、张飞、吕蒙、陆抗、杜预、陶侃、慕容恪、宇文宪、韦孝宽、杨素、贺若弼、李孝恭、苏定方、王孝杰、王晙、李光弼,并西向;
四档:西庑,吴起、田单、赵奢、王翦、彭越、周亚夫、卫青、赵充国、寇恂、贾复、耿弇、段飃、张辽、关羽、周瑜、陆逊、羊祜、王浚、谢玄、王猛、王镇恶、斛律光、王僧辩、于谨、吴明彻、韩擒虎、史万岁、尉迟敬德、裴行俭、张仁但、郭元振、李晟,并东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