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缅公路由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至缅甸腊戍的国际公路,经中国云南省内平浪、楚雄、祥云、下关市、保山、潞西、畹町镇等城镇,经缅甸境内木姐、新维等城镇,全长近1200公里。
曲折的滇缅公路
由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至缅甸腊戍的国际公路,经中国云南省内平浪、楚雄、祥云、下关市、保山、潞西、畹町镇等城镇,经缅甸境内木姐、新维等城镇,全长近1200公里。
这条公路的昆明市至下关市段长411.6公里,于1924年开始筹建,1935年12月建成通车。下关市至畹町镇段长547.8公里,缅甸境内木姐至腊戍段长近200公里,均于1938年1月开工,1942年完工。以上路段由所在国分别修建。畹町镇至木姐的过国境段,长18公里,由缅甸负责修建。
滇缅公路在中国境内一段,地处西南高原,海拔约为1400~3000米。路线翻越天子庙坡,以及雪山、怒山和高黎贡山三大横断山脉。跨越澜沧江、怒江等大河。在澜沧江上建有功果桥和昌淦桥,其中功果桥为跨径88.55米的加劲木桁构悬索吊桥。昌淦桥为跨径
135米的钢塔加劲钢桁构的悬索吊桥。在怒江上建有惠通桥,是一座跨径
87.23米跨加劲木桁构悬索吊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滇缅公路中国境内段于1966年改称为昆畹公路,经不断整治和改建,已成为西南边疆重要国道干线。功果桥、惠通桥也相继改建为新桥。功果桥改建为跨径80米的下承式钢筋混凝土肋拱,改称为永保桥;惠通桥改建为跨径116米的钢筋混凝土箱形拱,改称为红旗桥。 滇缅公路在抗日战争期间,曾是一条重要的国际运输干线。
滇缅公路 - 简介
滇缅公路的运输
滇缅公路是抗战时期最重要的一条路。它是维系整个抗战的生命线,是迎接抗战全面胜利的大序曲。没有滇缅公路,就没有1945年抗战的胜利。
滇缅公路的总设计师是唐山交大(今西南交大)的李温平工程师。
七七事变以后,日军迅速占领了中国北方的京津地区、南方的广东、汉口、上海、南京等华中、华东和华南地区,包括了中国主要的大城市、95%的工业、50%的人口。更为重要的事,中国沿海几乎所有的港口都落入了日本人的手中。武汉会战以后,中日双方进入战争的相持阶段。战争变成了消耗战。对于中国来说,物资供应问题此时显得异常严峻起来。
旅居海外的华侨得知祖国遭遇日本侵略后,纷纷捐款捐物,筹集了大批国内急需的**、棉纱、汽车等物资。迫于抗日救亡的严峻形势,政府还拿出极为珍贵的外汇从西方购买了大量的汽车、石油、军火等。这些物资需要紧急运回国内。中国急需一条安全的国际运输通道。
早在1935年,蒋介石就预见到,一旦战争爆发,中国军队将不可能守得住东部沿海地区和内地平原地区的城市,最终国民政府必将退守西部。
中国政府正是考虑到有可能出现的危机,于1938年开始修建滇缅公路。公路与缅甸的中央铁路连接,直接贯通缅甸首都仰光港。滇缅公路原本是为了抢运中国政府在国外购买的和国际援助的战略物资而紧急修建的,随着日军进占越南,滇越铁路中断,滇缅公路竣工不久就成为了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唯一的运输通道。
抗战初期,几百万军队所需要的武器装备;维持经济运转所需要的各种物资;无数内迁到大后方的人们所需要的基本消费品,总之,当时维持整个抗战所需要的、中国不能生产所有物资,都依赖这条生命线运进大后方。
滇缅公路还有一个无形的作用——它改变了战争的进程。使得日本军原来是要在正面打败中国军,迫使国民政府屈服。但由于有了包括滇缅公路在内的对外通道,使得日本军放弃了原来的计划,改为从沿海越南、西北和缅甸封锁中国的对外通道。这样给疲惫的中国军民有了喘息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