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忆故人吧 关注:532贴子:29,869
  • 13回复贴,共1

【食色史然】民间小吃历史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2-11-29 21:04回复

    驴打滚
    传说清乾隆平息了大、小和卓叛乱后,把新疆的一个维吾尔族首领的妻子抢到宫中作他的妃子,也就是香妃香妃被抢到北京后,日夜茶饭不思,乾隆急坏了,传旨给御膳房,说:如果谁能做出香妃爱吃的东西,不但升官,还赏银千两。这一来御厨们大显身手,使出了看家本领,山珍海味,风味名吃,做了数千样,但香妃连看也不看。乾隆只好下旨叫白帽营的人给香妃做家乡吃食送进宫.而香妃的丈夫自从香妃被抢进宫后,也跋山涉水从新疆来到北京,藏身在白帽营里,想方设法打听香妃的下落。当他听说皇帝下旨让白帽营的人做一样最好吃的东西送进宫去给香妃吃,觉得这是个联系的好机会。于是就做了一盘他家祖传的自制点心江米团子,香妃见到这江米团子,就会知道是她丈夫来了。 江米团子送到宫中,太监问这食物的名字,于是就叫它驴打滚。宫女把驴打滚端到香妃面前,香妃一见,眼睛一亮,知道丈夫来了,便强打精神,夹起一个,轻轻咬了一口 驴打滚。
     乾隆听说香妃吃东西了,高兴得手舞足蹈。下旨让白帽营的艾买提天天做驴打滚送进宫来。从此,艾买提就天天做驴打滚送进宫来,驴打滚也就出了名。后来又流传到了民间。   据说有一次,慈禧太后吃烦了宫里的食物,想尝点儿新鲜玩意儿。于是啊,御膳大厨左思右想,决定用江米粉裹着红豆沙做一道新菜。新菜刚一做好,便有一个叫小驴儿的太监来到了御膳厨房,谁知这小驴儿一个不小心,把刚刚做好的新菜碰到了装着黄豆面的盆里,这可急坏了御膳大厨,但此时再重新做又来不及,没办法,大厨只好硬着头皮将这道菜呈到慈禧太后的面前。慈禧太后一吃这新玩意儿觉得味道还不错,就问大厨:“这东西叫什么呀?”大厨想了想,都是那个叫小驴儿的太监闯的祸,于是就跟慈禧太后说:“这叫‘驴打滚’。”从此,就有了“驴打滚”这道小吃


    2楼2012-11-29 21:08
    回复
      2025-05-24 22:21:35
      广告

      凉粉
      传说明末时兵荒马乱,有一户梁姓人家避乱逃到信宜水口双狮墟,所带口粮早已食尽绝,梁家从附近人家讨得大米半升,但一家十多口人,杯水车薪,主家的小婶无计可施,拖着饥饿劳累的身子,在路边小山坡的一草丛旁坐下流泪,不想饥饿难忍,随手拔了一把野草就往嘴里塞,嚼着嚼着发现野草汁液淡甘,带有胶性,一时饥渴尽消,精神了起来,梁婶知道这是一种可食用的野草,便有了主意, 她采摘了一大捆野草回来,把讨来的半升大米泡软,到附近一人家借用磨石,把采来的野草与大米一齐磨成了浆,准备煮成糊糊分给家人食用.等煮熟后,梁婶怕家人问这是什么糊糊,自己不好答,便把煮好的糊糊藏到小溪的石隙中,自己又回到采草的地方,拔了几根去借用磨石家问.不想别人也不知这草叫什么名字,只说了一声:梁婶!摇摇头走了.梁婶是外地人,初到贵境也不便深问下去,以为梁婶就是这种草名字,便记了下来. 当梁婶回到小溪的石隙中取出糊糊时,奇迹发生了,那盆糊糊受溪水浸泡,竟然凝结成碧绿的冻状糕样,梁婶用勺挑出一块尝尝,发现该糕清香可囗,便拿去给家人食用,家人问这糕名字时,梁婶用她那外地口音说:这是凉粉!于时凉粉这名字就传开了,因为凉粉这种冻糕是用草做的,就干脆把凉粉糕称作凉粉草,以示对梁婶的区别,后来梁家因发明了凉粉这种食物,得以谋生手艺,就在水囗双狮墟定居下来.


      5楼2012-11-29 21:39
      回复

        凉糕
        相传汉丞相诸葛亮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南军败退,兵临双河古城,首领孟荻令将士进城严守四道城门。蜀军逼至古城墙下,当时天热似火,蜀军兵弱马乏。此时,魏延献计,东城有一口名曰葡萄井的奇井,冬暖夏凉,何不动员地方百姓……孔明听罢大喜,招见赵云、马岱众将如此一番。翌日,蜀营锣鼓齐鸣,原来是百姓送凉糕犒劳将士。顿时,蜀营欢声雷动,军威大振,而南军则萎靡不振,被诱人的凉糕馋得心烦意乱。两天功夫,蜀军攻进城内,全歼南军。从此,古镇凉糕名声大振。


        6楼2012-11-29 21:50
        回复

          凉虾
          相传很久以前,三峡边居住着一户彭氏母子。一年冬天,大雪纷飞,年迈的母亲病了,很想吃一口河边的小虾。儿子听后便冒着严寒来到河边,想给母亲捞虾。到河边才发现,河面早已结冰,不管他怎么用力也敲不开冰面。心急之下他索性解开衣衫,躺在冰面上用身体融化冰面。没多久,他昏过了去。在梦里,一个白胡子老者对他说:你不是要虾吗?我教你……小伙子忽地醒来,飞奔回家按老人的方法做好小虾,一口一口喂母亲喝下,母亲奇迹般苏醒过来。后来,小虾制作方法在民间流传开来,人们称之“彭桂花凉虾”或“孝子凉虾”。


          7楼2012-11-29 21:56
          回复

            肠粉
            有人说“最早是抗日战争时期由泮塘荷仙馆创制。”又有人说“肠
            肠粉粉起源于广州,早在清代末期,广州街头上就已经听到卖肠粉的叫卖声”。也有传说是乾隆皇帝游江南那会儿,受了吃客大臣纪晓岚的蛊惑,专门拐去粤西吃肠粉。当吃到这种“够爽、够嫩、够滑”的东西时,乾隆赞不绝口,并乘兴说:这米粉有点像猪肠子。肠粉在广东是最为普遍的早餐粉粉嫩嫩、晶莹剔透的感觉实在美不可言!看起来粉皮白如雪花、薄如蝉翼、晶莹剔透,吃起来鲜香满口、细腻爽滑、还有一点点韧劲让人一吃难忘,越吃越爱吃。


            8楼2012-11-29 22:17
            收起回复
              最近比较好奇切糕的历史·····


              9楼2012-12-07 10: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