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隐子王颐中集 1 大定癸卯三月间。始拜师於牟平范明叔庵之南。师曰。汝从何而来。仆对曰。来自东武。仰师之德。不以货财为富。恬然自得。坐进斯道。乃闻其风而悦之。愿侍巾屦。伏听一言。师乃欣然曰。身年少有学道之心。不可得也。良久曰。饥者吃饭去。饭罢则打睡去。一日。师见仆拱手而立。方呵曰。道人只要豁畅。不可存体面。庵不是廨宇。你又不是官长。若却讲俗礼。则交接去处。古人云。三山有侣人情淡。四海无家道义深。不徒设也。 2 师每垂语曰。学道者。必在自悟。不悟者。昏蒙所致故也。欲发昏蒙。先涤其心。在乎澄湛明了而已。功到而成。不必叩请於他人。是工拙坦然明白矣。 3 师在东牟道上行。僧道往来者。识与不识。必先致拜。从者疑而问之曰。彼此俱昧平生。何用拜之。师曰。道以柔弱谦下为本。况三教同门异户耳。孔子言。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未闻一拜之为一过。 4 师言。祖师素攻文章。了道之后。九为敏给。至於藏头、拆字、引语、联珠。略不构思。常和人诗。有押节字者。众皆和毕。唯祖师最后和。云。三百六十金骨节。众皆叹服。以为神仙语。如今谁能继得。除是磻溪公。颇似步骤。 5 师言。祖师尝到登州。时顶笠悬鹑。执一筇。携一铁罐。状貌奇古。乞於市肆。登州人皆不识。夜归观。书一绝於壁。一别终南水竹村。家无儿女亦无孙。数千里之外寻知友。引入长生不死门。明旦。拂衣东迈。后数日。郡守纥石烈邈诣观。观其题诗。钦叹不已。仍依韵和曰。回首三年别故村。都忘庭竹长儿孙。他时拂袖寻君去。应许安闲一叩门。 6 师言。薄滋味所以养气。去嗔怒所以养性。处污辱低下所以养德。守一清净恬澹所以养道。名不著於簿籍。心不系於势利。此所以脱人之壳。与天为徒也。 7 师曰。酒为乱性之浆。肉为断命之物。直须不吃为上。酒肉犯之犹可恕。若犯於色。则罪不容於诛矣。何故。盖色者。甚於狼虎。败人美行。损人善事。亡精灭神。至於殒躯。故为道人之大孽也。 8 师曰。升平快活。莫过於闲道人。若住庵稍倦。结一两人作伴。挂搭腋袋。拖条拄杖。且歌且游。撞著好山好水。且为盘桓。不可贪程途。 9 师谓仆曰。学道之人。要有终始。不可半道而废。与他人作笑端。况身是读书儿。岂不知凡人立身。须著一般事业。况为道者。正是男子立身大事。 10 师常书大字一联。与道友曰。速把人我山放倒。急将龙虎穴冲开。仆因问曰。人我山始知。龙虎穴敢问其方。师笑曰。天机未敢轻分付。细细看贤悟不悟。
灵隐子王颐中集 1 大定癸卯三月间。始拜师於牟平范明叔庵之南。师曰。汝从何而来。仆对曰。来自东武。仰师之德。不以货财为富。恬然自得。坐进斯道。乃闻其风而悦之。愿侍巾屦。伏听一言。师乃欣然曰。身年少有学道之心。不可得也。良久曰。饥者吃饭去。饭罢则打睡去。一日。师见仆拱手而立。方呵曰。道人只要豁畅。不可存体面。庵不是廨宇。你又不是官长。若却讲俗礼。则交接去处。古人云。三山有侣人情淡。四海无家道义深。不徒设也。 2 师每垂语曰。学道者。必在自悟。不悟者。昏蒙所致故也。欲发昏蒙。先涤其心。在乎澄湛明了而已。功到而成。不必叩请於他人。是工拙坦然明白矣。 3 师在东牟道上行。僧道往来者。识与不识。必先致拜。从者疑而问之曰。彼此俱昧平生。何用拜之。师曰。道以柔弱谦下为本。况三教同门异户耳。孔子言。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未闻一拜之为一过。 4 师言。祖师素攻文章。了道之后。九为敏给。至於藏头、拆字、引语、联珠。略不构思。常和人诗。有押节字者。众皆和毕。唯祖师最后和。云。三百六十金骨节。众皆叹服。以为神仙语。如今谁能继得。除是磻溪公。颇似步骤。 5 师言。祖师尝到登州。时顶笠悬鹑。执一筇。携一铁罐。状貌奇古。乞於市肆。登州人皆不识。夜归观。书一绝於壁。一别终南水竹村。家无儿女亦无孙。数千里之外寻知友。引入长生不死门。明旦。拂衣东迈。后数日。郡守纥石烈邈诣观。观其题诗。钦叹不已。仍依韵和曰。回首三年别故村。都忘庭竹长儿孙。他时拂袖寻君去。应许安闲一叩门。 6 师言。薄滋味所以养气。去嗔怒所以养性。处污辱低下所以养德。守一清净恬澹所以养道。名不著於簿籍。心不系於势利。此所以脱人之壳。与天为徒也。 7 师曰。酒为乱性之浆。肉为断命之物。直须不吃为上。酒肉犯之犹可恕。若犯於色。则罪不容於诛矣。何故。盖色者。甚於狼虎。败人美行。损人善事。亡精灭神。至於殒躯。故为道人之大孽也。 8 师曰。升平快活。莫过於闲道人。若住庵稍倦。结一两人作伴。挂搭腋袋。拖条拄杖。且歌且游。撞著好山好水。且为盘桓。不可贪程途。 9 师谓仆曰。学道之人。要有终始。不可半道而废。与他人作笑端。况身是读书儿。岂不知凡人立身。须著一般事业。况为道者。正是男子立身大事。 10 师常书大字一联。与道友曰。速把人我山放倒。急将龙虎穴冲开。仆因问曰。人我山始知。龙虎穴敢问其方。师笑曰。天机未敢轻分付。细细看贤悟不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