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乏善可陈的学校周记】
(一)信仰的抨击
少年时期的派曾经信奉多种宗教,他在吃饭时要祷告三次以谢不同的神明。其实他并不算一个虔诚的教徒,派的父亲一语道破天机:什么都信等于什么都不信。派只不过是给动荡不已的心给予安稳,寻求一种永恒值得信赖的寄托。少年派始终是一个一无所知循规蹈矩的人,他属于伦理阶段的教徒。真正的灵魂教徒把信仰凌驾于万物之上。当他饱受生活的苦难,病痛侵蚀身体,劣境折磨心灵,奄奄一息的教徒仅依靠最后的力量,向上帝祈求:神啊赐予我力量!信仰往往会在绝境中赋予人类希望,希望会使他们更加坚强,这便是奇迹的诞生。
海难发生之后,派与一只孟加拉虎颠簸漂流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暴风雨的次次袭击让派在理性与否的边缘徘徊。他向天空怒吼:你夺走了我的家人和一切,你还要什么?他不免对上帝产生了质疑。神爱世人,却为何让其经历如此苦难?后来他在漂流中逐渐发现,这是神馈赠给他的礼物,苦难磨砺他的意志,让他坚强,学会生存,与自然搏斗,也是一次艰难的成长。上帝暗助他逃离食人岛,并最后送他回归陆地。少年派在漂流中成长,找到了方向。成年的他在吃饭时仍会祈祷,但经历了一场死亡的洗礼后,这份祷告得到从质疑破灭到复活重组的升华。
信仰就像一座房屋,可以有很多楼层、很多房间。怀疑在每一层都占了几间。它的作用巨大,使信仰永葆活力。正是怀疑驱使我们不断思考,进行探索,我们在其中寻找奥义和真理。总有一天,在某个瞬间,你会领悟到信仰的存在。
上帝,感谢你给我生命,我准备好了,将时刻与信仰同在。
(二)人性与兽性
派讲述了两个故事,动物反映出人物内心。当我还在被第一个故事深深震撼,在闻第二个故事,我不禁恍然大悟。
第一个故事讲述了派与动物漂流,而第二个是隐藏的事实。猩猩是派的母亲,斑马是水手,豺狗是厨子,老虎则是派的恶性、恐惧、迷失、凶残。豺狗咬死斑马和猩猩,老虎愤怒地呼啸而上结束了豺狗的生命。在剩下的日子,派与老虎朝夕相处。他尝试驯服老虎,却屡遭失败,最后他不得已和老虎互相适应对方的存在。这就是善与恶的融合,彼此依赖着存活。
派回归陆地,老虎头也不回地跑向深林。这标榜恶性回到了社会生活中,他短暂地与派分别,但并不代表后会无期。“人之初,性本善”是一句片面的话。人非圣贤,自从诞生于世那一刻起,心中便有善与恶的存在。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人性中善与恶,理性与欲望并存。我们大多数情况下隶属理性,但有些时刻恶性会复燃。
多数人愿意相信第一个故事,所以他们跟随上帝。同样的剧情,将兽和人换位,故事带给你却有所不同。科学证明人类比动物高等,但忘记人类实属动物。我们是人类,拥有高智商高情商,懂得世事人心,内心世界复杂多样。所以理所应当地认为人类是善良的,上帝赋予他们感知和真情,其他动物只会遵循弱肉强食。当人类恶的一面呈现,大家都会惊叹不已。此为何般?潜意识中划分了人性与兽性,这是悖论。善与恶总是相辅相成,无论偏向哪一端都不必大惊小怪,这是人性的平衡。善良被唤醒的时,罪恶也在蠢蠢欲动。
人也是兽,人性也是兽性。或许人性比兽性更险恶多端。我们从老虎的眼睛里看到惊慌失措的自己,却忽略了熠熠生辉的灵魂。
(三)再见少年派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我们从个体走向社会,从不谙世事走向深谋远虑的过程。上帝在这场路途中布满荆棘,创造苦难。我们在暴雨中嘶吼咆哮,在黑暗中挣扎匍匐,终于抵达彼岸,这便是残酷的成长。感谢年少时期的美好,成年之后只能回望,和过去说再见。
那么,再见,少年派。
(一)信仰的抨击
少年时期的派曾经信奉多种宗教,他在吃饭时要祷告三次以谢不同的神明。其实他并不算一个虔诚的教徒,派的父亲一语道破天机:什么都信等于什么都不信。派只不过是给动荡不已的心给予安稳,寻求一种永恒值得信赖的寄托。少年派始终是一个一无所知循规蹈矩的人,他属于伦理阶段的教徒。真正的灵魂教徒把信仰凌驾于万物之上。当他饱受生活的苦难,病痛侵蚀身体,劣境折磨心灵,奄奄一息的教徒仅依靠最后的力量,向上帝祈求:神啊赐予我力量!信仰往往会在绝境中赋予人类希望,希望会使他们更加坚强,这便是奇迹的诞生。
海难发生之后,派与一只孟加拉虎颠簸漂流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暴风雨的次次袭击让派在理性与否的边缘徘徊。他向天空怒吼:你夺走了我的家人和一切,你还要什么?他不免对上帝产生了质疑。神爱世人,却为何让其经历如此苦难?后来他在漂流中逐渐发现,这是神馈赠给他的礼物,苦难磨砺他的意志,让他坚强,学会生存,与自然搏斗,也是一次艰难的成长。上帝暗助他逃离食人岛,并最后送他回归陆地。少年派在漂流中成长,找到了方向。成年的他在吃饭时仍会祈祷,但经历了一场死亡的洗礼后,这份祷告得到从质疑破灭到复活重组的升华。
信仰就像一座房屋,可以有很多楼层、很多房间。怀疑在每一层都占了几间。它的作用巨大,使信仰永葆活力。正是怀疑驱使我们不断思考,进行探索,我们在其中寻找奥义和真理。总有一天,在某个瞬间,你会领悟到信仰的存在。
上帝,感谢你给我生命,我准备好了,将时刻与信仰同在。
(二)人性与兽性
派讲述了两个故事,动物反映出人物内心。当我还在被第一个故事深深震撼,在闻第二个故事,我不禁恍然大悟。
第一个故事讲述了派与动物漂流,而第二个是隐藏的事实。猩猩是派的母亲,斑马是水手,豺狗是厨子,老虎则是派的恶性、恐惧、迷失、凶残。豺狗咬死斑马和猩猩,老虎愤怒地呼啸而上结束了豺狗的生命。在剩下的日子,派与老虎朝夕相处。他尝试驯服老虎,却屡遭失败,最后他不得已和老虎互相适应对方的存在。这就是善与恶的融合,彼此依赖着存活。
派回归陆地,老虎头也不回地跑向深林。这标榜恶性回到了社会生活中,他短暂地与派分别,但并不代表后会无期。“人之初,性本善”是一句片面的话。人非圣贤,自从诞生于世那一刻起,心中便有善与恶的存在。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人性中善与恶,理性与欲望并存。我们大多数情况下隶属理性,但有些时刻恶性会复燃。
多数人愿意相信第一个故事,所以他们跟随上帝。同样的剧情,将兽和人换位,故事带给你却有所不同。科学证明人类比动物高等,但忘记人类实属动物。我们是人类,拥有高智商高情商,懂得世事人心,内心世界复杂多样。所以理所应当地认为人类是善良的,上帝赋予他们感知和真情,其他动物只会遵循弱肉强食。当人类恶的一面呈现,大家都会惊叹不已。此为何般?潜意识中划分了人性与兽性,这是悖论。善与恶总是相辅相成,无论偏向哪一端都不必大惊小怪,这是人性的平衡。善良被唤醒的时,罪恶也在蠢蠢欲动。
人也是兽,人性也是兽性。或许人性比兽性更险恶多端。我们从老虎的眼睛里看到惊慌失措的自己,却忽略了熠熠生辉的灵魂。
(三)再见少年派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我们从个体走向社会,从不谙世事走向深谋远虑的过程。上帝在这场路途中布满荆棘,创造苦难。我们在暴雨中嘶吼咆哮,在黑暗中挣扎匍匐,终于抵达彼岸,这便是残酷的成长。感谢年少时期的美好,成年之后只能回望,和过去说再见。
那么,再见,少年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