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之班吧 关注:69贴子:10,110
  • 8回复贴,共1

挣扎还是静待结局:后诸葛亮时代的蜀汉政权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后主建兴12年(公元234年)秋八月,汉丞相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军中。
  至此,统共120的《三国演义》已经写到了第104回,后面的文笔就不多了。文学家如此安排当然有他的道理,因为以后的“故事性”确实就不大了——蜀汉偏僻微弱,政治又不如诸葛亮时期,难以对天下形势有太大的悬念,灭亡是早晚的事情。但是从历史的眼光看,为期40年的蜀汉政权刚刚度过了11个年头,后面内还有近30年的路要走。这30年的路,整个蜀汉政权是在挣扎与等待的矛盾和痛苦中度过的,细心挖掘和品味,它留给后人的或许要更多,也更为沉重……
  
  一、葛亮留给蜀汉政权的班底
  后汉时期,辅汉安刘、实现汉王朝第二次中兴是刘备集团的口号也是他们的梦想。他们离这个梦想最接近的时候是在公元219年,即汉献帝建安25年夏天,当时的刘备占有川中,关羽镇守荆州,是年又从曹操手里抢占了汉中重地。秋天,刘备进位汉中王,大封文武。当时刘备诸葛亮虎视天下的雄心可谓饱满。但是蜀汉政权的这个繁盛局面却又丧失地太快太悲凉了——
  建安24年(219年)年末,孙权袭杀羽,取荆州,刘备集团痛失一条臂膀;
  章武2年(222年),刘备伐蜀,大败于猇亭,次年驾崩于永安;
  其实,这时候留给诸葛亮的就只剩下主观努力的空间了,他在《后出师表》中说的很明白:今伐魏亦亡,不伐亦亡。——但是,诸葛亮还是对魏保持了战略上的攻势,不管是意图自保还是为了灭敌,司马懿“畏蜀如虎” 则是《三国志》记载的事实。
  刘备去世后,诸葛亮总揽大权,他为这个政权也真做到了“鞠躬尽瘁”,公元234年以后的蜀汉政权,可以说是诸葛丞相留给后主的遗产。而此后30年的当权者班底,也都是诸葛丞相悉心简拔和培养起来的。诸葛亮的这份遗产有如下特征:
  
  (一)消除 “不稳定因素”。
  1,李严:和诸葛亮同为托孤重臣。但居然劝诸葛亮加九锡,走曹操的路线,遭到拒绝;后又在北伐期间“出工不出力”,耍手腕。公元231年,免为庶人;
  2,魏延:受刘备重用的良将,由于与诸葛亮多有不合,性情高傲。诸葛亮临死授意,由杨仪、王平等人攻杀,灭三族;
  3,杨仪:为丞相长史,有才干,性情偏狭浮躁,公元235年被免废,徙汉嘉郡。退出政治舞台。
  
  (二)留下可靠班底
  其实只要看过诸葛亮在《出师表》里面称赞下属的词语——如“忠志之士”、“良实”、“忠纯”等等,大体就可以知道诸葛亮的用人标准了。的确,诸葛亮也确实为后主留下了这么一批人格上无可挑剔的文武大臣,从以后几十年这些人的表现来看,你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的眼光。所以,以后的几十年内,蜀汉是三国中最稳定的一个政权;但是同时,由于用人唯“贤”,不同于曹操的“唯才是举”,也就决定了这批人难以完成什么惊人的业绩了。凡事不能两全,至于得失几何,也真是一笔不好算的帐。
  
  (三)后诸葛亮时代的政权设计
  废除丞相。诸葛亮是大权独揽的,但他以后的政坛更多的是一个班子的分工与和衷共济——
  1,皇帝。从40年的经历来看,刘禅对政治似乎没多大的兴趣插手,对大臣也算温和宽容,这似乎也不完全是坏事。但皇帝毕竟是最高机构,也很有点复杂。
  侍中:是皇宫中的负责官员;
  宦官:后期有专权的倾向。
  2,大将军。主管军国大计。
  3,尚书令。主管政事,是政务主持者。由于蜀汉很大程度上是军事政权,尚书令位在大将军以下。
  ——此外众多文武职务都是在这个框架的基础上建立的。
 
二、蒋琬时期(234-243年):北伐战略转变的努力与失败
  按照诸葛亮的嘱托,后主任命蒋琬主持局势凡10年,前期,蒋琬在诸葛亮去世的震荡中指挥若定,稳定了蜀汉局势。后期,他试图转变诸葛亮的北伐策略,由于遭到普遍反对而失败,自己也随之病亡。
  
  (一)蒋琬
  蒋琬,字公琰,零陵湘乡人。“以州书佐随先主入蜀”,被任命为广都长。刘备到广都视察,发现他居然根本不理事务,经常喝得烂醉,先主大怒,要治他的罪。诸葛亮说:“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脩饰为先,原主公重加察之。”——呵呵,后来罗贯中把蒋琬的光荣事迹按在庞统名下了。但结果是,刘备虽然没有整他,还是罢了他的职。但蒋琬成为诸葛亮的心腹,先主去世后,他的官职是火箭一样飞腾的。230年,做了长史,主管丞相府政务,加封抚军将军。诸葛亮曾经密表后主:“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你办事,我放心!最终成功当上了诸葛亮的接班人。



1楼2005-06-20 21:33回复
      后汉时期迷信很盛行,道教的传播、纬书兴盛、品评风气的蔓延都是表现,从诸葛亮到蒋琬、费祎身上也似乎有浓厚的迷信色彩。
      
      (二)关于蜀汉人口的问题
      根据《蜀记》记载:后主投降,派遣尚书郎李虎给邓艾送去国家的士民簿——帐单:蜀国一共是,户二十八万,男女口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人,米四十馀万斛……
      按照这个记载,当时蜀国的人口总量是108万2千人。
      这个数字似乎小得过分了点。东汉全盛的时候全国人口是5000万以上,即使三国时候人口大量减少,似乎也不应该少于1000万。战国时候一个诸侯国就可以出兵50万,而者时候的蜀汉实力如此单薄,怎么能和魏国对抗40年呢?
      其原因大概是——
      1,蜀汉作为小国,连年征战,不修养生息,后来政治腐败,剥削严重,人口没有增加反而减少;
      2,南中地区有大量少数民族,由于诸葛亮确定的“粗安”政策,其实是相互独立,那里的人口根本没有算进来;再加上政治腐败,即使内地的人口也可能统计不全。
      3,后汉当时豪强贵族都有大量的“私属”人口,是豪强的个人财产,不入国家户籍的。一些原在户籍的老百姓因为政府剥削严整,大量“逃籍”寻求好强庇护,豪强也借此和国家争利。
      因此,个人感觉,当时蜀汉国的实际人口总量应该是在200万-300万左右。
      
      东吴投降时,记录的人口是:吏三万二千,兵二十三万,男女口二百三十万——共计256万人,东吴“私属‘的现象尤其严重,孙权就经常赐给大臣人口,有时候达到2万人,这些人都是不在国家户籍的。因此东吴的实际人空似乎应该在400万以上。  

      几点补充
       
        首先,蒋琬实施的计划为重蹈关羽旧路,可详《关羽东征荆州之探讨》,此路为攻取荆州,再威胁华夏。
       
        其次,费袆也非鸽派,兴势之役即为费袆带兵援救,后来费袆甚至于开府治事,已有昔日诸葛亮前进基地之势。
       
        第三,姜维之战略为蚕食陇凉,故屡次作战,最成功一次为洮西大捷,屠陇右数万人,魏明帝二次下诏大赦,如果再来几次数万战果,曹魏再大也会被磨饵。
       
        第四,蜀汉并未必败,若非汉中守将不战而降,汉中不一定必失,昔日曹操虽亲征而来,刘备仍能坚守,因此汉中没有一攻就破的道理,除非守将变节。另外邓艾的奇袭也是佼悻得手,入蜀后已遇守将马邈,可见邓艾并非入无人之地,若非马邈先降,后果仍有变化。五代唐敬塘攻击四川,亦采阴平偷袭,但是西川节度使早备兵待战,击退偷袭。还有钟会虽在剑阁猛攻,时间一长,也有撤退可能,「会不能克,粮运县远,将议还归。」若非成都被袭,张辽八百壮士追杀孙权十万大军的局面又再重现。
       
        第五,帖名为等待或挣扎,即等死或奋战,等死可参考刘表据荆州,或江东孙家,休养生息,然后遇敌投降;至于挣扎或有损失,但是起码努力过,蜀汉立国就有不断变节降臣,如关羽时的南郡太守及公安将军、汉中及阴平守将皆降,包括君主刘禅,悉数投降不战。好战之下都有降臣辈出,若改等死,大概举国降声隆隆。
     
      谢风行家 兄的补正,魏灭汉的战争进行了半年,姜维率领国家主力尚不能战胜邓艾、诸葛绪的偏师。而阳安关口首将蒋舒投降,又使钟会的主力10多万人进入,当时蜀汉实际上已经捉襟见肘了。
      邓艾出奇兵,有侥幸的成分,但刘禅投降说明蜀汉不但军力不足,而且内政溃烂,灭亡如此迅速也是合理的。
      另外更正一点:
      为期40年的蜀汉政权刚刚度过了11个年头
      ——蜀汉政权正式建立于221年,到234年诸葛亮死,为12年。
         
      郭循未必是魏国派来诈降的,附篇以前写的考证,聊备一说。
      
      关于费褘遇刺事件
      
       《三国志·蜀书·费祎传》云:“(延熙)十六年岁首大会,魏降人郭循在坐。(费)祎欢饮沈醉,为循手刃所害。”
    


    9楼2005-06-20 21:33
    回复
      • 222.249.11.*
      太厉害了!把我看得头晕眼花!!!!!


      13楼2005-06-21 07:22
      回复
        Sorry!上面的匿名是我发的!


        14楼2005-06-21 07:24
        回复
          你你不登


          15楼2005-06-21 07:26
          回复
            那我现在不是登陆了吗?(嘻嘻,你起得到蛮早的嘛!)
            And who are you?


            16楼2005-06-21 07:32
            回复
              • 221.216.126.*
              还有更长的,用A4纸打得用100多页,你想看吗?

              ——福布斯


              17楼2005-06-21 11:03
              回复
                • 222.249.1.*
                no!no!no!no!no!no!no!no!no!no!no!no!no!no!no!no!no!no!我服了还不行吗!?
                 ------surname


                18楼2005-06-21 12:32
                回复
                  行了


                  19楼2005-06-21 15: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