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框架结构施工
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它贯穿于工程项目实施的全过程。施工过程质量管理是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生产的关键环节,且具有量大面广、交错互动的特点,所以必须要有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和方法来控制施工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一、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是工程施工指导计划文件,它能有效地指导施工队按计划进行施工和指出各个工种中工艺技术的难点;在工程施工时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是以施工合同和施工图纸为依据,内容应能满足指导现场施工,进行施工管理的质量、工期、成本和安全目标的管理和控制的需要。
单位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基本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方面:
1、工程概况:工程名称、地点、规模、工期、设计特征、建设各方责任主体单位。
2、施工条件分析:包括施工合同条件、施工现场是否具备开工要求。
3、施工方案:详细编写各工种的技术和组织方案。
4、施工进度计划:工期进度和施工资源供应进度计划。
5、绘制施工平面图,合理布局规范管理。
6、施工措施: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和管理措施。
二、施工过程质量管理的主要方式和方法
1、施工质量检验检查
施工质量检验检查的方式:自我检验、专业检验、工序交接验收、经常性检查、质量控制点跟踪检查。
检验检查的方法:目测法(看、摸、敲、照)、量测法(量、靠、吊)。
2、施工质量检测试验:
(1)、对各种进场建筑材料进行材料性能试验检测(如水泥、钢材、砂、石等材料)。
(2)、桩基础的单桩承载力检测、基桩反射波法检测,基础和主体结构的沉降量观测、混凝土和砂浆试件强度测试、外墙饰面砖的粘贴强度检测。
3、隐蔽工程施工验收
每个工序完成作业后施工单位必须先进行自检合格后,再通知监理工程师到现场进行全面质量检查。必要时按有关规定约请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政府工程质量监督部门的监督人员参与验收,并验收合格经批准认可后才能进行隐蔽施工,如基础工程、钢筋安装工程等。
三、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具体管理要点
(一)、桩基工程(锤击、静压桩施工)
桩基工程施工工序多且繁杂,工艺要求高,影响桩基质量的因素较多。出现施工质量问题,将直接关系到全幢建筑物的工程质量。
打桩前的准备工作:平整场地处理场地内阻障物,桩位放线,桩的供应运输和堆放,桩机进场和安装。临时水电管网铺设。
1、确定打桩顺序和打桩施工,打桩时宜用重锤低击。
2、质量要求:一是能否满足设计要求的贯入度或标高要求,二是打入后的偏差是否在施工及验收规范允许范围以内。
3、常见问题及分析:
(1)、单桩承载力低于设计要求:如桩打入深度不足,桩端未到设计规定的持力层,桩身倾斜过大,桩身断裂等导致单桩承载力下降。
(2)、桩倾斜过大的原因:桩机安装不正,桩架与地面不垂直;桩端遇石块或其它坚硬的障碍物;桩距过小,打桩顺序不当而产生挤土效应;桩锤、桩帽、桩身的中心线不重合产生锤击偏心。
(3)、出现断桩的原因:预制桩质量差,桩的堆放、运输或吊装过程中不当造成,锤击过度而导致桩身断裂。
打桩过程中,发现质量问题时,施工单位切忌自行处理,必须报知监理单位、建设单位,然后会同设计、勘察、监督部门等相关单位进行原因分析和研究,作出正确处理方案,由设计单位出具修改设计通知。
(二)、混凝土结构工程
钢筋混凝土工程是由模板、钢筋、混凝土等多个工种组成。由于其施工过程繁多,因而要加强施工管理,统筹安排,合理组织,以保证质量、工期和降低造价。
1、模板工程
模板的安装要保证各构件各部位形状尺寸和位置的正确;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载混凝土的自重和在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荷载;构造简单,装拆方便,模板的接缝不漏浆。
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它贯穿于工程项目实施的全过程。施工过程质量管理是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生产的关键环节,且具有量大面广、交错互动的特点,所以必须要有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和方法来控制施工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一、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是工程施工指导计划文件,它能有效地指导施工队按计划进行施工和指出各个工种中工艺技术的难点;在工程施工时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是以施工合同和施工图纸为依据,内容应能满足指导现场施工,进行施工管理的质量、工期、成本和安全目标的管理和控制的需要。
单位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基本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方面:
1、工程概况:工程名称、地点、规模、工期、设计特征、建设各方责任主体单位。
2、施工条件分析:包括施工合同条件、施工现场是否具备开工要求。
3、施工方案:详细编写各工种的技术和组织方案。
4、施工进度计划:工期进度和施工资源供应进度计划。
5、绘制施工平面图,合理布局规范管理。
6、施工措施: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和管理措施。
二、施工过程质量管理的主要方式和方法
1、施工质量检验检查
施工质量检验检查的方式:自我检验、专业检验、工序交接验收、经常性检查、质量控制点跟踪检查。
检验检查的方法:目测法(看、摸、敲、照)、量测法(量、靠、吊)。
2、施工质量检测试验:
(1)、对各种进场建筑材料进行材料性能试验检测(如水泥、钢材、砂、石等材料)。
(2)、桩基础的单桩承载力检测、基桩反射波法检测,基础和主体结构的沉降量观测、混凝土和砂浆试件强度测试、外墙饰面砖的粘贴强度检测。
3、隐蔽工程施工验收
每个工序完成作业后施工单位必须先进行自检合格后,再通知监理工程师到现场进行全面质量检查。必要时按有关规定约请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政府工程质量监督部门的监督人员参与验收,并验收合格经批准认可后才能进行隐蔽施工,如基础工程、钢筋安装工程等。
三、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具体管理要点
(一)、桩基工程(锤击、静压桩施工)
桩基工程施工工序多且繁杂,工艺要求高,影响桩基质量的因素较多。出现施工质量问题,将直接关系到全幢建筑物的工程质量。
打桩前的准备工作:平整场地处理场地内阻障物,桩位放线,桩的供应运输和堆放,桩机进场和安装。临时水电管网铺设。
1、确定打桩顺序和打桩施工,打桩时宜用重锤低击。
2、质量要求:一是能否满足设计要求的贯入度或标高要求,二是打入后的偏差是否在施工及验收规范允许范围以内。
3、常见问题及分析:
(1)、单桩承载力低于设计要求:如桩打入深度不足,桩端未到设计规定的持力层,桩身倾斜过大,桩身断裂等导致单桩承载力下降。
(2)、桩倾斜过大的原因:桩机安装不正,桩架与地面不垂直;桩端遇石块或其它坚硬的障碍物;桩距过小,打桩顺序不当而产生挤土效应;桩锤、桩帽、桩身的中心线不重合产生锤击偏心。
(3)、出现断桩的原因:预制桩质量差,桩的堆放、运输或吊装过程中不当造成,锤击过度而导致桩身断裂。
打桩过程中,发现质量问题时,施工单位切忌自行处理,必须报知监理单位、建设单位,然后会同设计、勘察、监督部门等相关单位进行原因分析和研究,作出正确处理方案,由设计单位出具修改设计通知。
(二)、混凝土结构工程
钢筋混凝土工程是由模板、钢筋、混凝土等多个工种组成。由于其施工过程繁多,因而要加强施工管理,统筹安排,合理组织,以保证质量、工期和降低造价。
1、模板工程
模板的安装要保证各构件各部位形状尺寸和位置的正确;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载混凝土的自重和在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荷载;构造简单,装拆方便,模板的接缝不漏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