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光吧 关注:337贴子:2,668
  • 10回复贴,共1

【杂谈】先秦到两汉,孝道的发展变化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太牢奉百度


IP属地:四川1楼2012-12-05 16:07回复
    而之后有朋友相信指出这样的变化并不是好事,宗族的固化对个人自由还是社会环境都不是好事,比如私刑或者包办婚姻,聚众斗殴,血亲复仇,问题一大堆。
    这一质疑改变了整个思考的走向,开始深入到宗族、宗法乃至儒家价值导向等厚重的命题。
    我试图论证宗族其实就跟地主阶层一样,在特定的时代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以阶级史论的观点来说,汉初的军功地主阶层是统治阶级的主体, 西汉政权是军功地主利益的代表, 但是, 军功地主阶层在西汉前期是处于衰变之中的, 除了彻侯和关内侯两级之外, 其余各级均为降级继承, 随着时间的流逝, 其后代则将逐步失去其原来的爵位, 由军功贵族演变为豪民地主。
    这一部分豪民没有经过普通工商业者的创业过程, 而是继承其父祖的财产而致富,他们的田宅、奴婢、畜产等动产和不动产都来自于血缘继承,“家产”一词就透露出浓重的家庭家族色彩,在失去政治特权之后如何保护财产不外流,强调宗族关系是必须的。


    IP属地:四川3楼2012-12-05 16:11
    回复
      私以为,儒家的很多东西都只适合作为道德规范而不是法律条文,只适合用以约束士大夫而不是要求全民遵守。法律要求应该是基本的而不是高规格的,毕竟,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可比做一个不犯法的人困难太多了,士大夫混个美名有利可图所以有动力去追求(毕竟官声影响仕途),而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孝道更应该是赡养父母这类具体的事情,守孝期间啥也不能做这种规定除了折腾人之外没有别的意义……如果士大夫因此就觉得庶民道德水平太低太不孝,要用法律的惩处来规范他们,我就只能说这是四体不勤脑子有坑的结果……
      都说外儒内法,儒家和法家都是怀抱着政治理想建立学派,并且历经了漫长的时间去践行其主张,最后也都在具体的政治操作中蒙尘,都有其美好的地方也都有不好的,有适用的范围也有不适用的。就整体发展而言,儒家干涉立法和司法是我最看不惯的事情,礼法合一不管对礼之庄严还是对法之公正都是巨大伤害,虽然让法家有些严酷的律令变得和缓了一些,但是同时也把遵纪守法的难度提高了很多。
      ————————————————————碎碎念完毕————————————————


      IP属地:四川5楼2012-12-05 16:16
      回复
        先来顶顶贴~~师傅你加油~~


        IP属地:重庆6楼2012-12-05 16:29
        回复
          顶顶!


          IP属地:湖南来自手机贴吧8楼2012-12-05 18:16
          回复
            帮你顶一个。


            9楼2012-12-05 18:3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