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出光明海吧 关注:44贴子:934
  • 7回复贴,共1

牢固艰辛阡陌桑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2-12-07 08:38回复
    朱子治家格言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饭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
    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
    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性禽。
    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
    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
    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再想。
    施惠无念,受恩莫忘。
    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人有喜庆,不可生妨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家门和顺,虽饔飧不济,亦有余欢;
    国课早完,囊橐无余,自得其乐。
    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2楼2012-12-07 08:39
    回复


      3楼2012-12-07 08:45
      回复
        。镇中心道路狭窄,市面萧条,山脚下的村庄更是茅檐低小。贫穷仍然是这里最普遍的社会烙印。即便身居高位,也很难躲过贫穷的心理压迫。褚时
        健的辩护律师马军曾替多位云南的落马高官辩护,其中一位是“原来云南林业厅厅长,当过昭通地委书记,也是个老干部,收受贿赂20多万元,最后
        被判刑。逮捕时20多万还在他保险柜里锁着,为什么没用?他说这20多万是准备拿回老家去修一条过河的桥”。马军说:“我记得云南省前省长李嘉
        廷委托我当辩护律师时说的一段话。李嘉廷说,他穷怕了。几百年来,从那个穷山沟出来,小时候就没穿过一件好衣服,没穿过一双好鞋子。后来上
        了学,当了官,家都不敢回。为什么呢?到那个石屏县,老家的那些穷亲戚来了,这个要那个要,没办法,所以想着在位的时候搞一些,以后退下来
        回家修修路、建建房。”
        硬寨梁子橙园中堆放着用褚时健独特配方配置的肥料(图)
          褚时健去年也刚从经营果园的收入中拿出几十万元,给老家的百姓装了一条20公里的水管,可以解决300多亩山地的灌溉。对贫穷,褚时健有自己
        的记忆和恐惧。他从小家境贫寒,成年后,因为政治动荡,家庭生活一度困窘。1959年,褚时健被打成“右派”去农场报到,妻子马静芬也被单位劝
        退。她拖着病体,在昆明一个人带着7岁的女儿,靠给别人织毛衣生活,一个月挣六七块钱。天天织毛衣,一个指头都弯掉,一个月才挣六七块钱,还
        是维持不了生计。
          对这一代人来说,对金钱的态度有一种矛盾的价值观。他们个人并不那么在意奢华的生活。褚时健一直保持着节俭的生活习性。他总是穿蓝色的
        老式塑料(10325,-70.00,-0.67%)拖鞋,宽松的棉布裤子,不会扎领带,一件白衬衣因为穿着多年,领口泛黄,袖口也微有污渍。一根皮带用了20多年
        ,比公司年轻员工的年纪还大。刀文高对褚时健的节俭也记忆深刻:“有一次碰到他在镇上饭馆吃饭,一盘腌菜炒肉末没吃完,他亲自打包。”
          去年褚时健刚拒绝了一家公司希望帮他将果园运作上市的提议,因为“没的这个心肠跟他们玩”。但他也希望获得更多的金钱,这种愿望融合着
        各种复杂的情感:荣誉,自我价值的证明,对家庭以及家乡的责任感,以及安全感。褚时健向预审人员解释自己为什么会在退休前私分账户时说:“
        当时新的总裁要来接任,我想,新总裁接任后,就得把签字权交出去了。我也辛苦了一辈子,得为自己的将来想想,不能白苦。所以我决定私分了300
        多万美元,还对罗以军(总会计师)说,够了,这辈子都吃不完了。”当有记者问他:为什么当初想来承包果园?褚时健低头想了想说:“心里不平衡
        ,现在的国企老总一年收入几百万、上千万,我也不想晚年过得太穷困。另外,我70多岁出监狱,总得找点事做,让生活充实点。”
          他决定种橙子。这是他的老家华宁县的传统作物。老伴马静芬说:“以前社会上有很多人说,你褚时健搞烟厂搞得那么好,那是因为政策好,云
        南烟得天独厚,烟厂交给挑扁担的都成。他做果园,就是想否定这个。”
          “书生”褚时健
          从玉溪到嘎洒,一路风景参差不齐。小块梯田,零落的芭蕉树,丛生的枯黄杂草,甘蔗林细长的枝叶像刀戟一样朝天生长着,更多是像被天火烧
        过一样通红干燥的山地,不着一物,罩在防止滑坡的网兜里。
          褚时健的果园隐藏在这一片杂乱的地貌中,为了最大限度获取营养,果园里成熟的树木都只有约1米高,远处并不容易看到。但汽车开进山里后,
        就能看到现代化农业的整齐面貌。两条水泥道路分别在山的两侧盘山而建,全场60多公里。路边还安装了路线标识牌。两条道路一出一进,让丰收时
        节汽车也进出有序。据说选果车间最多的时候有9辆东风牌大卡车排队等候。道路两边,是按照等高线全面使用机械化开挖的林地,每亩地148株果树
        ,株距和行距分别是2米和3米——太密了抢夺营养,影响生长,太稀了则浪费土地。以一户农户2人为单位,根据片区管理户数,配套建设农户住房和
        沼气、厕所、猪厩,两个基地共投入资金68万元,建成农户住房130套、共4200平方米,建成“三配套”沼气池138个;要求果农使用沼气,对自己管
        理的果园,地埂种植红薯等作物,饲养猪鸡,将生产的农家肥和沼液沼渣投入到果园中,增加果园肥源。
        劳作收工后,彝族果农在一起聚餐
         


        6楼2012-12-07 18:16
        回复
          百度因该收回国家。


          13楼2012-12-09 17:5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