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吧 关注:10,763贴子:187,807
  • 3回复贴,共1

【人杰狄灵】狄仁杰真相【讲稿】03首席消防员-于赓哲 百家讲坛…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狄仁杰是个强势人物。他可以说是唐王朝的“首席消防员”。为什么说他是“首席消防员”呢?消防员是干什么的呢?不就是哪个地方发生险情之后,要去灭火或者去善后,要的是干练神速。狄仁杰这个时候,就是这样的一个状态,朝廷一旦某个地方有麻烦了,首先想到派去的就是狄仁杰。  狄仁杰曾经有过一年之内,断案一万多起的记录,在受到唐高宗重用后,他很快又办了两件大案,这两件案子办下来,朝廷上下对狄仁杰是交口称赞,大家都觉得这两个人不是个东西,都让狄仁杰给搞倒了,好,不错,觉得狄仁杰是个强势人物。但是此阶段内,狄仁杰的主要功勋还不在于此,而是在于他是唐王朝的“首席消防员”。为什么说他是“首席消防员”呢?消防员是干什么的呢?不就是哪个地方发生险情之后,要去灭火或者去善后,要的是干练神速。狄仁杰这个时候,就是这样的一个状态,朝廷一旦某个地方有麻烦了,首先想到派去的就是狄仁杰。面对唐高宗和武则天不断委派的任务,狄仁杰能够胜任吗?陕西师范大学于赓哲教授,为您精彩讲述《狄仁杰真相》之《首席消防员》。  【狄仁杰曾经有过一年之内,断案一万多起的记录,因此在受到唐高宗重视,狄仁杰也因为能力出众,很快被调到长安,担任了御史的职务,但是狄仁杰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高倒了唐高宗身边的两个红人,狄仁杰为什么要高唐高宗身边的红人,他到底怎么想到的呢?在唐高宗和武则天不断重用狄仁杰的背景下,狄仁杰究竟会有什么样的作为?】
狄仁杰担任了侍御史是专门负责纠察百官的,权力很大,很快就办了两件大案,一个是告到了唐高宗眼前的韦弘机,韦弘机的职务是司农卿,这人有个特点,总是撺掇唐高宗大兴土木,太子李弘的陵墓就是韦弘机修的,唐高宗看到宫殿破旧了,想修缮一下,但是担心预算不足,韦弘机撺掇说不用担心,以前都是雇工去伐木,现在可以让户农去伐,可以省下大笔钱,足够修宫殿了,唐高宗就把这件事让韦弘机去做。
韦弘机一出手就是大手笔,不但修了旧宫殿,而且增加几个新宫殿,这是借机谋私利,很多人看不惯,其中就有宰相刘仁轨,但是这个人比较圆滑,自己不愿意出面,就去找狄仁杰说,新宫殿在洛水的岸边,隔着河老百姓都看得见,皇帝还有威严吗?他不说贪污的事,说选址的事,贪污是看不到的,没证据,选址不需要证据都看得到。狄仁杰毅然出面,弹劾韦弘机,一查,查处韦弘机家人盗取公物,这样一来韦弘机免官了。
另一个是唐高宗眼前的红人王本立,也被狄仁杰参倒了,这个人很强势,骄横跋扈,众人都怕他,狄仁杰不怕,把王本立参倒了。这两件事办下来,朝廷上下都交口称赞,都觉得狄仁杰是强势人物。
但是此阶段内,狄仁杰的功勋不在此,在于他可以说是唐王朝的“首席消防员”。为什么说他是“首席消防员”呢?消防员是干什么的呢?不就是哪个地方发生险情之后,要去灭火或者去善后,要的是干练神速。狄仁杰这个时候,就是这样的一个状态,朝廷一旦某个地方有麻烦了,首先想到派去的就是狄仁杰。那么他都参与那些灭火呢?
第一场火:抵御吐蕃,整顿岐州军政。唐太宗在位的时候,吐蕃也有一位伟大的赞普,就是大名鼎鼎的松赞干布,在松赞干布的带领下,吐蕃发展成了一个强大的民族,松赞干布曾经向唐朝求婚,唐朝把文成公主嫁过去,成为一段佳话。唐太宗去世以后,松赞干布也去世了,这个形式就发生变化,吐蕃和唐朝就展开了对峙,唐高宗时期唐朝大将薛仁贵率领十万大军,深入吐蕃腹地去打吐蕃,结果在大非川战役中遭受惨败。
狄仁杰在任侍御史的时侯。吐蕃又来进犯边境,唐朝就派李敬玄去,李敬玄是文人,不会打仗,派他去是有人使坏,使坏的人就是刘仁轨,刘仁轨是个功臣,但是这个人毛病很多,1、比较圆滑。2、这个人的人际关系不好,和自己的亲弟弟也闹不到一块去,他在朝为宰相,弟弟在家务农,两个人势同水火。有人劝说弟弟和哥哥搞好关系,可以减点徭役什么的,弟弟说我不愿意在够尾巴下面乘凉,在朝中也有不少对头,其中包括李敬玄,这次吐蕃进犯刘仁轨就恶意推荐李敬玄,李敬玄没办法就帅十八万大军上了青藏高原,结果在青海湖附近和吐蕃打起来了,前锋刚刚有一点挫折,李敬玄就往后退,眼看就要全军覆没了。幸亏有个将领招募500人的敢死队,夜袭吐蕃大营,唐军的主力才得以逃脱,唐军一战败,长安骚动,唐军在青藏高原的大本营是鄯州(青海省乐都县),唐军战败,如果吐蕃攻破鄯州的话,就会沿着湟谷地一路冲到今天甘肃省东部,直接威胁到关中,关中是唐王朝的核心地带,长安就危险了。
所以沿途州县纷纷备战,而关中地区的西大门就是岐州(陕西凤翔),这个地方需要一个能干的人来巡视镇抚,狄仁杰被派到这里,狄仁杰一看形势太糟糕了,吐蕃人还没来,这里已经乱了,有些人逃命被官府捉拿,到山里做强盗了,狄仁杰一看,这是扬汤止沸不行。狄仁杰改变政策,把抓来的逃兵释放,然后到山里招抚那些强盗,形势迅速稳定了。
吐蕃,首先唐朝沿途各州县,已经做好了迎战的准备,第二,当时的唐朝军力国力是相当雄厚的,因此吐蕃止步不前,没来。
【不会打仗的李敬玄,在和吐蕃交战中,大败而归,吐蕃军队威胁到唐朝的安全,狄仁杰临危受命到岐州去镇抚叛乱,他到岐州之后很快就整顿了局面,把局面安顿下来,狄仁杰的办事能力使唐高宗赞赏有加,连武则天也对他另眼相看,在武则天掌握最高权力之后,武则天又让狄仁杰去扑灭另一场大火,那么这场大火因何而起,狄仁杰又会怎么做呢?】
到了公元683年,唐高宗去世了,不久狄仁杰被委派为宁州刺史(甘肃省宁县),这是多民族聚居区,情况很复杂。狄仁杰来到这里,注重民族团结,注重生产,减轻农民负担,当地的老百姓都称颂他。这时,中央派御史巡查各地,来到宁州的时候,发现这个地方和其他地方不一样,发现这里的民众都很支持狄仁杰。在他的保荐下狄仁杰返回长安,担任了冬官侍郎。
  


IP属地:河北1楼2012-12-07 10:14回复
      其实早在徐敬业叛乱之后,武则天已经很警觉了,当时武则天在朝中,清楚异己,就觉得徐敬业的叛乱让她很震惊,她一定要大开杀戒,在朝中兴酷吏政治,很杀了一批人。于此同时江南地区,也必须派得力的人去巡抚,江南是个叛乱策源地,这个地方很敏感,从东汉末年开始,南方就与北方处于分裂状态,西晋有过短暂的统一,然后又分裂了,到隋文帝时期又统一,距武则天时代也不过百年左右,这个地方风土人情,民心向背和北方是有区别的,徐敬业叛乱的时候,参与叛乱的人,最多的时候,达到十多万,所以叛乱结束以后,就需要有人去这个地方巡视。
    第一,要查访一下,以徐敬业为首的叛乱分子的下落,第二,要把这个地方的老百姓好好安抚一下,恩威并用,可是当时就有人提出来了,派人一定要慎重,首先要有仁爱的心,能够抚恤孤茕。另外一个就是要明察秋毫,洞察善恶,武则天一想也是,满朝文武一看就狄仁杰合适,就把狄仁杰派去了。狄仁杰巡抚江南这一趟,应该是负有查访徐敬业下落的秘密任务,可以想见武则天心里,虽然见过徐敬业首级,但是心里也在打鼓。
    你不觉得狄仁杰写给项羽的那道檄文,明面上是骂项羽,实质是讽刺暗藏民间的徐敬业的,潜游泽国,啸聚水乡,项羽一生的主要事迹是,发生在北方或者淮河流域,什么时候潜游泽国来着,江南被称为泽国水乡,这道檄文是指桑骂槐,骂的就是潜伏在民间的徐敬业,不过,在正史里面查访徐敬业这件事情,没有明显证据,我想武则天真的给过狄仁杰这道命令,也一定是密令。狄仁杰从南方回来以后,江南地区一直是形势稳定,武则天再也没为这件事情操心,狄仁杰从江南地区回来不久,马上又第三场火,等他去扑灭,而这第三场火给他带来了极高的口碑,可是又给他带来无端的祸事,究竟是怎么回事?下次再讲。


    IP属地:河北3楼2012-12-07 10:16
    回复
      看不到电视的某妖来这里顶顶~~~~


      IP属地:河南5楼2012-12-07 16:0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