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位于河南省东北部,旧称澶州,黄河下游北岸,冀、鲁、豫三省交界处。与山东省的聊城市、菏泽市、台前县与泰安市、济宁市接壤,河南省的新乡市、安阳市、河北省的邯郸市相邻,地处北纬35度20分0秒~36度12分23秒,东经114度52分0秒~116度5分4秒之间,东西长125公里,南北宽100公里。 全市濮阳市土地面积为4188平方公里,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2.57% .市区土地面积255平方分里.全市总人口38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246.09万人,非农业人口137.91万人,市区人口78.91万人.全市有30个少数民族成分,百人以上的为回族,满族,土家族,壮族,蒙古族。 濮**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明,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上古时代,五帝之一的颛顼及其部族就在此活动,故有"颛顼遗都 "之称。濮阳夏代叫昆吾国、春秋时期称卫都、战国后期始称"濮阳",秦代设置濮阳县,宋代称澶州、金代叫开州、民国时复名濮阳。秦汉以来,这里一直是黄河中下游市商繁荣,农事发达的地方,也是南北要津,中原屏障,为兵家必争之地。 漫长的历史岁月,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众多传说和金戈铁马的风云,如仓颉造字、晋文公退避三舍、柳下惠坐怀不乱等历史佳话,春秋时期诸侯14次会盟、晋楚"城濮之战"、齐魏"马陵之战"、宋辽"澶渊之盟"等历史遗迹。许多历史名人如兵家之祖吴起,一代名相商鞅,天文大师僧一行,治黄名师高超等均诞生在这里。1987年在濮阳西水泊出土了距今6400年的珍贵文物蚌塑龙形图案,在国内外考古界引起轰动,被称为"中华第一龙",据此,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命名濮阳为“龙乡”。2012年在濮阳龙文化节开幕式上,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张希清、中国古都学会名誉会长朱士光分别授予了濮阳“华夏龙都”、“中华帝都”牌匾,正式命名濮阳为华夏龙都、中华帝都。 濮阳地势平坦,属于河冲平原,气候宜人,土地肥沃,灌溉便利,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河南省粮棉主要产区之一。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水稻、大豆、棉花、花生等。2003年全市粮食总产量160.3吨。畜牧养殖业已形成肉鸡、蛋鸡、品种羊、瘦肉型猪和牛五大养殖基地,2003年全市肉类总产量20.81万吨,产品远销国内外。濮阳位于中原油田开发腹地,境内矿产资源主要有石油、天然气、盐、煤等,其中石油储量10亿吨,天然气储量3000亿立方米,且油气品质优良,综合利用价值高。 濮阳是随着中原油田的开发而兴建的一座石油化工城市,是河南省确定的重点石油化工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