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明从不认为自己有多厉害。与大家一样,都只有四肢加一个脑袋。所以王小明从没想自己该要有多大的成就,只想着能够安安稳稳的过一生足矣。可是生命是你的,生活是你的,命运却不是你的,还总是逗你玩。就比如说王小明想要普普通通的生活,命运之神却让他成为一个武者的儿子。蝉联三届格斗冠军的父亲对儿子抱有极大的期望,一直希望儿子继承自己的衣钵。怎奈命运再一次玩弄了他们。王小明自幼非说是体弱多病,却不甚强壮。至少离父亲期望的体格还有很长一段距离。于是乎在王小明幼时,望子成龙几成痴狂的父亲每天都对王小明进行魔鬼般的训练。起初,王父为儿子“量身打造”了一个健身计划----日行两万里,夜跳一千次。结果很是合情合理,王小明虽累死累活极尽努力却从未达标过。当王父终于明白自己也不能完成这项伟大的计划时,我们的王小明早已愈加羸弱。然而王父最终放弃对儿子的培养却是由于另外一个原因。王父很好学,这点邻里皆知,这为健身计划的破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某天王父像往常一样,去村里的私塾溜达,正巧李先生正在讲课,王父便走了进去,并且自觉得站到后排。李先生是个博学的人,懂得许许多多的道理,有着许许多多的主意,说起来第一届武斗大会便是由李先生牵头举办的。对于村子来说,那可是一次空前绝后的盛会。王父便是在那次大会中脱颖而出。所以王父对李先生很是敬畏。王父走进私塾时李先生正巧讲完课,可以看出李先生心情极好:“同学们,还有一点时间我给你们讲故事好不好”。底下响起一片叫好声,王父也跟着叫了几声。王父用自豪的斗鸡眼看着李先生一副好学模样。李先生满面笑意的看了看王父说道:“你也要听,好,好,好”。王父很开心,好像那三声好说的是自己一般。李先生饮了一口茶,缓缓说道:“今天我要给你们讲揠苗助长的故事。从前啊,有个急性子的宋国人,日夜盼望稻田里的稻子快些长大。可是,稻子是要慢慢长的,不能照他想的那样长的那么快。 有一天,他想出了一个妙计:下得田去,把每棵稻子都从土里拔高了一些。 忙了一天后,他看了田里的稻子果然都长高了好多啊,很是欣慰。 他的儿子呢,听说田里的稻子长高了好些,连忙跑到田里去看。可是,糟糕得很,田里的稻苗的叶子,都开始枯萎了。”同学们支着脑袋饶有兴趣的听着,李先生却不说话了,抱着杯子微笑的看着大家,好像期待着什么。良久,李先生皱了皱眉头“同学们,没有什么问题么”王父幡然醒悟,李先生的故事说完了。果然,“我说完了”,李先生说。同学们目瞪口呆,王父目瞪口呆,李先生略显尴尬。“好”王父带头叫道,同学们还没反应过来,“好”王父又一次叫道。同学们好像突然明白过来,掌声缓缓升起。怎奈此起彼伏,宛如浪潮,一波升起,另一波却落了下去。等到掌声终于一致,下课铃声适时想起。李先生之得无奈的说道:“下课”。王父出了私塾,很是不平:“这群孩子理解力太差连故事说完了都不知道,害的李先生如此尴尬”。并庆幸自己的及早醒悟。然而很快王父便将这点不快丢之脑后。继续欢快的溜达。当然不忘细细品味李先生的故事。待看到奋力奔跑的儿子后,霎时间,醍醐灌顶。自己这么做无异于揠苗助长啊。念及此处立马叫住儿子“小明,别跑了快回家休息去”。王小明虽想平凡却不愿违了父亲的意愿,发奋努力,从未懈怠。乍听此言愣在那里,王父走过去亲切的摸了摸小明的脑袋,你该有自己的生活,我以后不会逼你了。王小明霎时泪如雨下“爹啊你终于开窍了......”父子相拥而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