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罗汉吧 关注:944贴子:6,418
  • 3回复贴,共1

愿为虚空,不增不减!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个有智慧的生命
为何要依赖微粒而活?
质子?电子?中子?
如果可以
但愿成为虚空!
纯一满净!


IP属地:中国台湾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楼2012-12-08 17:33回复
    现代南传上座部佛教继承了斯里兰卡分别说部的传统,分别说部这个名称来自第三次结集前阿育王和帝须尊者之间的问答:「王复更问。大德。佛法云何。答言。佛分别说也。」[4]。涅盘被称为出世间,以及是由四道智所证得。它是道与果的所缘,被称为涅盘是因为它离去渴爱这一个纠缠物。在词源学方面,巴利文 Nibbāna 是源自动词 nibbāti,意为『被吹灭』或『被熄灭』。因此它是表示熄灭了世间的贪、嗔、痴之火。诸巴利论师较喜欢解释它为渴爱的纠缠(vāna)的不存在或离去(nikkhantatta)。只要人们还受到渴爱的纠缠,他们还被绑在生死轮回裏(saṃsāra但在灭尽一切渴爱时,人们即会证悟涅盘,解脱生死轮回。


    IP属地:中国台湾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楼2012-12-08 17:37
    回复
      依自性涅盘只有一种。依分别的根据则成两种:有余涅盘界与无余涅盘界。依不同的方面,涅盘有三种:空、无相与无愿。
      涅盘是一个不能再分解的究竟法。它是完全出世间的,而只有一个自性,那就是完全超越有为世间的无为不死界。 依分别的根据则成两种;该分别的根据是(体验它的)五蕴是否还存在。
      阿罗汉所体验的涅盘界名为「有余涅盘界」sa-upādisesa-nibbānadhātu),因为虽然一切烦恼已灭尽,但由於过去执取所产生的诸蕴还存在。在注疏裏也被称为「烦恼之灭尽」(kilesa-parinibbāna)。
      在阿罗汉死时所证得的涅盘界名为「无余涅盘界」anupādisesa-nibbānadhātu),因为五蕴已完全被舍弃,不再后有。在注疏裏也被称为「诸蕴之灭尽」(khandha-parinibbāna)。 依不同的方面,涅盘有三种:
      涅盘被称为空(suññata是因为它毫无贪嗔痴,也因为它毫无一切有为法
      被称为无相(animitta是因为它毫无贪嗔痴之相,也因为它毫无一切有为法之相
      被称为无愿(appaṇihita是因为它毫无贪嗔痴的渴望,也因为它毫无渴爱之欲。[5]


      IP属地:中国台湾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楼2012-12-08 17:3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