泠之雫吧 关注:37贴子:1,833
  • 5回复贴,共1

解读《鬼谷子》的圣人观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转自 策士吧


1楼2012-12-09 09:43回复
    《鬼谷子》从《捭阖》篇,开宗明义地阐述“粤若稽古,圣人之在天地间也”起,到《决》篇中,深邃缕析地传授“圣人能成其事有五”止,《鬼谷子》的圣人观贯通全书,圣人的行为也几乎篇篇存在。
    何谓“圣人”?又何谓“圣人观”?不管你是否知晓,鬼谷学说所创立的圣人观,都将陪伴着你读完《鬼谷子》全书。
    古代哲人的圣人观,源于上古时代,成形于《易经》。比如,《易经·第一卦乾》“《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经·第二卦坤》“《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所讲的就是圣人行为,其不但流芳百世,而且已成为激励后人积极向上的至理名言。
    古代哲人的圣人观,在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无论是什么学派、无论是什么宗教、无论是什么思想家,都离不开对圣人的向往、讨论、甚至实践。虽然,上古时代的尧舜禹为诸子百家公认的圣人,但是各家各派对圣人的取向标准是不一致的。
    鬼谷学说所树立的圣人,不同于儒家的圣人,儒家圣人崇尚而不可及。也不同于道家的圣人,道家的圣人玄乎而显漂渺。恰恰是鬼谷学说所树立的圣人,不但生动、鲜活,而且就在求学者的身边。
    《鬼谷子》的圣人观,主要体现在:立身要求、能力作用、榜样力量和学习楷模等四个方面。因此,正确解读《鬼谷子》的圣人观,同样是悟懂《鬼谷子》的关键之一。
    《鬼谷子》的圣人观,昭示立身的要求。
    在开篇《捭阖》中,鬼谷子高屋建瓴地推出圣人行为曰:“粤若稽古,圣人之在天地间也,为众生之先。观阴阳之开阖以命物;知存亡之门户;筹策万类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门户”。从表而上看,鬼谷子所言及的圣人行为,与“捭阖”毫无联系。其实不然,在鬼谷子所推崇的圣人行为中,内含着两大目的。一是向后人告之:鬼谷学说源于圣人的所作所为;一是针对《鬼谷子》的求学者昭示:“观、知、筹策、通达、见、守司”等圣人的六大能力,就是求学者的立身要求,就是求学者的学习目标。
    假若求学者按立身要求,学得精通,可如苏秦、张仪、公孙衍之流,纵横天下;次之,学得其中大部,可如范睢、郭隗、吕不韦之流,可以说国;
    再次之,学得其中一部,可如冯谖、侯赢、公孙戍之流,可以说家;
    再再次之,学得其中只言片语,可如现代人,或侃价、或推销、或恋爱攻略、或防害己之人等等,可以说人。
    鬼谷子所推崇圣人的“观、知、筹策、通达、见、守司”等六大能力,不但是求学者的立身要求,而且也是求学者的检验标准。学成如何?实战如何?能否胜任?都可以用六条标准来检验自己。
    《鬼谷子》的圣人观,展现能力的作用。
    《鬼谷子》推出的六大圣人能力,既非空洞的概念,也非口号标语。是实实在在地能力展现。然而,圣人的六大能力究竟是如何展示其作用呢?求学者应该怎样做,才能学到圣人的这些能力呢?在《捭阖》篇的后面段节中;在《鬼谷子》的其它章节里都可以寻觅。
    比如:圣人“通达人心之理”的能力。在《捭阖》篇的后面段节里,《鬼谷子》详细分解为:第一步,将通达对象,按“贤、不肖、智、愚、勇、怯”的不同材品分类;第二步,从“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等方法中,挑选出或组合、或单挑的合适方法;第三步,在“以无为牧之”的基础上,运用“微排其言”、以及第二步中所挑选出来的方法,直接与通达对象进行沟通,以求得对方内心的实情。
    再比如:圣人“筹策万类之终始”的能力。何谓“筹策”?古代用于计算的竹码子,比喻筹算、谋划、揣度料量。何谓“万类”?犹万物,《反应》篇中,将游说中的各类话题内容,诠释为“论万物”。何谓“终始”?从开头到结局,即:事物发生演变的全过程。而《捭阖》篇中,将游说中的“阳言”话题内容,诠释“始”,将游说中的阴言话题内容,诠释为“终”。由此可见,圣人“筹策万类之终始”的能力,在游说中具体展现为:按游说中“阳言”与“阴言”话题的需要,或谋划、或谋断。


    2楼2012-12-09 09:43
    回复
      鬼谷子曰“诸言法阳之类者,皆曰‘始’,言善以始其事;诸言法阴之类者,皆曰‘终’,言恶以终其谋”。这里的“言善以始其事”,就是或谋划、或谋断用以启始其好事成真的方案,及其实施办法;这里的“言恶以终其谋”,就是或谋划、或谋断用以终止其厌恶恐惧的方案,及其实施办法。
      再再比如:圣人“观阴阳开阖以命物”的能力。何谓“观阴阳”?在《鬼谷子》中,也就是观“捭与阖”的阴阳道理;观“阳言与阴言”的阴阳道理;观“谋划与成事”的阴阳道理;观“公开与暗中”的阴阳道理。何谓“开阖”?犹开启与闭合,这里指阴阳变化。何谓“命物”?道藏本注释:“生成立著,须立名,以命物也”。陈蒲清注疏:“为万物命名,辨别万物,役使万物”。《鬼谷子》在观“捭与阖”的阴阳变化中,就命名了“捭阖”、“钓语”、“象比”、“钓人之网”等事物。
      必须注意的是:游说中的“捭阖”,不是单一的或“开”、或“阖”,而是一种系统整合。其中“捭”是开、言、阳的系统整合,三者缺一不可,否则就不是游说中的“捭”;而“阖”是闭、默、阴的系统整合,同样三者也缺一不可,否则就不是游说中的“阖”。
      值得提醒的是:《鬼谷子》一书的写作方法很有自己特点,通常会采用,篇前提出重要命题。而后,或在后面的段节中、或在后面的章节里,再加以详细论述。比如:《捭阖》篇中的圣人能力展现,就在后面的段节、章节和篇节中一一找到答案。
      又比如:《谋》篇中,在第一段节里提出了“夫度材、量能、揣情者,亦事之司南也”的命题,也就是制定谋略的取向司南,在后面的段节中,就能寻觅到如何“度材”、如何“量能”和如何“揣情”等答案。
      《鬼谷子》的圣人观,彰显榜样的力量。
      《鬼谷子》一书中,凡是当出现难点的时候,就会有圣人现身,并彰显其榜样的力量。令人叫绝的是:篇章中出现的难点越多,鬼谷学说所推崇的圣人现身次数也就越多。
      比如《反应》篇,圣人就出现在如何认知事物的难点上。鬼谷子曰“事有反而得覆者,圣人之意也,不可不察”。说的就是:当遇到难解事情时,可以或用返往求覆、或用反以求覆的方法来寻找答案,这就是圣人的方法,不可不认真学习考察。
      比如《抵巇》篇中,圣人就出现在如何认知事情之危的难点上。鬼谷子曰“事之危也,圣人知之,独保其用”。道藏本注释:“形而上者谓之圣人,故危兆才形,朗然先觉,既明且哲,故独保其用也”。陈蒲清翻译:“事物出现危险征兆时,圣人便能察觉。他能独自保持清醒认识,精神活动不受干扰。”
      比如《谋》篇中,圣人就出现在如何谋划的难点上。鬼谷子曰“故先王之道阴,言有之曰:‘天地之化,在高与深;圣人之制道,在隐与匿。非独忠、信、仁、义也,中正而已矣’”。道藏本注释:“言先王之道,贵于阴密。寻古遗言,证有此理,曰:天地之化,唯在高深;圣人之制道,唯在隐匿。所隐者中正,自然合道,非专在仁义忠信也。故曰:非独忠信仁义”。陈蒲清翻译:“所以,先王的谋略是隐蔽的。格言说得好:‘天地变化运转,表现在高深;圣人制定谋略,表现在隐密。’不在于表面讲忠、信、仁、义,只要内心中正就可以了”。
      《鬼谷子》的圣人观,标榜学习的楷模。
      《鬼谷子》的圣人观,不但为求学者彰显了榜样的力量,而且还被标榜为求学者的学习楷模。也就是说,《鬼谷子》所标榜的圣人行为,既能为求学者学到,也是求学者身边生动且鲜活的学习楷模。
      比如:《捭阖》篇中,鬼谷子曰“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其大意为:圣人始终把握着事情的变化关键。圣人究竟如何把握住事情的变化关键呢?《鬼谷子》在其后的论述中,将“把握事情的变化关键”分解为:第一要“审察其所先后”;第二要采用“度权量能”的方法;第三要比较相关事物而“校其伎巧短长”。值得提醒的是:“其所先后”是指对事情轻重缓急排序的把握;“度权量能”是指对采用“度、权、量、能”等四种不同方法的把握;“校其伎巧短长”是指对事物进行相关比较的把握。这里须提醒的是:因为上古汉语多为单音词,所以不能简单地将“度权量能”,解读为“度权”和“量能”。《反应》篇中的“动作言默”也应当单音词解读。
      比如《决》篇中,鬼谷子曰“圣人所以能成其事者有五”,其大意为:圣人之所以能成就大业,是因为应用了五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圣人究竟又是如何应用五种方法呢?《鬼谷子》在其后的论述中,将“五种方法的应用”分解为:第一,解释五种方法为“有以阳德之者,有以阴贼之者,有以信诚之者,有以蔽匿之者,有以平素之者”,让求者了解:何为五种方法;第二,五种方法可用在四种不同的场合,但必须注重其不同的原则。即:“阳励于一言,阴励于二言,平素枢机”,让求学者明白:五种方法用在何处;第三,在四种场合中使用五种方法时,还要“微而施之”,让求学者知晓:五种方法的妙用。值得提醒的是:四种场合就是公开场合(阳)、暗中场合(阴)、一般场合(平素)、关键场合(枢机)。其中:公开场合使用五种方法时,要注意言行一致;暗中场合运用五种方法时,要隐藏意图和动机。
      在《鬼谷子》一书中,贯通全书的内容中还有“阴谋观”、“认识观”、“行为观(道理说服、道理说辨)”、“智愚观”、“谋划观”和“谋断观”,这些都需要求学者用心去感悟和用心去领会。然而,悟懂《鬼谷子》要从解读最基本的词开始。提醒注意的是:解读词要不离句;解读句要不离节;解读节要不离段,解读段要不离篇;解读篇要不离全文。


      3楼2012-12-09 09:43
      回复
        能遇到楼主这样有才的,真是幸会,楼主对《鬼谷子》有独到的见解,其实《鬼谷子》这本已有千年的书,到了今天我们想完全体会其中的奥秘真的很难,鬼谷子只所以这样的晦涩难懂,因为他缺少了两个重要的前提,第一个是,在中国古代阴阳思想影响非常深远,人们的所思所为都默默地遵守着其中的规律,就像近代马克思主义对共CD的影响一样,因此在千年以后的我们,就缺乏这方面的思想,很多人在怀疑否定和忽视阴阳思想,在离开这一前提下,想完全理解《鬼谷子》中的奥秘,当然很难,第二就是时隔千年,当中的具体的游说方法在今天来看,不一定有效,因为《鬼谷子》中所讲的游说原理都是按阴阳变化来指导的
        (捭阖之道,以阴阳试之),在古代中国,不管是建筑,军事,医学,官僚结构,甚至包括厨师(庖丁解牛)都知道运用阴阳(道)来解决问题,游说的方法当然离不开阴阳规律(皆以阴阳御其事),因此我们今天再原原本本的照搬上面的方法只能形似而神不似,只局限于书上的具体方法就无法融会贯通。
        万事万物,变化无穷,各有所归,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驰或张。
        在军事上讲究“批亢捣虚”即避实击虚,如孙膑的围魏救赵,曹操的官渡之战,在商场讲究低买高卖,在谋略上讲究因事为制,扬长避短。在游说上当然要投其所好避其所恶,否则刚开口就被人家赶走了。没有人会在别人结婚的时候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的,
        为什么在战国时期,人才辈出?往后却一代不如一代,当你翻开《战国策》时你就会惊叹中国古人的过人智慧,但从三国后,中国就进入黑暗的中世纪,像什么“竹林七贤”,醉生梦死的士大夫阶层,虚幻的玄学和颠倒黑白的佛家将中国的精英阶层彻底的颓废。
        时隔千年,今天的我们翻开那段罪恶的历史似乎都能感到当时人们的彷徨与茫然,几乎不明白什么是谋略和武功,面对当时纷繁杂乱的政治局面那样的束手无措,在野蛮的落后的少数民族面前瑟瑟发抖,曾经的霸气和尊贵荡然无存,更不会出一名像甘罗一样的谋士了,十岁就能出使敌国了,只会出“何不食肉糜?”的废物
        


        5楼2012-12-09 09:44
        回复
          以上
          以礼而始 以礼而终


          7楼2012-12-09 09:46
          回复


            IP属地:浙江8楼2012-12-09 12: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