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现有22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2个一级学科被遴选为湖北省优势学科,“地球化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2个二级学科被遴选为湖北省特色学科,13个重点学科设有“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岗位。现有26个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实验中心,其中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实验室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淡水鱼类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实验室为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湿地农业工程研究中心为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湖北省重点实验室,1个湖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中石油集团公司重点实验室,2个湖北省共性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9个湖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23个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在2002~2004年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学校“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2个学科在全国同类学科排名中位列前10名。学校在石油科学与技术、涝渍灾害与湿地农业、荆楚文化研究等领域具有鲜明特色。
“十一五”期间,学校共主持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7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6项,国家“863”、“973”计划4项;获国家、省部级科研成果奖81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国家和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2项;出版学术专著147部,发表论文130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检索收录711篇。
学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有《沉积岩石学》、《生产测井原理》、《地震勘探原理》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力学》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有24门省级精品课程;《沉积岩石学》精品课程教学团队、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教学团队、石油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地球物理测井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被评为湖北省教学团队。学校重视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的实施高校;学校实施学分制、导师制、主辅修制、双学位制等培养制度,并设有长江大学优秀学生奖学金、优秀新生奖学金、孙越崎科学教育基金优秀学生奖学金、中国石油奖学金等40余种,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奋发成才。建校以来,学校累计为社会培养了20多万名各类专门人才,毕业生遍及神州、驰骋海外,迅速成长为单位的骨干、社会的精英。近年来,毕业研究生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本科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85%以上,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三好学生标兵赵传宇为代表的一大批创业、创新型高素质人才。2007年学校接受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价,获得“优秀”成绩;2009年,学校涌现出全国见义勇为舍己救人大学生英雄集体——“10.24”长江救人大学生英雄群体,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是全国产学研合作教育示范单位,湖北省石油学科研究生创新基地,与国内40家石油企业和82个县级以上政府、地方企业建立了校企(地)合作关系,学校先后与美国、英国、韩国、日本、俄罗斯、伊朗、阿塞拜疆等国家31所院校机构建立了协作关系;与美、英、加、德、日、韩、俄等39个国家或地区的高校、国际组织开展合作交流和专家学者互访;向美国、英国、韩国、日本等国家选派留学生,同时招收来华留学生。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长江大学师生以只争朝夕、敢为人先的精神,努力践行“长大长新”校训,积极营造“求实、进取、创业、报国”优良校风,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力争在学校组建20周年前后建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