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说不自守意经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比丘。应唯然。佛言。听说自守亦不自守。比丘便叉手从佛听。佛告比丘。几因缘不自守。若眼根不闭守。若眼堕色识意便泆。已意泆便更苦。已更苦便不得定意。已不得定意便不知至诚。如有已不知便不见如有。已不知已不见如有。便不舍结亦不度疑。已不舍结不度疑。便属他因缘。异知已异知。便苦不安隐。如是说。耳亦尔鼻亦尔口亦尔身亦尔意亦尔。如是行名为不自守. 佛复告比丘。几因缘自守。若眼根自守。止眼识不堕色意便不泆。已意不泆便更乐。已更乐便得定意。已得定意便谛如有知谛如有见。已谛如知谛如见。便舍结亦度疑。便不信不至诚。便慧智。便意乐安隐。六根亦如是说。如是名为自守。所说自守不自守如是。佛说如是。皆欢喜受 佛说不自守意经
听说是这样的。有一天,佛在舍卫国的只树给孤独园。佛对比丘们说:“各位比丘,我来说一说什么是自守,什么是不自守。”比丘们便叉手听佛说法。佛告诉比丘:“有几种因缘叫做不自守。如眼根不闭守,如果眼睛被所看到的事物吸引,那么心意就会失去控制,心意失去了控制就会有苦的感受生起,苦受生起心意就不能安定,心意不定就不知道至诚。对自己已经拥有的结没有意识到,就不会弃舍掉这个结,也不能摆脱迷惑的状态,不舍结不度疑,就会以为是其它的因缘造成,错误的理解再导致错误的理解,就会产生苦和心不安稳。道理就是这样。耳朵、鼻子、嘴巴、身体、思想都是这样的情况。这就叫做不自守。”佛再告诉比丘:“有几种因缘叫做自守。如眼根自守,如果眼睛不为所看到的事物吸引,那么心意就不会失去控制,心意不失去控制就会有乐的感受生起,乐受生起心意就能安定,心意安定就能确知自己已经拥有的结,能确知自己已经拥有的结,就能弃舍掉这个结,也就能摆脱迷惑的状态,就不信不至诚,就会变得智慧,心意就乐于安稳。耳朵、鼻子、嘴巴、身体、思想都是这样的情况。这就叫做自守。”佛这样说完了,比丘们都很高兴的接受了。
我自己的理解,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