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黑河妖孽擒僧去 西洋龙子捉鼍回
前一回故事讲述了对治无明妄动的唯一方法,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这一回故事展示进入这个修行阶段的果证。学佛证果到底有什么样实质上成果呢?现在人为什么不愿意花时间来了解佛法呢?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人们看不到佛法修行真正利益在哪里。另外,地球人类的总特征是迷惑的哲学思维和无法摆脱的酬业生活。迷惑就是看不破大道之理,这导致人生价值体系的彻底混乱;酬业就是烦恼重重,天天有冤亲债主来讨债又怎么可能不烦恼呢?还有,地球人类的心量小,时间上,一般都是以一生一世的价值体系来规划人生的奋斗目标;空间上,多不过是地球上的事物;这时空之内的价值观,在本质上,又都是属于肉身所能感受的范畴。人们常常讨论的远大理想,只不过如此而已,所以这样的人类社会是很难接受博大的佛文化的。因为被痛苦逼迫,还是存在少数关注彻底解脱方法的人,这些人就是佛家称之为希有之人。由于中华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心量的人基本上都集中在炎黄子孙的群体里,从这里也能体会一点炎黄子孙的使命感。人生太复杂了,种种因素在影响着人们的心念,遇缘不同,加之与生俱来的烦恼习气,每时每刻所能想到的就是如何暂缓当下生理上和心理上的需要。在金钱的社会里,生理需要可以通过钱财来实现,心理需要则转变成一个虚荣。仔细观察,发现所谓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并不是真实的,原因是人们对身和心二大根本的错误承当。纵览人类不同的文化,讨论其根本的区别时,可以从身心二方面认识深度进行分类。看清楚了这个分类,就能明白文化的解脱层次和存在的问题。如果和《西游记》故事相联系起来,就很容易看出故事情节的内涵了。从中我们也容易发现,持不同文化背景和观点的人,决定对《西游记》会做出不同的判断和评价。
用《西游记》里关键的经文:“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来判断就非常方便。五蕴,指人之身心乃由色、受、想、行、识等五蕴假和合而成。五蕴不空,则苦厄难免,因此要了解五蕴具体是指哪些内容。色蕴,总该五根(眼耳鼻舌身)五境(色境、声境、香境、味境、触境)等有形之物质,不可理解成仅仅指眼根对应的形色的境界。受蕴,指对境而
(1/3)下一段 余下全文
回复
莲池溪音 11-28 21:00
2楼.
《西游记》这一回是在收服了小红孩的前提下,即摄心于寂照的作用下,虽然只是触及了真实,功德利益也是实实在在的。这一回也是唐僧成为江流僧和师徒大战流沙河之后,第一次过河。这个河与前面乃至后面故事里的河,本质上代表的意义是相同的,就是行蕴。人类不了解因果报应的真实性,就是没有能力看到行蕴的真实作用。世俗人讲的命运,其实就是行蕴在生命运行轨迹上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已。行蕴,是法之因缘迁流于三世,法是人们可以明确感受的事物,因此是阳性世界的变化规律。故事里用衡阳峪来表达这层的意思,衡阳代表真实的显现,峪是衡阳行走的轨迹。黑水河,显然就是对因缘迁流的迷惑了。为什么会迷惑?劣龙乱政,比喻有为之心作乱,常人所说的改造自然,越改越迷惑。心入寂照,彻底地将有为法拨乱反正了。这个拨乱反正的工作并不需要我们用有为的心去完成,一切都是自性功德里本来具备的作用,因此西海龙王龙子就可以轻松解决作用回归到自然的问题。就像现代科学里环境保护里发现的那样,人为的污染只有通过自然来化解。不同的污染会滋生不同菌种,这些菌种会将这些污染物慢慢地消化掉。道是有生命的,这些生命和使命就是大道自控调谐律,平衡万法于无形之中。人类急功近利的思想,往往将一个自然的过程进行催化和加速,这并不是因为自然的运作不圆满,而是由于人类的寿命太短,眼光太窄,看不清自然圆满解决问题的模式。
黑河妖孽擒僧去,黑河,就是人类的无明作用,没有能力看清事物发展的来龙去脉,就如同泡在黑水河一样。前面讲过,鱼表示世间法里相续相,河水代表相续的法则。黑河,就是乱了法则的生活方式,现在世界上的人类基本就是在这样生活的。妖孽,与前面故事里的泾河的龙王相联系,都是属于用破坏自然法则来显示人定胜天的人。人类目前就是这个情况,总觉得天地之间快容不下这个狂妄的自我了。实在讲,人类的自我可怜到比一粒微尘还要小,根本不值得一提。用现代的科学发现就能说明这个情况。从三维看一维,就是一个点。四维看二维情况差不多,五维看三维呢?何况更高的维层的生命?看地球人类都是可怜悯者,在地球乃至三维宇宙里成就的事业都是这个情况,实在是不值得一提。证果的情况也是如此,世俗之人如何能理解得
(1/3)下一段 余下全文
莲池溪音 11-28 21:00 回复
3楼.
却说那菩萨念了几遍,却才住口,那妖精就不疼了。又正性起身看处,颈项里与手足上都是金箍,勒得疼痛,便就除那箍儿时,莫想褪得动分毫,这宝贝已此是见肉生根,越抹越痛。行者笑道:“我那乖乖,菩萨恐你养不大,与你戴个颈圈镯头哩。”那童子闻此言,又生烦恼,就此绰起枪来,望行者乱刺。行者急闪身,立在菩萨后面,叫:“念咒!念咒!”那菩萨将杨柳枝儿,蘸了一点甘露洒将去,叫声“合!”只见他丢了枪,一双手合掌当胸,再也不能开放,至今留了一个观音扭,即此意也。那童子开不得手,拿不得枪,方知是法力深微,没奈何,才纳头下拜。
却说那菩萨念了几遍,却才住口,表面看起来,菩萨好像也不慈悲,其实这里是说理,不是事相。佛菩萨对地狱众生都是慈悲加佑的,怎么可让众生受苦呢?这里是表达对待自己的习气,千万不可以迁就。念佛菩萨名,行佛菩萨法,让习气不得生起,最好的办法就是清净观照的方法。这宝贝已此是见肉生根,越抹越痛。比喻这种观照不容习气有丝毫得势增长的可能,的确是得苦得乐的无上法宝。那菩萨将杨柳枝儿,蘸了一点甘露洒将去,叫声“合!”观照是甘露法,可以收敛一切恶行。最简单易行的观照就是常常将一句阿弥陀佛挂在心头,可以令一切恶行不起,让一切众生可以成佛,这就是慈悲。心合于正,一切邪行不得其用,就好比这里讲的“合”,妖怪的手脚都被收拢了。
菩萨念动真言,把净瓶敧倒,将那一海水
前一回故事讲述了对治无明妄动的唯一方法,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这一回故事展示进入这个修行阶段的果证。学佛证果到底有什么样实质上成果呢?现在人为什么不愿意花时间来了解佛法呢?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人们看不到佛法修行真正利益在哪里。另外,地球人类的总特征是迷惑的哲学思维和无法摆脱的酬业生活。迷惑就是看不破大道之理,这导致人生价值体系的彻底混乱;酬业就是烦恼重重,天天有冤亲债主来讨债又怎么可能不烦恼呢?还有,地球人类的心量小,时间上,一般都是以一生一世的价值体系来规划人生的奋斗目标;空间上,多不过是地球上的事物;这时空之内的价值观,在本质上,又都是属于肉身所能感受的范畴。人们常常讨论的远大理想,只不过如此而已,所以这样的人类社会是很难接受博大的佛文化的。因为被痛苦逼迫,还是存在少数关注彻底解脱方法的人,这些人就是佛家称之为希有之人。由于中华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心量的人基本上都集中在炎黄子孙的群体里,从这里也能体会一点炎黄子孙的使命感。人生太复杂了,种种因素在影响着人们的心念,遇缘不同,加之与生俱来的烦恼习气,每时每刻所能想到的就是如何暂缓当下生理上和心理上的需要。在金钱的社会里,生理需要可以通过钱财来实现,心理需要则转变成一个虚荣。仔细观察,发现所谓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并不是真实的,原因是人们对身和心二大根本的错误承当。纵览人类不同的文化,讨论其根本的区别时,可以从身心二方面认识深度进行分类。看清楚了这个分类,就能明白文化的解脱层次和存在的问题。如果和《西游记》故事相联系起来,就很容易看出故事情节的内涵了。从中我们也容易发现,持不同文化背景和观点的人,决定对《西游记》会做出不同的判断和评价。
用《西游记》里关键的经文:“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来判断就非常方便。五蕴,指人之身心乃由色、受、想、行、识等五蕴假和合而成。五蕴不空,则苦厄难免,因此要了解五蕴具体是指哪些内容。色蕴,总该五根(眼耳鼻舌身)五境(色境、声境、香境、味境、触境)等有形之物质,不可理解成仅仅指眼根对应的形色的境界。受蕴,指对境而
(1/3)下一段 余下全文
回复
莲池溪音 11-28 21:00
2楼.
《西游记》这一回是在收服了小红孩的前提下,即摄心于寂照的作用下,虽然只是触及了真实,功德利益也是实实在在的。这一回也是唐僧成为江流僧和师徒大战流沙河之后,第一次过河。这个河与前面乃至后面故事里的河,本质上代表的意义是相同的,就是行蕴。人类不了解因果报应的真实性,就是没有能力看到行蕴的真实作用。世俗人讲的命运,其实就是行蕴在生命运行轨迹上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已。行蕴,是法之因缘迁流于三世,法是人们可以明确感受的事物,因此是阳性世界的变化规律。故事里用衡阳峪来表达这层的意思,衡阳代表真实的显现,峪是衡阳行走的轨迹。黑水河,显然就是对因缘迁流的迷惑了。为什么会迷惑?劣龙乱政,比喻有为之心作乱,常人所说的改造自然,越改越迷惑。心入寂照,彻底地将有为法拨乱反正了。这个拨乱反正的工作并不需要我们用有为的心去完成,一切都是自性功德里本来具备的作用,因此西海龙王龙子就可以轻松解决作用回归到自然的问题。就像现代科学里环境保护里发现的那样,人为的污染只有通过自然来化解。不同的污染会滋生不同菌种,这些菌种会将这些污染物慢慢地消化掉。道是有生命的,这些生命和使命就是大道自控调谐律,平衡万法于无形之中。人类急功近利的思想,往往将一个自然的过程进行催化和加速,这并不是因为自然的运作不圆满,而是由于人类的寿命太短,眼光太窄,看不清自然圆满解决问题的模式。
黑河妖孽擒僧去,黑河,就是人类的无明作用,没有能力看清事物发展的来龙去脉,就如同泡在黑水河一样。前面讲过,鱼表示世间法里相续相,河水代表相续的法则。黑河,就是乱了法则的生活方式,现在世界上的人类基本就是在这样生活的。妖孽,与前面故事里的泾河的龙王相联系,都是属于用破坏自然法则来显示人定胜天的人。人类目前就是这个情况,总觉得天地之间快容不下这个狂妄的自我了。实在讲,人类的自我可怜到比一粒微尘还要小,根本不值得一提。用现代的科学发现就能说明这个情况。从三维看一维,就是一个点。四维看二维情况差不多,五维看三维呢?何况更高的维层的生命?看地球人类都是可怜悯者,在地球乃至三维宇宙里成就的事业都是这个情况,实在是不值得一提。证果的情况也是如此,世俗之人如何能理解得
(1/3)下一段 余下全文
莲池溪音 11-28 21:00 回复
3楼.
却说那菩萨念了几遍,却才住口,那妖精就不疼了。又正性起身看处,颈项里与手足上都是金箍,勒得疼痛,便就除那箍儿时,莫想褪得动分毫,这宝贝已此是见肉生根,越抹越痛。行者笑道:“我那乖乖,菩萨恐你养不大,与你戴个颈圈镯头哩。”那童子闻此言,又生烦恼,就此绰起枪来,望行者乱刺。行者急闪身,立在菩萨后面,叫:“念咒!念咒!”那菩萨将杨柳枝儿,蘸了一点甘露洒将去,叫声“合!”只见他丢了枪,一双手合掌当胸,再也不能开放,至今留了一个观音扭,即此意也。那童子开不得手,拿不得枪,方知是法力深微,没奈何,才纳头下拜。
却说那菩萨念了几遍,却才住口,表面看起来,菩萨好像也不慈悲,其实这里是说理,不是事相。佛菩萨对地狱众生都是慈悲加佑的,怎么可让众生受苦呢?这里是表达对待自己的习气,千万不可以迁就。念佛菩萨名,行佛菩萨法,让习气不得生起,最好的办法就是清净观照的方法。这宝贝已此是见肉生根,越抹越痛。比喻这种观照不容习气有丝毫得势增长的可能,的确是得苦得乐的无上法宝。那菩萨将杨柳枝儿,蘸了一点甘露洒将去,叫声“合!”观照是甘露法,可以收敛一切恶行。最简单易行的观照就是常常将一句阿弥陀佛挂在心头,可以令一切恶行不起,让一切众生可以成佛,这就是慈悲。心合于正,一切邪行不得其用,就好比这里讲的“合”,妖怪的手脚都被收拢了。
菩萨念动真言,把净瓶敧倒,将那一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