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无友不如己者”,出自《论语》首篇《学而》第八章。此章的全文是:“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历代注家对这一章的整体解释,尤其是对其中的“无友不如己者”一句的解释,不是文理不通,就是意见相左,甚至完全相反。如宋儒朱熹和明僧藕益两人的观点就是个典型。
按照朱熹的解法,这一章可译为:“君子如果不庄重,则没有威信,学到的知识就不巩固,讲究忠信,不交德行不如自己的人,有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无友不如己者”,出自《论语》首篇《学而》第八章。此章的全文是:“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历代注家对这一章的整体解释,尤其是对其中的“无友不如己者”一句的解释,不是文理不通,就是意见相左,甚至完全相反。如宋儒朱熹和明僧藕益两人的观点就是个典型。
按照朱熹的解法,这一章可译为:“君子如果不庄重,则没有威信,学到的知识就不巩固,讲究忠信,不交德行不如自己的人,有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