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黎吧 关注:3,121贴子:10,258
“九黎”源自东夷集团,其远祖先人与伏羲女娲有密切的关系。6000多年前,他们北渡黄河,挺进中原,形成了由81个氏族部落组成的“九黎”集团。“九黎”率先发明刑法、武器和宗教。逐鹿中原失败,“九黎”余部开始历史性南迁


IP属地:上海1楼2012-12-14 14:37回复
      中国学术界已经逐渐取得共识:“九黎”是苗族在黄河、长江流域建立最早的部落联盟集团。九黎、三苗、荆蛮、武陵蛮、五溪蛮、苗族,一脉相承。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中说:“蚩尤少时学于中国,南蛮为神州之土著。”林惠祥在《中国民族史》中说:“中国之中部和南部,本为苗族所居。自汉族移入后,渐与苗族接触。”他引用勃林顿的话说:“血统纯粹之汉族,自以为五千年前,来自昆仑,沿黄河之源,而进入中国之陕西境,在此处遇一野蛮民族,即罗罗与苗子。而征服之,或放逐之,然后沿黄河而进,逐至海滨沃壤。”宋文炳在《中国民族史》中说:“苗夷民族的来源,虽难确定,然据古书记载,有史以来,其根据地在今之江汉流域。”王桐龄在《中国民族史》中说:“西洋学者,谓此族(苗夷)为中国本部之主人,有史以前,曾占优势地位。”他还说:“现在中国动言五族平等,所谓五族,即汉满蒙回藏族。譬如一家人,汉族是长兄,满蒙回藏族便是幼弟,是为现在人的观察。若照历史上观察,中国之民族,除了满蒙回藏以外,还有一位长兄,即是苗族。”一、“九黎”源自东夷,其远祖先人与伏羲女娲有密切的关系根据史籍记载和史学家的研究,苗族源自东夷集团,其远祖先人与伏羲女娲有密切的关系。《山海经・大荒南经》载:“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山海经・海内经》载:“南方……有人曰苗民……名为延维。”郭璞认为延维即庄子篇所谓委蛇。闻一多认为延维或委蛇指伏羲,是南方苗民之神。伏羲古称太昊或太嗥,最初见于《左传》昭十七年:“郯子曰太嗥以龙纪。”《荀子・正论》云:“自太嗥燧人莫不有也。”《吕氏春秋・十二纪》载“太嗥伏羲氏。”孔颖达《左传疏》云:“太嗥身号,伏羲代号。”《白虎通德论・号》载:“谓之伏羲者何?古之时未有三纲六纪,民人但知其母不知其父……于是伏羲……因夫妇,正五行,始定人道……治下伏而化之,故谓之伏羲也。”《风俗通》云:“伏羲以人事纪,故托戏皇,盖天非人不固,人非天不成也。


    IP属地:上海2楼2012-12-14 14:38
    回复
      《春秋世谱》载:“华胥生男子为伏羲,女子为女娲。”《广韵》云:“女娲,伏羲之妹。”《帝国世纪》载:“女娲氏亦风姓也,承庖牺制度亦蛇身人首,一号女希,是为女皇。”《春秋元命苞》以伏羲女娲神农为三
      据侯哲安先生研究,苗族的远祖先人与伏羲女娲有密切的关系。他说:“伏羲女娲都是传说人物,甲骨文金文没有记载。直到战国时期著作中才把这一传说人物记录下来,而有关的少数民族如苗族瑶族则一直流传着他们的故事。这种传说不是没有根据的……江汉流域和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流传的洪水故事,以苗族、瑶族为最普遍。”他列表45个洪水故事,“一致地反映洪水泛滥,灭绝人类,兄妹一同避水得救,结婚生子,切割变人。其中苗族占20个,瑶族15个,彝族5个,壮族侗族栗粟族各1个,大部分兄妹名号与伏羲或女娲发音相同……说明苗、瑶等族的洪水故事,正是伏羲女娲传说在少数民数中流传的反映……应当说,苗族的远古先人与伏羲有密切的关系。

      唐兰先生在《从大汶口文化的陶器文字看我国最早文化的年代》中说:“大汶口文化是少昊文化,”“少昊的英雄是蚩尤,”“我国历史的最早一页是黄帝和炎帝的阪泉之战与黄帝和蚩尤的涿鹿之战,由于炎帝与黄帝讲和了,所以蚩尤被杀。但在少昊民族中,蚩尤依然是英雄。”近代历史学家也大多认为少昊不是黄帝族,而是东夷集团的首领
      东夷集团是以鸟为图腾的氏族。《左传;昭公十七年》记载郯子朝鲁的一段话:“高祖少皋(昊)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说文》曰:“凤,神鸟也”,“凤之像也……燕颔鸡啄,五色备举,出于东方君子国。”根据现在所知的出土考古资料,上古鸟纹,所见最早的是在河姆渡文化遗址。河姆渡遗址的发掘物陶器上有双头鸟的纹饰,同现今黔东南苗族蜡染双头鸟的纹饰是一模一样的。历史学家顾颉刚说:“古代中国东方有个大氏族,名为鸟夷。他们以鸟为图腾,凡是鸟夷族或定居东方接受鸟夷文化的部族都说自己的始祖是从鸟卵里生出来的。”而在苗族的古歌中,天地是“科啼”、“乐啼”两只巨鸟生下来,人类的始祖姜央是枫木所生的即蝴蝶妈妈下的十二个蛋中的一个孵出来的。是名叫脊鸽的巨鸟替“妹榜妹留”孵的蛋,才生出了苗族的始祖姜央,以及雷、虎等。苗族的古歌和传说,都说他们的祖先是从东方迁来的,其东方老家就在东海之滨


      IP属地:上海3楼2012-12-14 14:41
      回复
        《后汉书・东夷传》载:“夷有九种:曰畎夷、于夷、方夷、玄夷、黄夷、白夷、赤夷、风夷、阳夷。”据唐春芳考证,畎夷、于夷、方夷、玄夷、黄夷等是古代苗族支系的称呼。他说:“畎夷即古代信仰‘盘瓠’(狗图腾)……今湘、鄂、川、黔相邻地区信仰盘瓠的苗族,是古代畎夷的后裔……方夷、黄夷为古代以猿猴为图腾的苗族……玄夷即以燕子为图腾的苗族支系……风夷是以鸟中之王的凤凰为图腾……”[2]湘西苗族地区,民间流传着“神母犬父”的传说(苗语称“乃滚马苟”)。传说神农时代,西方恩国有谷种,神农张榜布告天下,谁能去恩国取得谷种来,愿以亲生女儿伽价公主许配给他。龙犬不畏艰险,跨海西游,到了恩国把谷种藏在尾巴上,与洪水搏斗了七七四十九天。待上岸来,尾巴上仅存3粒谷种。龙犬将这3粒谷种带回,神农将公主许配给龙犬。不久公主生下了一个肉球,神农用剑劈开,跳出6男6女,后来这6男6女长大成人,自相婚配,繁衍族类。因此,苗族敬奉龙犬


        IP属地:上海4楼2012-12-14 14:41
        回复
          东夷知名的部落酋长即太嗥,且信仰太阳神,以太阳为原生态图腾。“夷人中最早的氏族部落是传说中的太嗥……太嗥同大昊、吴、天地,表示太阳经天而行的意思……夷人奉太嗥为祖宗,自认为是太阳的子孙,或者是从太阳升起来的地方产生出来的……东夷族团中的重要氏族尚有蚩尤氏、有虞氏、殷商氏,等等。蚩尤氏原生态图腾亦为日,他曾战胜华夏集团的炎帝族而袭号炎帝。”[4]这些考证与苗族的《焚巾曲》(又名“指路歌”或“引路歌”)所唱述的“苗族的祖先原住在东方,挨近海边边,一眼看不到边,两眼看不到边,三眼看不到边”不谋自合


          IP属地:上海5楼2012-12-14 14:42
          回复
            苗族最古老的的祭祖歌《吃牯脏歌》,反复7次唱到东方老家乡:“水牛乘着河浪走,水牛到海水日出处,富裕海边老家乡。”黔东南苗族说自己的祖先来自日出的地方,在13年一届的杀牛祭祖时,未把牛砍死以前,必须把牛头扭向东方,表示祭祀日出地方的祖先。《迁徙史歌》也反复唱到:“从前老家乡,就在海边边。”传说中的日出地方,海边边,只有站在山东半岛至江苏、浙江沿海一带,才能看到日出,看到天水紧相连。贵州知名民俗专家唐春芳经考证后说:“根据苗族古歌传说,苗族先民从原始群、母权制社会、父系制社会,到以蚩尤为首的部落联盟阶段,都居住在现今东起山东半岛、黄海之滨;南迄江苏、安徽北部;西及河南东、中部、北部和山西东南部;北达河北南部、东南部和山东西北部这广袤地区。换言之,现今整个黄淮大平原及海河部分地区,都是苗族先民的原始居地。”


            IP属地:上海6楼2012-12-14 14:42
            回复
              二、北进中原,由81个氏族部落组成“九黎”集团
              苗族发祥于长江、淮河及黄河入海处,即浙江、江苏、山东沿海的大片地方。他们向西南面发展,进入安徽、湖北、湖南和江西。向北面发展,渡黄河而进入河南、河北和山西。在不断的拓展中,由松散的若干氏族逐步组成较大的若干部落,进而又由若干部落形成一个大部落联盟,这个大部落联盟的名称即叫“九黎”。“九黎”凭借着优越的地理条件,一跃而成为雄居祖国东方的最强大的部落联盟或部落之国


              IP属地:上海7楼2012-12-14 14:43
              回复
                《吕氏春秋・荡兵》记载:“未有蚩尤之时,民固剥林木以战矣,胜者为长。长则不足以制之,故立君。君又不足以制之,故立天子。天子之立出于君,君之立也出于长,长之立也出于争。争斗之所自来者久矣,不可禁,不可止。”
                《越绝书》马融曰:“蚩尤,少昊之末,九黎之君。”
                《国语・楚语》云:“九黎,黎氏九人,蚩尤之徒也。”
                《战国策・秦策一》高诱注:“蚩尤,九黎民之君子也。”
                《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引孔安国语曰:“九黎君号蚩尤是也。
                《史记・五帝本纪》(集解)云:“蚩尤,古天子。”
                《周书・吕刑》曰:“蚩尤对苗民制以刑。”
                还有《尚书・吕刑》《吕氏春秋・荡兵》《战国策・秦》等,都说蚩尤是“九黎”之君。
                近人章太炎在《排满评议》中也说:“蚩尤为苗族豪酋,则历史言苗者始此。”
                王桐龄在其所著《中国民族史》中写道:“川湖云贵之交,是苗族分布地。唐虞以前之九黎,唐虞时代之三苗,周之荆蛮……皆系此族创立之国。”他把九黎、三苗、荆蛮看作是古代苗族部落所创立的国家。
                缪凤林在《中国史要略》中说:“蚩尤为九黎之君,九黎之民,先在河南,时乃进展至河北。”
                范文澜在《中国通史》中说:“九黎族最早进入中部地区。”
                可见,蚩尤系九黎之君,古天子,并对苗民制以刑。假设九黎不是国家,那里还会有君呢?国家与法几乎同时产生,所以作为九黎之君的蚩尤对苗族制以刑。只不过史前之国与今之国不同,古国之君却又带有很浓厚的部落酋长性罢了。


                IP属地:上海8楼2012-12-14 14:44
                回复

                  徐松石在其所著《泰族僮族粤族考》中说:“蚩尤与黄帝大战于河北的阪泉涿鹿。苗族势力,当日似扩展到冀北境,逼近今日所谓关外。”童书业在其所著《中国疆域沿革略》中说:“钱穆古三苗(即九黎)疆域考……在今中原,其境约西至陕西东部,北至山西南部,中至河南中部,南至河南南部。”梁聚五总上几说,得到一个看法:即九黎区域,可能西至宝鸡,东至嵩山,北至怀来,南至信阳。黄河由北而南,抵潼关,折而东,构成“乙”字型,贯通九黎全境。而离石水、无定河、延河、北洛水、渭水、洛水、泌河又纷纷注入,更助长黄河的趋势。沿岸土地肥沃,耕作便利,确具有古代建国的条件。《史记》说:“昔三代之君,皆在河洛之间。”这不是偶然的


                  IP属地:上海9楼2012-12-14 14:45
                  回复
                    九黎族北进中原后,兼并了不少氏族部落,发展很快。《管子・地数篇》说:蚩尤在葛卢山发现铜矿的当年,兼并了9个诸侯,在雍狐山发现铜矿的当年,又兼并了12个诸侯。其地望大体在山东、山西、河北地区。《初学记》引《归藏・启筮》说蚩尤“登九淖以伐空桑”,是说蚩尤用武力占领了少昊建都地空桑。“空桑”即“穷桑”,《帝王世纪》说:“少昊……邑于穷桑,以登帝位,都曲阜。”蚩尤所伐的“空桑”,实际就是少昊建都地的山东曲阜。《勉周书・尝麦篇》说“蚩尤宇于少昊”,这是说蚩尤攻战了少吴之都曲阜,遂居住在原来少昊的地方


                    IP属地:上海10楼2012-12-14 14:46
                    回复
                      九黎族古时多简称黎,蚩尤为九黎之君。在后期文献中所记载的黎地,可以对九黎地望略知一二。《说文解字》云:“(黎)……在上党东北。”《汉书・地理志》说在“上党壶关县”。《后汉书・郡国志》云:“壶关县,有黎亭,故黎国。”晋东南今仍有黎城壶关县。《括地志》说:“故黎城,黎侯国也,在潞州黎城县东北。”《尚书》中有一篇“西伯勘黎”,专记勘灭黎国的经过。《磁平寰宇记》说:“蚩尤城在(安邑)县南十八里,其城今摧毁。”徐旭生先生认为:“这些全是黎氏之地,蚩尤的领土。


                      IP属地:上海11楼2012-12-14 14:46
                      回复
                        王大有在《蚩尤氏在中华文明史上的杰出地位论纲》中指出:“昔天之初,蚩尤氏为苗蛮九黎东夷最高君长。”苗族“都是头戴飞鸟形凸玉冠上插羽毛,这种玉冠,首见于河姆渡文化(距今7000多年),发达于良渚文化(公元前6500-4200年)———大汶口文化(公元前6500-4500年)———龙山文化(公元前4500-4000年)的陶器、玉器上,尤其集中于玉圭、玉钺、玉冠上。这揭示了三苗氏族是由长江流域逐渐北迁进入河南、江苏、山东、河北,所以称‘宇于少昊’。《山海经・大荒南经》说:“蚩尤所弃桎梏,是为枫木。”也揭示了蚩尤本是风夷阳夷人,由南来北上


                        IP属地:上海12楼2012-12-14 14:47
                        回复
                          王子明在1995年7月25日《扬子晚报》上,发表了题为“南博发掘阜宁陆庄遗址,首次解开蚩尤部族良渚文化消失的千古之谜”的文章。文章说:“我国古代最发达、文明程度最高的良渚文化,4200年前突然在太湖地区消失,成为考古学界的‘千古之谜’……阜宁县张庄遗址的发掘,首次在江淮地区发现良渚文化遗址,探明良渚文化在太湖地区消失后由南向北迁徙……从而解开了这一‘千古之谜’……这一发现还对研究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据《史记》记载,在公元前21世纪之前,良渚文化部族首领蚩尤曾与轩辕黄帝发生一场战争———涿鹿之战……这一发掘,印证了蚩尤部族的北上……。


                          IP属地:上海13楼2012-12-14 14:47
                          回复
                            三、“九黎”集团率先发明刑法、武器和宗教
                            雄居祖国东方的“东夷”“九黎”部族耕植水稻、饲养家禽、修建房屋、建造舟船、冶炼金属、观察天象、信奉鬼神……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古代长江与东方文化。诚如民国《贵州通志・土民志》所载:“夫苗族之在中国,论者谓尚在汉族之先,彼族君长如蚩尤者,明乎天道……实始造兵杖剑矛戟以威天下,其才横绝一代。又如,中国周秦之刑法,亦实始于苗族。由此观之,苗族之开化亦与汉族同时。


                            IP属地:上海14楼2012-12-14 14:48
                            回复
                              王桐龄在《中国民族史》中说:“当时苗族文化,相当发达,第一发明刑法;第二发明兵器;第三发明宗教。后来汉族所用之五刑、兵器及甲胄,而信奉之鬼神,大抵皆苗族所创,而汉族因袭者。”
                              宋文炳在《中国民族简史》中说:“苗夷文化,在现代似无可称述,惟于上古时期,极为发达,影响汉族亦很大。简单叙述,约分为:一.刑法。……;二.兵器。……三.宗教。……此三件,均为苗族发明,有裨益于汉族甚大。”
                              章钦在《中国古代史》中引《尚书・吕刑》有关苗族发明刑法记载后说:“是则肉刑之创始起于苗族。自黄帝以来,至于唐虞,本族与苗族竞争方烈,本族卒代之而起,沿用苗族之刑法以制苗民……而其后,渐用其法以制本族。于是,肉刑之制立,而后也沿袭以行矣。”
                              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中说:“蓄所谓墨劓宫大辟诸刑,本黎民苗民之法。”蒙文通先生在《古史甄别》说:“中国古代之文化,创造于泰族,导源于东方,炎黄二族后起,自应多承袭之。”
                              盛襄子在《湖南苗族史述略》中说:“今征之古史,苗瑶盖为中国巫教的首创者,今汉族通行的道教———巫教犹有往茅山———苗山学法之说,是可证明。


                              IP属地:上海15楼2012-12-14 14: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