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层次分析法不是对传统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基本原则否定。历史比较语言学认为:“语言演变无例外”、“凡例外必有原因”,层次分析法正式建立在这条基本原则之上,并为解释汉语方言演变中的“例外”做进一步的探索。
2.传统历史比较语言学最大的不足之处在于它的语言(方言)分化模型。语言演变的动力和方式大致有四种:1、自身的演变。 2、演变的传播。 3、借用。 4、改换(克里奥尔化)。传统历史比较语言学的语言分化模型,即所谓的谱系树模型,是建立在第一种演变动力的基础之上的,它假设一种语言由于操这种语言的人群的分离,而各自发生不同的演变,产生不同的方言,最终形成不同的语言。这种方式我们姑且称之为“分裂说”。语言地理学关注的是第二种方式,即由传播方式导致的语言演变,这种传播是地缘性的、渐进的。反映在历史语言学中就是所谓的“空间反映时间”的观念。它没有建立语言演变模型,是对传统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一个补充。借用虽然很早就引起大家的注意,但并不为历史语言学所重视。借用在多数语言里都有明显的痕迹,一般反映在词汇层面上,少数出现于语法层面。在借用程度较深的时候,会形成所谓的“语言联盟”,但并非都是如此。日、韩两种语言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词汇借自汉语,但并没有如汉语一样的声调,在语言类型上也与汉语截然 不同。由于历史原因,汉语界很少关心洋泾浜语或克里奥尔语。克里奥尔化导致的是语言的突变,即由一些人放弃原来使用的语言而改用另一种语言,因此也不为历史语言学家所重视。然而,这种演变方式很有可能是造成汉语方言形成及分化的重要途径,所以有必要引起我们的注意。借用和改换,尤其当两种语言或方言的接触程度比较深入的时候如何区别,目前还是个疑问。相对于第一种方式,后三种都与人群(不同语言社团)的接触有关。我们不妨称之为“接触说”。历史层次分析法想要提醒历史语言学界和方言学界的是:在汉语中,接触带来的后果也许远比分化或自身利益的演变更为重要。
2.传统历史比较语言学最大的不足之处在于它的语言(方言)分化模型。语言演变的动力和方式大致有四种:1、自身的演变。 2、演变的传播。 3、借用。 4、改换(克里奥尔化)。传统历史比较语言学的语言分化模型,即所谓的谱系树模型,是建立在第一种演变动力的基础之上的,它假设一种语言由于操这种语言的人群的分离,而各自发生不同的演变,产生不同的方言,最终形成不同的语言。这种方式我们姑且称之为“分裂说”。语言地理学关注的是第二种方式,即由传播方式导致的语言演变,这种传播是地缘性的、渐进的。反映在历史语言学中就是所谓的“空间反映时间”的观念。它没有建立语言演变模型,是对传统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一个补充。借用虽然很早就引起大家的注意,但并不为历史语言学所重视。借用在多数语言里都有明显的痕迹,一般反映在词汇层面上,少数出现于语法层面。在借用程度较深的时候,会形成所谓的“语言联盟”,但并非都是如此。日、韩两种语言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词汇借自汉语,但并没有如汉语一样的声调,在语言类型上也与汉语截然 不同。由于历史原因,汉语界很少关心洋泾浜语或克里奥尔语。克里奥尔化导致的是语言的突变,即由一些人放弃原来使用的语言而改用另一种语言,因此也不为历史语言学家所重视。然而,这种演变方式很有可能是造成汉语方言形成及分化的重要途径,所以有必要引起我们的注意。借用和改换,尤其当两种语言或方言的接触程度比较深入的时候如何区别,目前还是个疑问。相对于第一种方式,后三种都与人群(不同语言社团)的接触有关。我们不妨称之为“接触说”。历史层次分析法想要提醒历史语言学界和方言学界的是:在汉语中,接触带来的后果也许远比分化或自身利益的演变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