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这样一个世界,虽然与你相隔万里,却又触手可及。可能通过某座神秘建筑的一道门,或者由于观赏一些不寻常的作品所产生的梦境,你就可以不经意之间走进了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充满了奇巧的交通工具,各种奇妙的建筑以及千奇百怪的风俗习惯。和我们的世界一样,这里也有白天和黑夜,但是昼夜的轮转却又无法预料。
1982年6月,《朦胧城市》漫画的第一部Les Murailles de Samaris(萨马里斯之墙)开始在法国杂志《A Suivre》(意为“连续”)上刊载,从此,朦胧城市的世界渐渐变得巨大而复杂,甚至连作者本身都很难跟上这个世界发展的脚步。
事实上,这个系列漫画已经像拥有了生命一样自我发展了,这一点作者在其作品中也不止一次的暗示过。漫画迷们不断地提出大量的意见,Schuiten和Peeters也没有忽视这些意见,他俩搜集了各种意见并在其作品中引入。作品中许多不露面的角色的名字都取自那些真实的提供过意见的人,这使得原本虚拟的故事含有了一份真实的成分。
《朦胧城市》漫画的第二部La fièvre d’Urbicande(狂热乌比坎)于1983年9月开始在《A Suivre》杂志连载,从一开始,作者就决定只用黑白两种颜色来创作这部作品,这并不是经济上的考虑,而是一种艺术的选择。作品中那洋溢着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版画风格的画面与故事的情节完美的融合在一起,甚至故事中的一条街道也取名为maserel(麦绥莱勒1889-1972,比利时著名版画家)。
乌比坎(Urbicande)的意思是“城中之城”, 朦胧城市年纪673年正式兴建,坐落于Drouma河的两岸,但是两岸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却受到严格控制,南岸按照设计师Robick的设计得以充分发展,更加奇怪的是,阳光也更多地洒向南岸,而不是按照自然规律洒向北岸。这座城市以精美奇妙的建筑闻名,有一个阶段甚至规定,如果没有得到设计师Robick的允许,任何人不得改动自己的房屋,否则将处以重罚。可惜的是这样一座城市却在738年被一场大地震彻底摧毁。新乌比坎城在奈菩提大洋(Neptunic Ocean)的一个岛屿上得以重建。
故事开始于Robick致城市委员会的一封信(可惜的是,我们手头的英文版本并没有这封信,译者注),指责委员会不允许他像发展南岸富裕城区那样来发展北岸贫困城区。那时连接两岸的只有两座桥,而且人员与物资的流量受到严格限制,作为一个城市的总设计师,为了追求设计的平衡美学,执意要建设第三座桥。
同时,在建筑工地发现了一个奇异的方块,并被带到了Robick的办公室。这个方块开始生长,很快就发展成了一个网络,它可以毫无伤害地穿越任何有形实体,也没有任何办法可以阻止它的发展。不久,整个城市都被网络所覆盖,城市的两岸因此而连接在一起。城市当局再也无法控制两岸的交流,原有社会体制因此而被颠覆。Robick也不情愿地被卷进了这场动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