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点题外话,读春秋胜读十年书!(哈哈)
晋国的由来
西周周成王封其弟叔虞为唐国国君(唐即现山西临汾地区翼城县)后改称晋,晋国由来于此
晋昭侯时,封文侯的弟弟于曲沃,称曲沃恒叔,经曲沃恒叔,曲沃文公,曲沃武公三代,曲沃武公吞并晋国(汗) (地方吞并了中央)周天子于是封曲沃武公为晋武公
晋武公年间,吞并虞国(平陆)虢国(三门峡)成为中原大国,这其中有一段很有意思的故事,假途伐虢,一衣带水,唇亡齿寒,讲的都是这段历史
经晋文公重耳,晋国成为春秋一霸,领土不断扩张,基本包括了今山西省大部,到晋哀公时,晋君权力落到了晋国六卿手中(智、赵、魏、韩、
范、中行)之一的智伯掌握晋国的实权,他伙同韩氏、魏氏瓜分了范氏、中行氏领地,接着智伯又联合韩,魏围攻赵氏封底都城晋阳 (太原)围晋阳城久攻不下,于是引汾河水淹晋阳,企图一举灭了赵氏,赵襄子以“唇亡则齿寒”的道理,派人秘密说服韩、魏,
三家联合起来反对智伯 ,大败智军于晋阳,杀死智伯,瓜分了晋国其他土地,于是晋国分裂为赵,魏,韩三国,这就是山西称为三晋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