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蒙阴吧 关注:317贴子:6,484
  • 2回复贴,共1

3万元款物温暖21名“星星的孩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3万元款物温暖21名“星星的孩子
本报呼吁更多“爱心爸爸”加入
本报1111日讯 (记者杨帆)
一夜的风雨,没有阻挡住爱的脚步, 10日清早,由市慈善总会及沂蒙晚报联合发起看望“星星的孩子”的爱心队伍准时集结出发,不仅带去了整车的康复器械、衣物和教具,更带去了浓浓的关爱。爱心市民的到来让张烨的康复中心热闹非凡,没有初冬的湿冷,四处洋溢着如春的暖意。有了凝聚起的爱心支持,这所公益的康复中心运转度过这个冬天已不成问题。
10日清早,持续一夜的冬雨仍没有停歇,湿冷的天气不禁让记者为能否按时出发而担心。然而,市民政局、市慈善总会工作人员一早便提出善款,协助接送爱心市民的车辆更是早早赶到集结地点;刚刚8点,爱心市民杜庆萍便带着自己学屋里的4个孩子提前赶来;好心人王友华安排的协助拉送康复器械及义捐物品的大车也从河东赶到;来自人寿保险城区收展部的邢灵灵及同事,带着新买的衣物及慰问品赶来**;爱心教师张建彩及她家住临沭的同学也准时集结……大家共同的心愿只有一个,用爱心去温暖执着奉献母爱的张烨和她那21名“星星的孩子”。
在行进途中,爱心车队仍在不断壮大。临沂一中高三学生王帅捷先前在父母支持下捐献了一台跑步机,10日又在父母驾车陪同下赶往蒙阴看望;在义堂开工厂的訾先生也在半路与爱心车队会合,捐献出一台康复器械……
经过110公里颠簸,车队到达蒙阴启智感统训练中心时,张烨老师和她的“孩子”们早已赶到门口迎候,稚嫩天真的笑脸和吐字不清的欢迎声,表达了这些脑瘫、自闭症孩子们发自内心的高兴。而随后,张烨精心安排的一场“星星的孩子”与来自临沂的爱心儿童之间的拼图比赛,更是将融洽的氛围推向了高潮。看到许多患儿身上的衣衫已有些破旧,爱心人士邢灵灵、张建彩等马上拿出带来的新衣服给孩子们换上,并掏出专门带来的好吃的分发给孩子们,当看到孩子们开心地相互比量着新衣服并大口嚼着零食时,许多爱心市民眼角噙满泪水。
玩耍着、游戏着,健康的孩子与“星星的孩子”很快成了好朋友;笑着、搂着、抱着,爱心市民的关爱让“星星的孩子”有了更多的爸爸妈妈。


1楼2012-12-17 19:39回复
    此行,社会各界共为张烨的康复中心捐献了价值近3万元的财物。当接过市民政局、市慈善总会工作人员递来的1万元善款时,一直强忍泪花的张烨老师禁不住热泪盈眶。
    市民政局、市慈善总会
    特批万元善款帮康复中心渡难关
    本报1111日讯 (记者杨帆)
    市民政局、市慈善总会在得知张烨情牵21个自闭症、脑瘫患儿,倾尽家底不惜负债开办公益康复中心的事迹后,特批了1万元救助金,10日还派工作人员专程送到了张烨手中,帮启智感统训练中心解决了当前面临的运转难题。
    10日,市民政局、市慈善总会工作人员开车,接着爱心市民一同赶往蒙阴看望张烨和她的“孩子”们。当看到张烨为自闭症、脑瘫、智障和多动症患儿营造出一个充满爱的“天堂”后,工作人员也被深深地感动。
    1万元救助金对张烨老师的康复中心而言可谓雪中送炭,接过这笔饱含关爱的善款时,眼角挂着泪花的张烨手都颤抖了。为了用好每笔善款,将各界爱心实实在在地用到每名孩子身上,张烨建了一个爱心账本,上面详细记录了每笔爱心捐助款项,以及每月补贴到孩子们身上的金额,并由孩子家长签字确认。“有了大家的扶助,我有信心带领康复中心走出暂时的困境,让这项公益事业惠及更多‘星星的孩子’。”
    好军嫂杜庆萍
    当即结对子做起“爱心妈妈”
    本报1111日讯 (记者杨帆)
    10日赶来看望“星星的孩子”的爱心团队中有一位市民,她不仅带着自己学屋里的4名孩子前来献爱心,还主动结对子做起一名患儿的“爱心妈妈”,并从自己每月不多的收入中拿出400元钱供其接受康复治疗,这位爱心市民就是好军嫂杜庆萍。


    2楼2012-12-17 19:39
    回复
      2025-05-12 12:25:25
      广告
      10日的爱心之旅中,许多城里孩子第一次接触到自闭症、脑瘫患儿这个特殊的群体,而通过比赛与游戏,他们也与“星星的孩子”结成了好朋友。冯金豪、亓家馨、孙文远和徐从瑜都来自林庄小学,在拼图比赛中他们结识了自闭症患儿明明。“他太厉害了,简直是‘拼图之王’,玩拼图我们4个人一起上都不是他的对手。”冯金豪在惊讶于明明的“特异功能”之时,也对自闭症患儿有了重新认识。
      “来到康复中心,我第一次接触到‘星星的孩子’,看到他们望,而我还要学会感恩和奉献。”随妈妈一起来的初一学生赵传琛感慨地说。
      孩子们渴望厚重父爱
      本报呼吁更多“爱心爸爸”加入
      本报1111日讯 (记者杨帆)
      10日自发结成的爱心团队中,绝大部分成员都是女性。而在启智感统训练中心的一幕却让记者印象深刻,那就是张烨老师的爱人卢同庆到来时,“星星的孩子”们都缠着他,用吐字不清的发音异口同声地喊着“卢爸爸”,正是他的无私付出,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厚重的父爱。
      张烨能将无言的母爱奉献给“星星的孩子”,离不开丈夫卢同庆的默默支持。在蒙阴一中当老师的卢同庆的工资都是“月光”,全都贴补在康复中心的孩子们身上了。而为了给予康复中心经济上更大的支持,卢同庆还经常加班写教参和试题赚稿费。康复中心用的柜子和许多教具,都是“卢爸爸”自学木工活做的,而孩子们吃的菜,很多也是“卢爸爸”开荒种出来的。一有空,“卢爸爸”就来陪孩子们,他的全部课余精力也都倾注在这些“星星的孩子”身上。
      返程的路上,在与市民政局、市慈善总会工作人员交流中,记者的感受得到了印证。“不光是‘星星的孩子’,现在很多孤儿、残疾智障等儿童,他们身边的老师和保育人员都是女性,亲自前来奉献爱心的也多是女性,造成他们最缺的是父爱。”听着这一席话,记者感触颇多。
      关注张烨和她的“星星的孩子”只是爱心的起点。接下来,沂蒙晚报将与市慈善总会一起,将目光投向更多的被贫病折磨的“星星的孩子”,以及富有爱心的民间康复救助机构。同时,本报也正式向富有爱心的您发出号召,希望更多的男士加入到关爱“星星的孩子”行列中来,都来做一名“爱心爸爸”。爱心征集热线:记者杨帆13515394684、记者何青13573908212


      沂蒙晚报20121112日第一版


      4楼2012-12-17 19:3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