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文艺吧 关注:217贴子:5,411
  • 10回复贴,共1

云南最佳魅力村寨---宣威可渡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宣威市可渡村 入滇锁钥 人文边疆——可渡村属宣威市杨柳乡所辖行政村之一,位于滇东北,地处云南高原向贵州高原过渡的斜坡地带,距省会昆明市298公里。素有“入滇锁钥”之称,是出省入滇的重要门户。北盘江自西向东贯穿全境。境内气候宜人,立体气候突出,正所谓“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2007年,初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历史文化名村;2010年初云南省人民政府纳入云南省60个特色小镇、36个旅游小镇建设之列。截止2011年底,辖区面积11.6平方公里,世居民族主要有汉、彝、回、苗、壮等,全村人口5812人。 可渡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历史上曾是宣威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心,是云南人民传承中原文化、推介边疆文化最早的地区之一;也曾是云南通往京城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素有“入滇锁钥”之称;是宣威火腿的原产地之一,它曾依托地理、交通和区位优势,为宣威火腿销往京城乃至东南亚一带作出过积极贡献。 境内如今还保存着许多遗址古迹:有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可渡关驿道”,历史上称“僰道”,是云南省现存最完整的古驿道。在驿道线上,有古碑林、古城墙、古建筑和诸多摩崖石刻;有可渡炮台、可渡烽火台等古代军事设施;有诸葛亮征南时留下的诸葛大营、孔明桥等遗址;有明嘉靖状元杨升庵题写的摩崖石刻“山高水长水流云在”;有清朝初期修建的古戏楼;有吴三桂欲图称霸云南时修建的“金殿”;有广东虎门总司令赵越修建的可渡石桥;有明、清时代民居建筑多处。现存的自然景观有:“翠屏积雪”、“桃溪泛锦”、“飞虹立宁鹤”、“诸葛大营”、“云山石路”、“苦竹盘根”、“宝元洞天”、“乌龙钻箐”等。一件文物一段历史,一处景点一个故事,千百年的历史演绎和文化积淀在这里留下璀璨的文物古迹、丰富的人文景观和引人入胜的自然风光。 如可渡古驿道,素有"秦道、明关"之称,至今还保留五公里长。全部用不规则的石板铺筑而成,多呈"之"字形,蜿蜒陡曲,依山而行。五至二十厘米深的马蹄印充满了古风遗韵。 如可渡南关门,建于明洪武初年,城门高6.6尺,进深1.8仗。1993年,南关门凭借其深厚的历史内涵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后各级政府拨款20余万元进行修缮,修旧复旧。 如摩崖石刻"山高水长、水流云在":明朝状元杨升庵、宣威御史缪文龙题写的摩崖石刻"山高水长、水流云在"八个大字,悬于百米之上,"字临绝顶,方丈有余,画大如箕;然自下视之,不过尺余尔",是整个西南最为壮观的摩崖石刻,笔画楹尺属罕见。明万历年间"见田山人"题写的"云山石路"、椒岩洞、"披云崖"等历史名人的手书体石刻十余处。"天下摩崖数以万计,然如可渡摩崖石刻之险峻恐无肩比"。 如可渡驿站,又叫"文武圣宫庙",简称"大庙",是古驿道上官商往来的歇足地方。古时为一组有相当规模的建筑群:上有观音殿,中有娘娘殿,左右廊房八间,内有关圣人的塑像,房顶梁头有张飞的塑像,前面有戏楼及马房三间。整个建筑群毁于上世纪60年代,从现存的建筑遗址看,楼上为戏楼,大门两侧为马房。当时邮差往来快报,从威宁出发,在这里换马。建于清朝中后期,供官方休闲娱乐(有碑文记载)。 如飞虹立宁鹤,可渡八景之一,也是这里比较完美的一组摩崖石刻,笔画刚劲有力,有较高的书法价值和观赏价值。笔者是谁,传说是诸葛亮所题,也有说是明嘉靖年间宣威御史缪文龙所题,现无从考证。 如桃溪泛锦,宣威八景之一,当地称之"清水沟"或"桃花溪"。此沟左侧岩石上30米处的罅缝中,常年有一清泉飞溅沟中,形成天然瀑布。南风一吹,泉水散落,满天飞舞,似雪花飘飘。夏暑季节到此小憩,凉爽异常、心旷神怡。 如翠屏积雪,宣威八景之一,清朝吴三宝赞曰:"屏列桥西翠色绕,岩花落尽雪花飘;幽岩不附春风热,几度经春雪未消。"浦在廷赞曰:"瑞雪西山积,千秋满翠屏;履冰栖署殿,烟雾蔼雪亭;仰止银花白,遥看翠色青;古人皆醉赏,我且独为醒。" 北盘江第一湾 可渡南关门 山歌节 杨柳尖尖鞋


1楼2012-12-18 14:55回复
    当之无愧


    来自手机贴吧2楼2012-12-22 11:06
    回复
      宣威最具旅游价值名片


      3楼2012-12-28 20:22
      回复
        顶,我来自可度。楼主贵姓。


        来自手机贴吧4楼2013-04-28 09:4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