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连德发明“卫生餐台”
眼下正在央视八套热播的电视剧《浴火危城》以1910年哈尔滨的鼠疫灾情为背景,再现了我国防疫先驱伍连德博士带领哈尔滨人民战胜鼠疫的历史。当年伍连德博士在哈防治鼠疫期间居住在滨江关道(今称道台府),时任滨江关道膳长的郑兴文负责他的日常饮食。昨日,郑兴文的后人接受本报独家专访披露,现在中餐桌上的旋转餐台是伍连德当年为了防疫需要发明的。
郑树国是滨江关道膳长郑兴文的曾孙,官府菜“老厨家”第四代传人。他告诉记者,当年疫情严重时甚至连道台府的人都没能幸免,郑兴文厨房内的一个徒弟就死于鼠疫。鼠疫来势汹汹,又正值冬季,道台府当时买菜也极困难,几乎是依靠库存干货撑过的那个冬天。伍连德一到哈尔滨就每天奔波于天寒地冻的疫区,他四处奔走,常常不能按时吃饭,郑兴文为了支持他,经常把西点放在带有木炭保温的食盒里,用棉被盖好送给伍连德。当伍连德听说郑兴文为了给他做饭,还特意打听了他的籍贯、经历、口味特点,非常感动,感叹“做厨如做医”。
防治鼠疫期间,哈尔滨市民对饮食卫生开始重视,伍连德感觉中餐传统聚餐共食的饮食方式很容易感染病菌,他与郑兴文商量,用餐采用西方的分餐制,郑兴文认为“但以社会之习惯,及中菜烹制之法,分餐制似不适宜”。为了安全起见,防治鼠疫初期道台府官宴,还采取了“双筷制”,即为每位用餐者准备两副筷子,一副取食,一副入口,这样卫生的问题解决了,可取食方法非常不便。于是,伍连德建议让郑兴文能否在八仙桌上装个圆板,中心用铁柱为轴,使圆板旋转。郑兴文按其意着手制作,经过反复试验,在八仙桌中央置一实心圆头寸长铁棒,圆头向上;再取一圆木板,在底面中心嵌入一空心铁帽,将此板盖扣在八仙桌上的圆头铁棒之上,圆板就可随意转动。用餐时可把菜点、汤羹放在圆板上,在每道菜肴旁放一勺或筷,作为公用,用以把菜取到自己的碗碟中。很快这种既解决了共食传播传染病的问题,又满足了中国人用餐习惯的旋转餐台出现在道台府的外交宴席中,这就是后来在中式餐桌上不可缺少的“旋转餐台”。
在抗生素出现之前,伍连德在短短几个月内扑灭鼠疫被视为防疫史上的壮举。1911年奉天(今为沈阳)召开了万国鼠疫研究会,各国领事、中外官员出席。大会历时26天,达成45项决议。伍连德被授予了“鼠疫斗士”的匾牌。而担任此次大会总厨的郑兴文不但见证了大会的盛况,会议期间他还改良了自己发明的锅包肉,受到了各国参会代表的好评。清政府为了表彰郑兴文,钦赐了他“滨江膳祖”的匾牌。这个与百年前抗疫往事有关的“金字招牌”现在还挂在道外老厨家饭店的大堂里。
眼下正在央视八套热播的电视剧《浴火危城》以1910年哈尔滨的鼠疫灾情为背景,再现了我国防疫先驱伍连德博士带领哈尔滨人民战胜鼠疫的历史。当年伍连德博士在哈防治鼠疫期间居住在滨江关道(今称道台府),时任滨江关道膳长的郑兴文负责他的日常饮食。昨日,郑兴文的后人接受本报独家专访披露,现在中餐桌上的旋转餐台是伍连德当年为了防疫需要发明的。
郑树国是滨江关道膳长郑兴文的曾孙,官府菜“老厨家”第四代传人。他告诉记者,当年疫情严重时甚至连道台府的人都没能幸免,郑兴文厨房内的一个徒弟就死于鼠疫。鼠疫来势汹汹,又正值冬季,道台府当时买菜也极困难,几乎是依靠库存干货撑过的那个冬天。伍连德一到哈尔滨就每天奔波于天寒地冻的疫区,他四处奔走,常常不能按时吃饭,郑兴文为了支持他,经常把西点放在带有木炭保温的食盒里,用棉被盖好送给伍连德。当伍连德听说郑兴文为了给他做饭,还特意打听了他的籍贯、经历、口味特点,非常感动,感叹“做厨如做医”。
防治鼠疫期间,哈尔滨市民对饮食卫生开始重视,伍连德感觉中餐传统聚餐共食的饮食方式很容易感染病菌,他与郑兴文商量,用餐采用西方的分餐制,郑兴文认为“但以社会之习惯,及中菜烹制之法,分餐制似不适宜”。为了安全起见,防治鼠疫初期道台府官宴,还采取了“双筷制”,即为每位用餐者准备两副筷子,一副取食,一副入口,这样卫生的问题解决了,可取食方法非常不便。于是,伍连德建议让郑兴文能否在八仙桌上装个圆板,中心用铁柱为轴,使圆板旋转。郑兴文按其意着手制作,经过反复试验,在八仙桌中央置一实心圆头寸长铁棒,圆头向上;再取一圆木板,在底面中心嵌入一空心铁帽,将此板盖扣在八仙桌上的圆头铁棒之上,圆板就可随意转动。用餐时可把菜点、汤羹放在圆板上,在每道菜肴旁放一勺或筷,作为公用,用以把菜取到自己的碗碟中。很快这种既解决了共食传播传染病的问题,又满足了中国人用餐习惯的旋转餐台出现在道台府的外交宴席中,这就是后来在中式餐桌上不可缺少的“旋转餐台”。
在抗生素出现之前,伍连德在短短几个月内扑灭鼠疫被视为防疫史上的壮举。1911年奉天(今为沈阳)召开了万国鼠疫研究会,各国领事、中外官员出席。大会历时26天,达成45项决议。伍连德被授予了“鼠疫斗士”的匾牌。而担任此次大会总厨的郑兴文不但见证了大会的盛况,会议期间他还改良了自己发明的锅包肉,受到了各国参会代表的好评。清政府为了表彰郑兴文,钦赐了他“滨江膳祖”的匾牌。这个与百年前抗疫往事有关的“金字招牌”现在还挂在道外老厨家饭店的大堂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