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吧 关注:1,379,531贴子:14,643,005

回复:互联网上看见的关于汉服的知识抄录——无原创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汉服形制——曲裾(qū jū都为一声)
释义古代深衣之裳计有十二幅,皆宽头在下,狭头在上,通称为衽,接续其衽而钩其旁边者为“曲裾”。深衣在制作过程中,有很多的规定,比如“缘”的颜色的规定,则有:若父母、祖父母皆健在,缘用彩色;若父母全、祖父母不全,缘用青色;父存母亡,缘用青色;若父亲亡,缘用素色,衣料颜色则避免用素色。 具体:华夏衣冠体系中深衣的一种。深衣根据衣裾绕襟与否可分为直裾和曲裾。曲裾深衣后片衣襟接长,加长后的衣襟形成三角,经过背后再绕至前襟,然后腰部缚以大带,可遮住三角衽片的末梢。这一状况可能就是古籍资料提到的“续衽钩边”。“衽”是衣襟。“续衽”就是将衣襟接长。“钩边”应该是形容绕襟的样式。
  曲裾出现,与汉族衣冠最初没有连裆的罩裤有关,下摆有了这样几重保护就符合理并合礼得多,因此,曲裾深衣在未发明袴的先秦至汉代较为流行。开始男女均可穿着。男子曲裾的下摆比较宽大,以便于行走;而女子的则稍显紧窄,从出土的战国、汉代壁画和俑人来看,很多女子曲裾下摆都呈现出“喇叭花”的样式。慢慢地,男子曲裾越来越少,曲裾作为女子衣装保留的时间相对长一些。直到东汉末至魏晋,女子深衣式微,襦裙始兴,曲裾深衣自然也几乎销声匿迹。后来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大行其道的女服则是襦裙。
  但今天看来,曲裾深衣有着别样的风韵,是汉服中最能体现女子婀娜优雅的装束——不论是下摆宽敞的曲裾,还是楚风浓郁的汉代鱼尾式“三绕膝”。


18楼2012-12-19 15:41
回复
      汉代妇女的曲裾深衣汉代曲裾深衣不仅男子可穿,同时也是女服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服式,形象资料中有很多反映。这种服装通身紧窄,长可曳地,下摆一般呈喇叭状,行不露足。衣袖有宽窄两式,袖口大多镶边。衣领部分很有特色,通常用交领,领口很低,以便露出里衣。如穿几件衣服,每层领子必露于外,最多的达三层以上,时称“三重衣”。本图为穿三重深衣的妇女(陕西西安红庆村出土加彩陶俑)。
      本图为梳分髾髻、穿深衣的妇女(河北满城一号汉墓出土镀金长信宫灯铜人)。长信宫为刘胜窦太后所住,此灯有“阳信家”铭文六处,因为阳信侯家所有,后归长信宫。宫女头发中分,垂脑后作髻,发尖垂梢,半臂襦,内衬领和袖镶有宽边的大袖袍。
      汉代妇女的曲裾深衣汉代妇女的绕襟深衣(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这张帛画中的妇女在脑后挽髻,鬓间插有首饰,老妇发上还明显地插有珠玉步摇。每人所穿的服装,尽管质地、颜色不一,但基本样式相同,都是宽袖紧身的绕襟深衣。衣服几经转折,绕至臀部,然后用绸带系束。老妇穿的服装,还绘有精美华丽的纹样,具有浓郁的时代特色。在衣服的领、袖及襟边都钉有相同质料制成的衣边,与同墓出土的服装实物基本一致。


    19楼2012-12-19 15:42
    回复
      2025-05-10 04:38:14
      广告
      以上信息抄录自碧芊居士的新浪博客


      20楼2012-12-19 15:43
      回复
        不算茶楼吧~这里虽然没看到END,但是讲得好多哦


        21楼2012-12-19 15:48
        收起回复


          来自贴吧神器22楼2012-12-19 19:35
          回复


            IP属地:浙江23楼2012-12-19 20:22
            回复
              个人对于区分汉服与影楼装的见解:
              1、袖型,广袖和琵琶袖垂胡袖之类的大袖衣服都是带回肘的,影楼装是三角形袖子。
              2、料子,影楼装的料子普遍质量极差,反光面料使用极多且没有任何暗纹;汉服布料考究,微微带着反光的料子都是有暗纹的,多是棉麻制品,如提花棉等、
              3、衣型,汉服上不会出现蕾丝类的东西,但凡有这些一律影楼,汉服除特定款式外极少拖地,且没有过于显得蓬松的款式,如韩服类似的。
              4、宽腰带,古代曲裾是没有宽腰带的,现代汉服为了美观会配备宽腰带,但是绝不会能包住整个腰,太宽的宽腰带也是影楼装的标准啊。
              其他的……没想起来……
              欢迎补充


              24楼2013-02-20 16: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