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个小德当宝宝吧 关注:13贴子:265

回复:百年老狼——经济危机的脉络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有个老笑话是这么说的。领导问小兵敌人难对付不,小兵说正面打不怕他们,就怕他们老躲在想不到的地方放冷枪。领导果断决策:“往想不到的地方开枪!”。科研投资,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往想不到的地方开枪的一个过程。如果你“想到”了该怎么办,知道怎么修改你的机器能提高效率、排挤竞争对手,说明你的开发过程已经基本结束了,只剩下扣扳机这点小事。如果子弹很贵的话,不懂科技的老板本能地会拒绝向“想不到的地方”也就是未开发的领域开枪(投资)。只有科技自身出现进步,或是别的资本家给了压力,企业才会跟进。
20世纪后,科研也成了投资,企业投资之前就必须考虑能不能赚钱——要是没市场的话,高科技也一样赔钱。所以,19世纪是科研突破推动投资,20世纪初的科研本身就是投资,自然也受市场需求压制。科研,尤其是距离产品较远的基础科研也被卡死在市场不足的怪圈里。一旦市场波动,也会和投资互相拖累着减速。最后问题还是回到了消费不足,市场不足的死结上。


27楼2013-01-02 20:55
回复
    19世纪后期的资本主义三条腿走路,欣欣向荣,现在三条腿都残废了,资本主义自然要摔跟头。在经济危机彻底爆发之前,大家都拖着残废的腿,想去别的强国手里抢根拐棍——新增殖民地,好增加外部购买力,多混几年。更直接一点的想法就是或者干脆灭了别的资本主义强国,以减少别人供给的方式来增加自己的市场。这两个想法哪一条都意味着战争。两条一起实施? 1914年,世界大战开场。


    28楼2013-01-02 20:55
    回复
      2025-05-24 18:33:24
      广告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不多说,只说结果。从增加殖民地的角度来说,战败的德国交出了在非洲太平洋的一些穷乡僻壤。从消灭工业的角度来说,法国北部和比利时被打成了废墟。本来战胜国还想拆了德国的工业,又怕德国因此gm,加入苏联,因此没拆。结果,世界上工业国一个都没少,市场还是那么多。等到资本主义列强把大战损失的那点机器补回来,经济危机还是跑不了。
      所以,1929年,世界大战结束才10年,真正的经济危机如约而至。破坏力强悍到世界大战都只是预演。美国的工业水平几个月就倒退到19世纪,银行业破产,410亿存款去挤兑60亿现金,总统开支票都兑不到纸币。德国失业人口加半失业人口占了总数的2/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咬牙顶住了金本位,等到大萧条来也也得废除。从1929年到1933年,全世界再次以为资本主义要结束了。


      29楼2013-01-02 20:56
      回复
        苏联人的确闹了不少笑话,但正所谓一招鲜,吃遍天。苏联人因为看不惯资本主义的荒谬所以要走一条新路,有一条原则坚决贯彻——公有制。企业是国家的,是所有人的,产品自然也是所有人一起分配。企业的产品造出来,可以为任何原因发愁,但绝不要因为造多了发愁——大不了用计划分配掉,不计具体价格利润便是。你可以批评这样不经济,不优化资源配置,不符合市场规律……怎么批评都行,但人家苏联人可以分配掉产品,更会不因此削减产能。所以苏联有了一个工厂还想要两个,有了两个还想要三个,根本不用考虑市场限制。总之只恨少,不嫌多。至于会不会贪多嚼不烂,会不会不消化,那是另一个层次的事情。一力降十会,只要炖肉的供应能不断增长,浪费一点营养那是小事。


        31楼2013-01-02 21:02
        回复
          莫非定律怎么说的?:“如果一个办法笨而有效,那它就不笨”。苏联的经济政策或许很笨,但它抓住了工业化的要害——增长。资本主义主导的工业化容纳不下工业化创造出来的惊人生产力,非要通过战争来解决这个矛盾,苏联却能吃下这些过剩的生产力。机器美国人当废铁卖,苏联人当宝贝。工程师、技工在美国失业,愿意当蓝领都没人雇,苏联可以高薪聘请。所以苏联驻美国的大使馆门外排着长队要签证,苏联人还挑挑拣拣。这反映在经济上就是苏联的工业每五六年就翻一番,西方不断地把工厂废弃。所以苏联蒸蒸日上。别人大萧条。到了30年代,在没有任何殖民地的情况下,苏联居然变成了世界第二工业国。


          32楼2013-01-02 21:03
          回复
            罗斯福和希特勒的想法很一致,既然穷人没钱买东西,就要给他们钱买东西。但是又不能白给,得让他们干活。咋干活呢?按照资本主义的方式生产东西,越生产越过剩。于是就必须弄一堆不按资本主义方式走的生产模式,不求利润或者把回收利润放到长期去。比如说,政府借债发福利,雇佣工人修路,就是政府用将来的利息(利润)换取眼下花富人的钱的权利。工人拿到了工资,眼下就可以变成购买力。至于制造的东西是不是财富,其实并不重要,反正资本主义缺的不是财富,而是容纳财富的空间。希特勒把工人雇起来造大炮,造飞机,罗斯福甚至雇了一群人在华盛顿的大街上赶鸟,在山上刻总统头像。这些举动立竿见影地把购买力送到了底层,美国和德国的经济一下子就有了起色。
            罗斯福和希特勒的思路,被一个叫凯恩斯的人总结下来,就是刺激需求就能驱动经济。这家伙属于思路快的,1933年希特勒和罗斯福一起上台,1936年他就写书开始论述新理论。不几年,这套说法就成了“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也因此成为一代宗师。


            34楼2013-01-02 21:05
            回复
              当了大师,免不了有人上门踢场子。有人问凯恩斯,说你主张创造需求,问题是需求怎么创造?
              很明显,政府实际上没钱,只能向资本家借债来“创造”需求。比如说希特勒就规定了一个企业利润上限,超出比例的利润直接强制买国债。等到还债的时候,政府只能指望经济增长创造了更多的税源。否则只能借新债还旧债。不过就算经济增长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绝对的缺口更大。在没有外部市场的情况下,唯一的出路是政府借更多的债,去弥补这个更大的缺口,好保持增长。这么说下来,怎么看都是死于债务危机的结果。30年代,美国的国债涨了四倍。


              35楼2013-01-02 21:06
              回复
                凯恩斯的回答同样毒辣:“长期是对当前事务的误导。在长期中,我们都死了”。一方面表达了自己的无奈,另一方面也是最好的回复——我的问题在将来,你的问题在眼前。用了我的策略,将来可能混不开,不用我的策略,眼前就得死。所以凯恩斯主义就算是毒药,各国政府也得吞下去应付大萧条。


                37楼2013-01-02 21:09
                回复
                  2025-05-24 18:27:24
                  广告
                  八 经脉逆转
                  二战没啥好说的,各尽全力生死相博。最后德国日本输了,法国英国残了,只剩下美国一个资本主义国家独霸天下。其他国家既然加起来都没有美国强大,本土还有几十万美国驻军,美国捏你是圆的就是圆的,捏你扁你就扁。按照此前100年的规矩,这必然意味着美国独吞殖民地,甚至把世界作为殖民地倾销。其他工业国根本没有生存的机会。然后等到美国把所有殖民地榨干之后,再次进入大萧条。


                  39楼2013-01-02 21:10
                  回复
                    从英国用蒸汽机征服中国开始,世界历史出现了一个新局面——基础科技的研究可以决定军事力量对比。过去游牧民族科技水平低也一样打胜仗,现在不研究新型导弹,再凶悍的军队也没法打胜仗。所以美苏都拼命投资基础科技,好开发决定性的新武器,一举打破冷战的核僵持局面。为了这个目标,眼前的小钱可以不赚,企业的税收可以增加——有红色铁流吓唬着,资本家也不得不捏着鼻子放血。这实际上又给所有企业创造了一个类似19世纪的科技背景——基础科技进步赶着资本家投资,不管你乐意不乐意。结果就是激烈竞争加快速升级,全球一片欣欣向荣。


                    43楼2013-01-02 21:14
                    回复
                      其实,购买力向穷国、穷人倒流也好,资本主义国家抛弃利润搞基础科技开发也好,本身都不是纯种资本主义的行事方式。是被gc主义阵营逼出来的办法,从这个角度说,苏联和中国是世界人民的大救星。有了苏联的压力,变异资本主义在冷战时代得到了稳定的额外需求,不断地有科技进步来鞭策投资,两条腿走路,和19世纪三条腿走路的纯种资本主义一样繁荣。


                      44楼2013-01-02 21:14
                      回复
                        不过,财富和霸权都是有限的,购买力缺口却与日俱增,资本主义兴旺了几十年,到了70年代再次陷入困境——美国补不起了。70年代,美国的黄金已经不到二战末期的一半,而且大家意识到这一点之后,一拥而上用美元换黄金,每个月美国流失1/10的黄金,眼看着美国的黄金储备就要迅速耗。美国只能迅速翻脸,说美元从此和黄金脱钩。从1971年到1979年,黄金价格从每盎司35美元迅速跳到每盎司800美元。按照物价计算的美元稍微好看一点,整个70年代每年贬值7%。到了1979年,美国通胀率13%,美国不敢随便印钱了。美国不印钱,其他国家也没资格、没实力发行有担保的通货。整个资本主义社会一致衰退。1973年到1982年,整个西方世界两次陷入大危机,几个工业国都至少出现了两次10%-20%的工业跌幅。


                        46楼2013-01-02 21:16
                        回复
                          我老家有句话,说再好的刀伤药不如不拉口(受伤)。尽管美国主动拿出家底给资本主义补缺口,可人家苏联天生就能做到没有需求缺口。所以资本主义的黄金年代,苏联发展的也不慢。等到70年代西方衰退了,按照几十年来的老规矩,西方倒霉的时候,苏联一定开心。因为西方衰退的时候要抓救命稻草,就得廉价卖给苏联工业物资,甚至甩卖高科技。苏联每年进口的高技术设备占全部新设备的比例从70年代前期的4%左右上升到后期的10%,整个70年代,苏联引进了几百台大型电子计算机和几万台精密机床。还从失业严重的欧洲国家引进了大批成套设备,从法国雷诺和意大利菲亚特的买来的生产线装备了伏尔加汽车厂,从美国、西德、英国、意大利引进的各个分厂拼成了卡马汽车厂。


                          47楼2013-01-02 21:17
                          回复
                            苏联用这些引进的技术生产出了su-27、米格29、台风级潜艇和库兹涅佐夫级航母(瓦良格号就是这一级航母的第二艘)、t72坦克。米格机和萨姆导弹在越南战争中打败了美国空军。到了80年代初,苏联已经在钢产量等许多指标上超过了美国,经济总量相当于美国的60%。苏联开始从全球守势转为攻势,再加上中国的工业迅猛增长,一时间资本主义国家有倾覆之势。


                            48楼2013-01-02 21:18
                            回复
                              2025-05-24 18:21:24
                              广告
                              这时里根上台,演员出身的里根颇有逆向思维。既然欠债还钱是要害,我们为啥要坚持欠债还钱?不还钱,不就没有债务危机的问题么?撒钱会贬值,原因是流通的美元太多。那么我撒钱再收回不行么?
                              于是美国采取了空前的高利率政策,80年代初期,国债利率15.8%。虽然说利率高意味着将来赔钱多,但利率高也意味着海外美元会源源不断涌入美国吃利息,让美国政府手里再掌握活钱。换句话说,里根往全世界撒钱的同时,还撒国债,用未来的高利息来避免眼前的通胀。至于将来咋还更大的窟窿?撒更多的钱,发更多的国债啊,谁说一定要用实体财富来还的?


                              50楼2013-01-02 21: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