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我不知道“名”这个东西最早是怎么来的。前人常说“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于是“名”便有了“当世之名”与“没世之名”的划分。不过在这里,我却并不想在太史公和亭林先生的理解上使用这对概念。在我心里,并不恒以“当世之名”为非,以“没世之名”为是。我有时候想,一人,一事,一物,若被以当世之盛名,那一定有自己的理由吧。当然,“当时则荣,没则已焉”是一种情况,名垂千秋万代是另一种情况。不过永垂不朽并不一定非得以“当世之时”的遭际感伤为前提条件;正如“当世之名”并不构成永垂千古的充分条件一样。
在心吧的这个系列帖子当中,我们将收录一些在时限和年代上离我们很近的人、事和物,这些人事和物有一个共同的外部特征,那就是:曾经(或者现在仍是,甚至将来可能还是;但也可能不是,这无关紧要)负有盛名。这个系列帖子不论雅俗,不辨高下,诸君幸勿以大义责之。因为这些人、事和物离我们很近很近,所以我们并不拿历史的冷峻的目光去审视,取舍予夺一以我们的喜好为断。
我一直避免用一些模糊的表达,可是这次却例外,在限定这个主题系列帖的取材范围上,我说的是“在时限和年代上离我们很近的人、事和物”,其实我完全可以明白地说,我指的就是当代。不过出于两个考虑,我不选择这么说:一是我觉得大家完全可能有自己的理解,这个理解可能与我不尽相同;一是我想说“因为这些人、事和物离我们很近”,所以我们是用感情或感觉而不是细致的逻辑或者严密的理智来发这个系列贴的。这是这个主题系列帖的独特性所在。
作者: 百志惟熙 封 2005-6-4 22:07
我不知道“名”这个东西最早是怎么来的。前人常说“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于是“名”便有了“当世之名”与“没世之名”的划分。不过在这里,我却并不想在太史公和亭林先生的理解上使用这对概念。在我心里,并不恒以“当世之名”为非,以“没世之名”为是。我有时候想,一人,一事,一物,若被以当世之盛名,那一定有自己的理由吧。当然,“当时则荣,没则已焉”是一种情况,名垂千秋万代是另一种情况。不过永垂不朽并不一定非得以“当世之时”的遭际感伤为前提条件;正如“当世之名”并不构成永垂千古的充分条件一样。
在心吧的这个系列帖子当中,我们将收录一些在时限和年代上离我们很近的人、事和物,这些人事和物有一个共同的外部特征,那就是:曾经(或者现在仍是,甚至将来可能还是;但也可能不是,这无关紧要)负有盛名。这个系列帖子不论雅俗,不辨高下,诸君幸勿以大义责之。因为这些人、事和物离我们很近很近,所以我们并不拿历史的冷峻的目光去审视,取舍予夺一以我们的喜好为断。
我一直避免用一些模糊的表达,可是这次却例外,在限定这个主题系列帖的取材范围上,我说的是“在时限和年代上离我们很近的人、事和物”,其实我完全可以明白地说,我指的就是当代。不过出于两个考虑,我不选择这么说:一是我觉得大家完全可能有自己的理解,这个理解可能与我不尽相同;一是我想说“因为这些人、事和物离我们很近”,所以我们是用感情或感觉而不是细致的逻辑或者严密的理智来发这个系列贴的。这是这个主题系列帖的独特性所在。
作者: 百志惟熙 封 2005-6-4 2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