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吧 关注:8,831贴子:75,113
  • 6回复贴,共1

榆林郑氏先祖迁徙寻踪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郑,是我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7位。郑姓源出姬姓,得姓始祖是郑国第一代君主郑桓公友。据考证,先秦时立姓于陕西、河南的郑姓一直活动于中原地区,战国时开始进入四川、山西、山东、河北等地。两汉时期郑姓由山东进入江浙,此后又南下福建。


1楼2012-12-21 14:35回复
    在今日的陕北,郑姓人士遍布各地,还有诸如郑家川(榆阳区)、郑家沟(佳县)、郑崖(横山)、郑家碱(子洲)之类很多以郑得名的村庄,这都是郑氏在陕北生存、繁衍、迁徙的有力证明。


    2楼2012-12-21 14:36
    回复
      佳县榆阳绥德 郑姓来自洪洞据佳县《郑氏家谱》研究,此支郑姓是山西洪洞大槐树下的移民,最早定居佳县郑家沟,始迁祖为均埔、均泰、均顺三兄弟。该县《郑氏家谱》记载,此支郑姓81世至90世昭穆范字依次为德、朝、应、法、鼎、周、起、永、继、守。定居佳县郑家沟的郑姓子孙后又迁至榆阳区郑家川、镇川等地,也有的迁徙到靖边县小河乡、绥德县吉镇等地。郑家川一支后人又陆续迁至横山县白界乡和榆阳区各地。郑姓族人迁往白界乡距今已有四百年的历史,据先人辞世祭典“义纸薄”可知,此支郑氏始迁祖为80世郑孝与白氏,目前此地94世、95世“国”字辈、“振”字辈两代人居多;91世多为广、兴字辈,现最小辈为98世。


      3楼2012-12-21 14:37
      回复
        郑氏迁至镇川距今应有500 余年的历史。镇川黑龙庙兴建于明武宗年间(1506 年~1521年),黑龙等五龙之母郑玉姑的圣母娘娘庙应较此还早。该寺保存的碑刻碑文和当地保存的地契等显示,清代中叶当地郑姓族人有库、有宽弟兄有十余人。当地殿皇峁(嘉庆二十五年,即1820年)、龙岩寺(道光十三年,即1833年)、石窑沟(道光二十九年,即1849年)等多处寺庙碑记中出现有库、有信、有敖、有富等郑氏族人姓名。绥德吉镇还有一支历史悠久的郑氏,从祖坟出土的砖瓦记载,距今已有500 余年历史。吉镇郑氏家族还培育了一位总兵——郑国珍,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 年)国珍曾在京营任职。


        4楼2012-12-21 14:40
        回复
          子洲县郑氏历史也很悠久,现有2000族人主要分布在淮宁湾乡郑家碱、郑家圪崂、杜家圪台三个村落及水地湾乡的郑山村,其中郑家碱郑氏超千人。据考证,该支郑氏不是明代移民而来,很可能是另一传说的由河南卖艺而至。神、府等县郑氏,一部分祖先是由黄河东岸山西渡河而来,如郑智英、郑智国一支;也有的是由相邻的佳县北迁而至,如神木县郑平一支。除此之外,近一二百年中,零星从外地迁徙而来的郑氏在其他各县也有分布,如横山县韩岔乡郑氏的祖先是1812年从河北迁徙而来。
          驻榆文臣武将 后裔扎根榆林
          还查阅了大量的志书史料,抄录了历史上一大批在榆林任职的郑姓文武官员。这些人及其子 年)夏州刺史。 郑文宝,北宋福建人,太平天国进士,曾任校书郎,督西北边军粮运,官至陕西转运使,多次参与对夏作战。郑友周,明万历年神木道按察使,山西定襄人。 郑崇俭,明万历进士,1639年兵部右侍郎任上,总督陕西三边军务,山西宁乡人。郑汝壁,浙江晋云人,明万历进士,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出任延绥镇巡抚,1608年在巡抚都御史任上主持纂修并首次刊印《延绥镇志》。 郑师元,清顺治年神木道粮厅,河北魏县人。 郑之俊,清顺治靖边道粮厅,河南商丘人。 郑世英,清顺治,高家堡守备,浙江绍兴人。 郑有功,清顺治,东路永兴堡守备,辽东人。 郑得功,清康熙,神木营中军守备,直隶人。 郑士楷,清道光,吴堡县教谕。
          郑居中,清乾隆,府谷县知县,安徽泾县人。
          郑振声,清光绪,吴堡知县


          6楼2012-12-21 14:42
          回复
            楼主,请问你知道郑林是谁吗?


            IP属地:山西7楼2013-11-13 15:14
            回复
              忘了这些吧,现在姓郑的谁还认识谁是谁的族人。那么久远的历史问题现在搬上来能解决什么,繁衍了几十代的人了,这个姓氏在当下只成为一个符号,只要不是三代血新以内的谁还认识你曾经是兄弟,太多的人为了利益早把这个抛至脑后了。培养好自己的下一代,过好当下比什么都重要。


              IP属地:山西8楼2014-06-18 09:1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