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欢文学社吧 关注:228贴子:8,702

回复:【清欢】词牌名集中营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作品名称: 踏莎行·郴州旅舍
创作年代: 北宋
作品出处: 宋词鉴赏辞典
文学体裁: 词
作者: 秦观
作品原文
踏莎(suō)行 郴州旅舍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chēn)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来自手机贴吧410楼2013-02-20 17:39
回复
    作品名称: 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作品别名: 柳长春
    创作年代: 元
    文学体裁: 词
    作者: 王旭
    原文
    踏莎行
    雪中看梅花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保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来自手机贴吧411楼2013-02-20 17:39
    回复
      更漏子


      来自手机贴吧412楼2013-02-24 07:34
      回复
        更漏子,此调有两体,四十六字者始于温庭筠,唐宋词最多。《尊前集》注:大石调。又属商调。一百四字者,止杜安世词,无别首可录。 比较著名的有《更漏子·玉炉香》、《更漏子·柳丝长》等。


        来自手机贴吧413楼2013-02-24 07:34
        回复
          词体主要有三:一体即温庭筠“玉炉香”词,双调四十六字,前片六句两仄韵,两平韵;后片六句三仄韵,两平韵。仄韵平韵依次递转,不同部错韵。一体即 韦庄 “钟鼓寒”,词,字数,句度均与温词略同,唯换头句不用韵。一体列宋 杜安世 “遥远途程”词,双调,一百零四字,上、下片各十句,五平韵。其词独列一体,与四十六字体迥异。三体中,以四十六字体为正体。


          来自手机贴吧415楼2013-02-24 07:35
          回复
            唐人称夜间为“更漏”, 杜甫 《江边新乐诗》:“余光隐更漏,况乃露华浓。” 许浑 《韶州驿楼》诗:“主人不醉下楼去,月在南轩更漏长。”此调创于晚唐,而温飞卿最擅其词。《苕溪渔隐丛话》:“庭筠工于造语,极为绮靡,《花间集》可见矣;《更漏子》一词尤佳。其词云:‘玉炉香,红蜡泪。’”飞卿传者有两首,而所咏又俱本意,调名创作,或即为温飞卿本人耳。毛氏《填词名解》亦云:“唐温庭筠做《秋思词》,中咏‘更漏’,后以名词。”


            来自手机贴吧416楼2013-02-24 07:35
            回复
              作品名称: 《更漏子·玉炉香》
              创作年代: 晚唐
              作品出处: 《全唐诗》
              文学体裁: 词
              作者: 温庭筠
              题材: 闺情词
              作品原文
              更漏子 ⑴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⑵。眉翠薄,鬓云残⑶,夜长衾枕寒⑷。
              梧桐树⑸,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⑹。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来自手机贴吧417楼2013-02-24 07:35
              回复
                作品名称: 更漏子·春叶阑
                创作年代: 唐末五代
                文学体裁: 词
                作者: 毛文锡
                作品原文
                春叶阑①,春恨切,花外子规啼月。
                人不见,梦难凭,红纱一点灯。
                偏怨别,是芳节,庭下丁香千结②。
                宵雾散,晓霞辉,梁间 双燕飞 。


                来自手机贴吧418楼2013-02-24 07:35
                回复
                  作品名称: 《更漏子·金雀钗》
                  创作年代: 晚唐
                  作品出处: 《全唐诗》
                  文学体裁: 词
                  作者: 温庭筠
                  类型: 闺情词
                  作品原文
                  更漏子
                  金雀钗①,红粉面,花里暂时相见②。知我意,感君怜③,此情须问天。
                  香作穗④,蜡成泪,还似两人心意。山枕腻⑤,锦衾寒,觉来更漏残。


                  来自手机贴吧419楼2013-02-24 07:35
                  回复
                    作品名称: 更漏子·锦筵红
                    外文名称: 无
                    作品别名: 无
                    创作年代: 北宋
                    作品出处: 张先 北宋
                    文学体裁: 宋词
                    作者: 张先
                    原文
                    更漏子
                    锦筵红,罗幕翠。侍宴美人姝丽。十五六,解怜才。劝人深酒杯。
                    黛眉长,檀口校耳畔向人轻道。柳阴曲,是儿家。门前红杏花。


                    来自手机贴吧420楼2013-02-24 07:36
                    回复
                      【名称】更漏子·柳丝长
                      【年代】 晚 唐
                      【作者】 温庭筠
                      【体裁】 词
                      【出处】《 花间集 》
                      作品原文
                      更漏子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惊塞雁,起城乌 ⑴ ,画屏金鹧鸪 ⑵ 。
                      香雾薄,透帘幕,惆怅谢家池阁 ⑶ 。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


                      来自手机贴吧421楼2013-02-24 07:36
                      回复
                        作品名称: 更漏子·烛消红
                        创作年代: 南宋
                        文学体裁: 词
                        作者: 赵长卿
                        原文
                        更漏子
                        烛消红,窗送白,冷落一衾寒色。鸦唤起,马跎行,月来衣上明。
                        酒香唇,妆印臂,忆共人人睡。魂蝶乱,梦鸾孤,知他睡也无?


                        来自手机贴吧422楼2013-02-24 07:36
                        回复
                          春光好


                          来自手机贴吧423楼2013-02-26 14:37
                          回复
                            春光好奋尢蚶唐教坊曲名用作词调名,据《碧鸡漫志》、《羯鼓录》云:“明王尤爱羯鼓玉笛,为八音之领袖。时春雨始晴,景色明丽。帝日:‘对此岂可不为判断,命取羯鼓,临轩纵击曲名《风光好》,回顾柳杏,皆开微坼’。上日:‘此一事不唤我作天公乎?”’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所忆与此大致相同。今明王所制已不传。因晏几道词有‘拼却一襟怀远泪,倚阑看’句,改名为《愁倚阑令》或名《愁倚阑》,又名《倚阑令》。


                            来自手机贴吧424楼2013-02-26 14:38
                            回复
                              春光好奋尢蚶唐教坊曲名用作词调名,据《碧鸡漫志》、《羯鼓录》云:“明王尤爱羯鼓玉笛,为八音之领袖。时春雨始晴,景色明丽。帝日:‘对此岂可不为判断,命取羯鼓,临轩纵击曲名《风光好》,回顾柳杏,皆开微坼’。上日:‘此一事不唤我作天公乎?”’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所忆与此大致相同。今明王所制已不传。因晏几道词有‘拼却一襟怀远泪,倚阑看’句,改名为《愁倚阑令》或名《愁倚阑》,又名《倚阑令》。


                              来自手机贴吧425楼2013-02-26 14: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