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丘邑吧 关注:38贴子:445
  • 8回复贴,共1

《炎黄氏族文化考》一书中说:莱人为神农氏后裔。山东之莱族是由西徙来者。莱人之名称来源于莱人首先培育了小麦;商周时期称小麦为来,是因为莱人培育了小麦,来、莱古为一字。《集韵》云:“齐谓麦,从来,从麦。”《广雅》云:“麦来,小麦。”这些都说明莱人培育了小麦。出土文物可证,莱国是莱夷所建的商、周时的诸侯国,姜姓,立国最早可追溯到夏代以前的原始社会时期。姜太公封于齐以后,齐国曾与莱国多次发生战争。公元前567年,齐国灭莱。
  氏族部落至商麦丘邑
  这支莱人带着他们的麦种,不断往东迁徙,一路上留下许多种植小麦的痕迹。考古证明,新疆和黄土高原以及中原地区,都分别有他们先后种植小麦生存和迁徙的线索。这支民族最后进入现在的山东,是为九夷之一的莱夷。   在甲骨文中,来字是一个麦穗的象形。来就是麦。后来,“来”字被借用为“来去”的来,为了区别,“麦”字下边便被加了个“夕”字,但在甲骨文中,“夕”字是“足”的象形,意为,麦子是外来的。又为了区别这个带来麦种的民族,便在“来”(小麦)上加草头,以示这个民族最初和植物有关。   这个民族进入山东后,应该是先停留在今天我们商河的。商河在这之前曾是九黎族(蚩尤,后来的苗族)活动的范围,蚩尤被黄帝所败,其大部南迁(临邑有犁丘,蚩尤葬阳谷)。据史料记载后羿(有穷氏)也在这里活动过,但已迁往潍坊一带。有鬲氏在德州。可见,这里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原因应该是土壤因素。这个带来麦种的民族来这里居住决不是偶然的。就在这个民族开垦扩大种植面积的时候,曾经辅佐过大禹治水的契(商部落)却在商河流域壮大起来,于是莱夷被迫南迁,到达山东和江苏交界一带。他们在商河苦心经营的田亩和城邑便废弃了。商人把他们留下的城邑叫做“麦丘邑”。
商部落取夏而立,据史料记载在商统治期间,又不断地征伐周邦夷狄之民,莱部落又被迫北下,东徙,进入山东半岛(蓬莱,莱州,莱阳),并长期繁衍。
  周麦丘邑
  据《史记》记载周灭商后由于种麦的莱人居住过,周室封地于齐的姜尚便称这里也为“麦丘”。丘字不是后
周时文物(2张)来解释的高坡的意思。在甲骨文中,丘字是两个人即将离开一个地方。因此,在先秦的史籍中,多称废弃的城邑为丘(不用说,城邑没有建在很凹的地方的),麦丘,也即是莱丘。 齐桓公灭莱后,莱人被赶到莱芜,先是生活在山谷之中,后来莱人被同化后,也称那里为“麦丘”,这也便是为什么会有两个“麦丘”了。到了明清修县志时,曾有撰文者到莱芜考察,认为那里是山谷,麦丘不应在那里,是因为不知道麦丘和莱人的关系的缘故。   但商河的麦丘早于莱芜的麦丘是显然的了。《史记》中的麦丘无疑是在商河,齐桓公到过的麦丘也应在商河。到了齐景公时,莱人已基本被同化,莱芜的麦丘也便形成了,所以就不敢说是在商河了。但关于齐景公的那则故事,明显是照搬的齐桓公的,所以,齐景公到没到莱芜的麦丘,还是个问题。
  齐麦丘邑
  春秋时齐国之麦丘邑。西汉司马迁之《史记》、刘向之《新序·杂事》、东汉桓谭之《新论》以及后来的史书多有记载。姜国新先生的“麦丘辨”,引证了大量的历史资料,论证了麦丘“在齐,不在鲁”,排除了《太平寰宇记》中麦丘在宋之谯县(即今安徽亳县)之说,并根据《读史方舆纪要》(明顾祖禹撰)中所载,麦丘邑即今商河。一说商河西北古城,一说商河城。 据史料记载,麦丘邑是姜太公之子封地,战国时为齐宣王少子通的封地。
  历史记载
  据《韩诗外传》(西汉韩婴撰)及《新序·杂事》(西汉刘向撰)载,春秋五霸之齐桓公,曾猎于麦丘,见83岁的麦丘邑老人,问其年龄,并求其为自己祝福。老人从容应对,并祝福齐桓公:“祝主君万岁,金玉越来越便宜,人才成为宝贝。”齐桓公非常开心,便说:“好极了!最高的德行不会单独出现,好话不会单单一句,我的老人家,您再来祝福我一次吧!”老人说:“让我的主君不以向别人学习为耻,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请教为羞,让贤能的人伴随着我的主君,让提建议的人认可主君的善用。”齐桓公仍然说:“好极了!最高的德行不会单独出现,好话不会单单两句,老人家,您再来祝福我一次吧!”老人说:“为我的主君祝福,让我的主君不被群臣、百姓怪罪。”齐桓公听完这句话后,有些不高兴了。他说:“我只听说过做子女的会被父母怪罪,做臣子的会被主上怪罪,从没听说过主上还会被臣下怪罪的。你刚才的这句话,根本没法和前两句比,您改个说法吧!”老人行礼说:“儿女被父母怪罪,可以让姑母叔父求情,而让父母原谅。臣下被主上怪罪,可以让主上的亲近和左右求情,而让主上原谅。过去夏桀被商汤怪罪,殷纣被周武王怪罪,这就是主上被臣下怪罪的例子。”齐桓公听完后豁然开朗,他扶着麦丘邑老人上了车,亲自驾车回宫,随后又在朝廷上行了封官之礼,让这位老人在麦丘邑当了大官,以治理一方平安。
  隋开皇十六年改麦丘邑为滳河县,唐重新建城岳璇撰《山东通志》载:“齐之麦丘邑,唐武德中筑城,周围三里许,即其遗址。”查明、清《商河县志》均记载:“唐武德中筑土城,周围三里。”县志之载与《山东通志》所记,完全相符,足以证明今之县城即齐之麦丘城所在地。宋改名为商河。


IP属地:山东1楼2012-12-25 09:50回复
    在修育才路时,我散步路过,地深三米一下有古遗迹痕迹,看那夯实土根据自己的经验应在2000年以上。


    2楼2012-12-26 22:25
    回复
      在修长清路时,我散步路过,地深四米一下有古遗迹痕迹,看那夯实土根据自己的经验应在2000年以上。


      3楼2013-01-28 21:09
      回复

        听说发图涨经验

        度娘不会又在骗人吧

        我也来试试,听说8张5分呢

        为了经验豁出去了

        看我的牺牲多大..........

        不给分的都是木有money and happiness

        仙术:冰糖葫芦五加皮...........

        这下肯定有了吧,我还发多了一张呢

        搞定了 我也闪


        4楼2013-02-02 15:34
        回复


          5楼2013-02-02 20:39
          收起回复

            商河是条古河:商河流域是我古代主要发祥地之一,黄帝时代商河流域是九黎部落(蚩尤)主要活动地。
            之后是东夷人莱人的居住地,并培育了小麦、建立原始的城池【麦丘邑】。夏时是商文化的发祥地,滳水在卜辞中屡见,“王其侑於滳,在有石燎有雨”、“王其寻舟於滳,亡灾”、“ 涉滳,至磬,射左豕,擒?”、“求年於滳,求禾於滳”,可见滳河在商代是一条重要河流。“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滳河自今高唐起,经禹城、临邑、商河、惠民、滨城,至沾化分为二支入海。
            商河自高唐县分黄河而出,流经滨州后又分为二支入海。商河早先曾为黄河分洪发挥过一定作用,至王莽篡汉,商河已起不到分黄的作用了。


            IP属地:山东6楼2013-02-18 16:37
            回复
              麦丘邑是古代地名,面积进五千平方公里。包括商河、乐陵、济阳、临邑、惠民、阳信等县。


              IP属地:山东7楼2013-03-01 08:15
              回复
                是吗?


                IP属地:山东8楼2013-11-24 15: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