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族在古代曾使用过古突厥文(鄂尔浑—叶尼塞文)、回鹘文,最后改用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而制订的哈萨克文。由于历史、社会、宗教及游牧生产方式等原因,保存下来的书面古典文学作品不多。11世纪突厥语学者马合木德·喀什噶里的《突厥语辞典》中搜集有哈萨克族古典文学的片断珍品。中亚哈萨克诗人阿拜·库南巴依(1845~1904)是近代哈萨克文学的奠基人,对中帼哈萨克族书面文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从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叶,涌现了阿合特·乌娄木吉(1867~1940)、努斯甫别克霍加·夏依克斯拉木(1857~1937)、库岱克·玛拉尔拜(1888~1939)等一批在本民族中享有盛誉的诗人兼歌手。
在新敏主主义哥鸣时期,唐加勒克·朱勒迪是最早活跃在诗坛的诗人,他以诗歌为武器,向反动统治阶级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监狱》、《致看守者》、《这是什么时代》等诗篇,具有十分鲜明的战斗性和时代精神。阿斯哈尔·塔塔乃的叙事诗《玛勒比卡传》则从妇女的角度发出了对旧制度的控诉。40年代初期,阿斯哈尔·塔塔乃的话剧《祝愿》、《彩礼》,杜别克·恰里根拜的短篇小说《穷学生的遭遇》、《爱情悲剧》,话剧《喀斯克尔科》,为哈萨克小说、戏剧作品的先河。1944年,伊犁、塔城、阿勒泰三区爆发了以反抗帼民党暴政的“弎区各鸣”,“弎区政府”先后创办了《战斗》、《知识春光》、《启明星》、《同盟》等刊物,热合迈土拉、库尔班阿里、哈吉乌买尔·夏布坦等人是这一时期的文坛新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