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梦吧 关注:91贴子:1,764

〖丹韵词音〗重温最美古诗词---于丹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徜徉在明月清风的意象中
感受对中国文化的温情与敬意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2-12-25 19:52回复
    〖唤醒心中的诗意〗
    每个中国人,都是在诗歌里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自己生命的成长。
    小的时候,谁没有跟着李白看过“床前明月光”?虽然不懂得什么叫思乡,但孩子的眼睛却像月光一样清清亮亮。谁没有跟着孟浩然背过“春眠不觉晓”?背诗的声音起起落落,一如初春的纷纷啼鸟。
    长大以后,恋爱中或失恋时,谁没有想过李商隐的比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春蚕和蜡烛,两个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物体,通过诗歌,变成了我们可以寄托情感的意象。
    再长大一些,开始工作,忙碌、烦恼纷至沓来。我们想安静,想放松,谁没有想起过陶渊明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千古夕阳下,陶渊明的诗意温暖了后世的每一丛带霜的菊花。
    然后,我们日渐成熟,就有了更多的心事,更复杂的焦虑,更深沉的忧伤,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与我们的一己之悲比起来,那种浩荡的悲伤、深刻的哀痛,是不是会使我们的心稍稍放下一点,使我们的胸稍稍开阔一些呢?
    终于当年华老去的时候,我们轻轻叹一口气,想起蒋捷说“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面对逝水流光,这里面没有撕心裂肺的悲号。那种淡淡的喟叹,既伤感青春,又欣慰收获,不也是一种深沉的人生吗?
    今天,很多人会疑惑,在现代的忙碌生活中,诗对我们究竟是一种必需品,还是一种奢侈品?可能相比于我们的房贷、医药、孩子的学费,还有每个人的工作现实、生活梦想,诗歌变成了奢侈品。但是我想,如果我们真的愿意相信诗意是生命中的必需品,我们也许就真的可以过得诗意盎然。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2-12-25 20:19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诗者,天地之心〗
      很多人说想写诗,但是不知道如何写?
      其实今天,相比古人,我们的科学技术更发达了,我们的生活物质更繁盛了,但是我们的心灵、我们的诗意有所托付吗?
      其实,诗意一直都在,只不过我们的忙碌把它遮蔽了;诗意随时会醒来,但在它醒来的时候,我们要好一颗“诗心”来迎接它了吗?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2-12-25 20:30
      回复
        〖诗者,天地之心〗二
        刚刚只是说了唤醒心中的诗意,但是我们要如何唤醒呢?
        天地如此壮阔,长天大地之间,生长着万物和人,天地山川的巨变,万物草木的生长,人的命运变迁和人生的细微动静,共同合力,凝结成诗。在天地和时间之中,唯独人是“有灵”的,陆机在《文赋》中说“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壮观的天地和辽远的时间,一起涌入人的心灵,此刻,我们的那种感动就是诗意,把它表达出来就是诗歌:“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2-12-25 20:42
        回复
          〖诗者,天地之景〗
          在诗意澎湃,心灵像春水一样丰盈、润泽的时候,我们怎么做,才能把所思所感说出来,写出来?我们还是缺少一种表达方式。这时,中国的诗人们会向自然去“借”:“和自然融为一体,春则觉醒而欢悦,夏则小憩中聆听蝉的欢鸣,感怀时光的有形流逝,秋则悲悼落叶,冬则雪中寻诗。”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2-12-25 20:59
          回复
            〖诗者,天地之情,之意〗
            春花,夏蝉,秋叶,冬雪,分别只是一种风景吗?不,在诗人笔下,它们转变成一个个意象,成为诗人感情的寄托。王国维曾经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一花一叶,一丘一壑,原来是安静的风景,在诗人眼中,心里,笔下,活跃起来,流动起来,寄托着人心诗情。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2-12-25 21:07
            回复
              〖诗者,天地之境〗
              景物与人心,一静一动,互相映衬,互相呼应乃至融合,主观情感和客观物境构成一个流动的空间,这种艺术境界就是意境,让人品味,让人沉缅。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2-12-25 21:10
              回复
                〖诗者,天地之总结〗
                我们的眼睛看见风景,我们的心灵产生波动,我们将心灵的感动和天地万物的活动融为一体,从而更深刻认识自己,唤醒自己,抵达最真实的自己--勇敢,坦率,真诚,天真,诗歌使我们触摸到内心不敢作假的人性。
                让我们再回味一下汉代的那句“诗者,天地之心”。培育我们的“诗心”,需要从意象开始,意象是传递诗情,诗意,诗境的载体。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2-12-25 21:15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顶一下。。。。


                  IP属地:北京10楼2012-12-25 22:32
                  回复


                    11楼2012-12-26 07:59
                    回复
                      顶。


                      来自手机贴吧12楼2012-12-26 16:47
                      回复
                        【春风飞扬】
                        小的时候写作文,老师总是说我们观察得不好,用的意象不足,让我们去学古人。当时只知道照搬照抄别人用过的意象,长大后才明白,我们远离的其实是一份精细的心情。每到春来,还感受得到春意在心中的悸动吗?古人给我们留下这么多首春天的诗词,一点一点打开我们的心门,让我们的心都经历一次苏醒,我们才会恍然惊觉生命深处对光阴的柔情。


                        IP属地:湖北13楼2012-12-26 18:35
                        回复
                          【春啼呖呖:只道不如归去】
                          我们为什么要爱诗歌?我们为什么关注意象?并不是它能够让我们今天不发愁,而是我们的愁能有所托付,可以言说。它不能让我们今天少掉很多惶惑,但是惶惑之中,我们知道有所陪伴了,这样就好。这些萋萋芳草,它们越发繁盛,就越能够反衬出荒凉。


                          IP属地:湖北14楼2012-12-26 18:44
                          收起回复
                            【怅望千秋一洒泪】二秋天可以看见什么呢? 我们从不形容“夏光”或“冬色”,但我们从不吝惜赞叹“秋色”、“秋光”,可见这个季节一直流淌着色彩,闪耀着光芒。
                              在秋天,草木从早春的鲜嫩,经历了整个酷暑的蓬勃,一直历练到秋天的丰厚、鲜艳。这个时刻,它把最美的状态呈现在天地之间。
                              但是,马上就要跌入寒冬了。秋天的盛景如此短暂,草木凋零得迫不及待……逝水带走的不只是落叶,还有流光。人生的匆急之感,最容易在秋天激发。这就是中国传统的“悲秋”。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千古之前,落叶扑簌而下的那个寻常秋天,宋玉的一声悲慨让草木的摇落一直摇到我们肺腑里。关于离别、相思、生命仓促、年华凋零……这样的感慨从宋玉而下,一路悲歌,蔓延千古。以至于杜甫去寻访宋玉故宅的时候还续上那声叹息:“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每到秋风又起,草木摇落的时候,我就会想起宋玉的悲伤。他的吟唱如此深谙秋的况味,他如此风流儒雅,是我未曾谋面的先师。我与他相隔千秋,千秋在我的眼前积聚,一眼望断,落叶迷离,我不禁洒下一掬热泪。千年前宋玉伫立过的那个秋天,一定也曾见过此情此景,一定也有我此时的悲慨。
                              草木摇落,岁岁年年,从宋玉到杜甫已经千秋,从杜甫到我们又已千秋。怅望千秋,现在的我们,再见秋风,心中还有热泪随风摇落吗?


                            IP属地:湖北16楼2012-12-26 19:05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IP属地:湖北17楼2012-12-26 19:1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