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九艳阳天》歌曲的美学思考
孔子说:音乐之美,首在意境。意境之美在于崇高、童真、奋发、深情。
《九九艳阳天》歌曲诞生于1956年。从电影画面上可以看出,是先有《九九艳阳天》歌曲,然后才有了《柳堡的故事》。可想而知,摄制组是唱着这支欢快的歌曲完成了拍摄。音乐是感情的语言,《九九艳阳天》之所以50多年久盛不衰,显示出它强大的生命力,笔者认为必然有其存在的美学价值。
一、自然美
《九九艳阳天》歌曲第一句就交代了时间,非常逼真地描绘春天的气象和物侯。数九结束,春天到了。“七九八九河边看柳”,“九九又一九,耕牛遍地走”,春和景明,艳阳高照,东风吹来,风车转动,蚕豆花开,麦苗返青。歌曲节奏明快,贴近自然,贴近生活,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天图景,所有的物体都是在活动,自然萌发,美不胜收。
二、时代美
电影故事虽然是发生在1944年,然而拍摄电影是1957年。当时正值建国初期,党的“六大”刚刚召开,全国人民喜气洋洋,大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九九艳阳天》歌曲正是描写出我们国家春天的故事,这一支歌的及时出现,喧泄了当代人民群众满怀**豪情。人民享受着和平对未来美好的生活充满期望,渴望美满的爱情,心里美滋滋,情不自禁的歌唱着。